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月嫂奶奶
  • 我家老二
  • 离村
  • 霾城
  • 离开北京之后
  • 火火的少年
  • 救爹
      成功躲过了延迟退休,却躲不开为高房价,不得不替儿孙打工;别人当高薪月嫂,咱当天价“月奶”;忙完了孙子,还得继续忙“单独”政策给的二孙子;2017年盼到了功成身退,老伴延迟退了休,换他老骥伏枥。这就是我,一个奶奶的再就业自白。
      二胎政策放开了,郑钱花却在择“二”的门槛前,进退维谷。婆婆拿出了30万“特别奖金”,她最终有没有要“老二”?
      在北京,闰土已经很难吃到地道的家乡饭了,近20年来,每天的电话、短信,成为他和家乡血脉的唯一连接。日渐模糊的家乡,在亲人们的描述中,渐渐清晰,乃至成为隐痛——对,那是故乡,可又是那样陌生。
      40岁的屋冉媛下班走出办公室,天空灰蒙蒙一片。她打开手机软件,空气质量指数超过200,2017年的第一个重污染日不期而遇。
      家乡熟悉、安逸,也庸常、蜚短流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董小姐都在和周遭的成见、内心的魔咒做着斗争:“只有混得不好的人才会回来!”而下一秒,她便会伪装心底的不安,平静淡然地回应:“哦,我在北京呆过那么久,我不喜欢那儿。”
      可能是刚出生的“二胎”妹妹没日没夜的哭,可能是爸妈不再关注自己,14岁的艾王子白天都像在梦里,想使劲嘶喊却发不出声。等终于吼叫出来,却在发泄中用仿真枪误伤了坏人,原是扶老奶奶、做好事,却不得不接受惩戒。幸好毁人无数的劳教制度早已被废止,2017年,犯错的少年可以在成熟的社区矫正与服务中,找到未来……
       为了给病危父亲抢夺时间,她也希望得到“特权”,可以让父亲直达重症监护室。为了20万手术费,毕业才一年的她四下筹借,也想给医生塞红包。父亲病危,而救护车却不能跨市,缴费15万才能开始手术,而缴费时间却要等到9:00,体制的种种弊病也让她心酸。

        在时间面前,现实总是给过去的我们一个重重的耳光,却从未叫醒我们的幻想,我们只渴望前行,却走的太快以至于忽略了旅程中那些本应避免的伤痛,现在我们渴望终点能够如愿,则需要慎重地审视未来的每一步,2017年并不遥远,我们用虚构的故事梳理出一种可能,对未来报以最残酷的想象,给现在预留出调整的空间。

制作/冯晔 黄田园 杨翰宁 魏宇 设计/初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