第六十二期“饺子哥”冬至街头送饺子暖人心

责编:薛姚

“饺子哥”送饺子这事还要从2011年的冬至那天说起。那天空中一直飘着小雨,在交警杨华民执勤的岗点来了一位热心市民,手里捧着一盒香喷喷的热饺子,这位市民名叫王孝力。冬至是中国传统的节气,在冬至这一天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是国人的传统。杨警官看着刚刚被送来的热腾腾的饺子非常感动,在王孝力转身离开的那一刻,他拍下王孝力的背影并发微博称其为“饺子哥”。从此,“饺子哥”称呼不胫而走,传遍郑州,成了王孝力的美名。此后,王孝力又为街头的交通协管员、环卫工人以及农民工等群体送过饺子。如今,这份“爱心饺子”王孝力已送了四年,每年送出的饺子份额都在增加,2014年冬至达到了500多份。

为了准备今年的冬至饺子,“饺子哥”和往年一样,早在一个月前就开始忙活了。在食材的选购上他亲自把关,选最新鲜的食材、用最放心的调料,他说要把最好的东西送到劳动者手中,因为他觉得这是对普通劳动者最朴实的尊重。王孝力准备了110斤白菜、130斤芹菜以及其他食材,并招募了200多名志愿者。12月22日冬至一大早,“饺子哥”在众多志愿者的帮助下,如约在街头为一线的环卫工人、交警、交通协管员以及农民工、孤寡老人送上了“爱心饺子”。

一份热气腾腾的饺子,让冷风里的劳动者感受到了丝丝温暖。送的是饺子,传递的是爱心。王孝力把浓浓的爱心包进了每个饺子里,他以这种方式向社会传递尊重劳动者、尊重劳动果实的正能量,让整个城市充满了温暖。世间的温暖莫过于此!忙碌在街头、坚守在岗位的平凡劳动者,吃到了“饺子哥”送的“爱心饺子”,那份浓浓深情也随着饺子的阵阵香味弥漫在每个人的心中。 让我们向“饺子哥”说一声:谢谢你!

知识科普

冬至为何吃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1714523629#qq.com(#换成@)
QQ:1714523629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