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0岁的张沛然,是一名退休职工,人们评价他是“大好人”、“活雷锋”。自1988年起,张沛然每天坚持到医院当志愿者照顾病人,为千百病人无偿服务,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甘愿成为“全职义工”,一干就是27年。
二十载斗转星移、寒暑更替,张沛然从最先只是帮助病人指路,慢慢发展成代为排队、缴费、找对应的医生,帮助病人节省时间。张沛然视病人为亲人,20年来,张沛然究竟帮助过多少人,他自己也记不清楚了。
张沛然当上“全职义工”,源于55年前的一次手术。
1960年,张沛然在青海工作,因为工作繁忙,加上高原反应,突发心脏病。在手术中,医院血库中没有他的血型,他生命垂危之时,凑巧,正在为他做手术的李医生血型和他匹配,李医生毅然输血300cc,张沛然得救了。从此,李医生成为了张沛然的榜样。他暗自下定决心,一辈子都要像李医生那样,用自己的后半生帮助他人,用关爱传递温暖,回报社会。
每当张沛然碰到一些无钱买药的患者,他都会主动帮忙垫付,有时会垫上几百元,他退休金微薄,没有半句怨言。他一直认为这些不过是举手之劳。
白天张沛然在医院忙碌,到了晚上他也不停下来,他习惯给每一位患者打电话回访,或鼓励他们与病魔抗争。张沛然一点都不觉得麻烦,反而乐在其中。
岁数一天天大了,走在医院走廊上,90岁的张沛然的背越来越弯,行动越来越慢。他却一直坚持着“心还在跳,就要做好事”的原则。张沛然的家人在他的感染下也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张沛然不断升华夕阳时光,释放无言大爱,也鼓舞更多的志愿者更加积极地投身志愿服务。
张沛然在平凡中彰显伟大,在感恩中书写美好,用奉献构建和谐,大家纷纷被张沛然老人乐于奉献、真情服务群众的精神所感动。在这里,让我们向这位90岁高龄的志愿服务者说一声“谢谢你!”
做义工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是自愿。即主观自觉选择,没有强制性。
2、是不图物质报酬。即动机上不追求物质报酬,但不否定开展志愿服务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
3、是服务于社会公益事业。即服务的内容应是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和困难群体的利益,不是社会非困难群体的小团体利益;同时属于政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能够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换获得的服务(困难群体除外),一般不能作为志愿者服务的内容。
4、是奉献自己的力所能及。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智力、经验的人是志愿者外,出于自愿的献血、捐献骨髓、捐款捐物的人,也是志愿者。
5、是非本职职责范围内。比如自来水公司修理水管的职工,如果他正在值班、正在岗位上,为用户提供了优质的修理水管服务,那是本职工作,不是志愿服务;如果他不在值班、不在岗位上,是利用业余时间自愿且不取报酬地为他人提供了修理水管的服务,那他就是志愿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