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银川人为什么都要跑到宁园买面条?难道是因为那里的面条好吃?还是因为那里有什么特别之处?都不是,人们是被“面条哥”的爱心感染了。
在银川有家面条店叫做“爱心手工面条”,店门口醒目的贴着这样的告示:“凡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都可以获赠一斤面条。”这则告示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实实在在的善举。
这家“爱心手工面条”店是郭良山夫妻在经营,人们称郭良山为“面条哥”。郭良山是周口市商水县人,2011年,他和妻子王三连一起到宁夏银川打拼,到银川之前他们在周口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农事繁忙的时节忙忙地里的农活,农闲的时候就出去打些零工。初到银川,他们夫妻俩换过很多工作,在工地上打过工,也收过废品。
一直到2013年,他们在银川石油城市场上租了一个十来平方米的店面开起了面条店。从此时起,他们在银川的日子才逐渐稳定下来。这十平米的房子对他们来说既是店铺也是家,这个仅有10余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除了一张床和一张破旧的木桌,就是和面、压面的机器。
这样的日子看起来苦点,但是郭良山夫妻俩努力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凌晨两三点大多数人都还在梦乡的时候,夫妻俩就要起床开始忙碌了,把面条做好收拾好,郭良山便带着面条去赶早市,郭良山的妻子留在店铺卖面条。生意好的时候,面条店一天能卖出150斤左右的面条,夫妻俩忙忙碌碌一个月大概能收入3000元。
同在银川卖面条的河南老乡都搬进了楼房,郭良山一家4口却一直挤在10余平方米的小屋里,家里的存款始终没超过5位数。那么,卖面条挣来的钱都去了哪里?
原来,自2011年的开始,郭良山夫妻便一下子资助了10名学生,每人每年300元。而从2013年开始,郭良山提高了资助标准,每人每年600元,直到这些孩子初中毕业。现在,他前后共资助了40名孩子,而所有的善款,全部来源于夫妻俩卖纯手工面条的收入。一个小小的面条店,承载着夫妻俩满满的爱,一份并不宽裕的收入,能感受到他们的善良和爱心。
提起他资助的孩子们,郭良山笑了,他认为只要这些钱是用在孩子身上了他就开心,要是他们都能有出息,考得上大学,他就继续资助他们上大学。这一笑,眼角的皱纹挤在了一起,眼里流露着真诚,让人看出质朴,感到踏实。
他的愿望是可以资助100名贫困生,希望他们都能不为上学的事情发愁。郭良山称虽然自己不富裕,但对别人能帮一把是一把。而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只有简单的一句话:他是一个善良的人。郭良山夫妻俩除了用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钱资助学生外,只要是8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疾人到他们的“爱心手工面”店买面,他们都会赠送一斤面条。
这种善举形成了一股善意之风,难能可贵的是这份爱心真的会“传染”。每天到“爱心面条”店买面条的人越来越多,更多人愿意跟“面条哥”一起完成资助梦。日常的善行,暖心的举动,恰似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让人们不断向善。让我们向这位爱心天使说一声:谢谢你!
科普知识:如何资助贫困学生?
一、通民间助学组织机构
现在网上有很多有志愿者和义工自发成立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组织。这些志愿者和义工亲自走访当地学校和贫困学生家庭获取贫困学生的资料,并审核贫困学生的真实性和详细的家庭收入等实际情况,还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品性、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再进行审核是否符合资助要求的贫困学生的标准。
志愿者再将通过审核和符合标准的学生的资料公布到网上,寻找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来帮助给予他们资助。志愿者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给资助人。资助人和受资助人也可以通过电话、信件联系。
二、通过政府官方助学机构
政府有许多助学组织,并且每个地区可能有所差别。比如儿童福利院,SOS儿童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青少年基金会等,或许通过民政局进行捐款。
三、直接拜访贫困学生家庭
多数那些贫困学生和儿童都在偏僻的山区里有些贫困学生还是每天翻山越岭的去学。所以有爱心的网友要是想去跟贫困学生的家里跟他们见面,亲自给把资助款和物资给他们是一个挺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事情。但是这样做,能切身体会到贫困学生的艰辛,并能察看到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亲自把资助款和物资交到受资人的手中,确保了资助款和物资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