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场全民接力的文明创建"马拉松"_专题_央视网(cctv.com)

文明城市

合肥:一场全民接力的文明创建"马拉松"

先进事迹宣传报道 专题频道出品

"咱们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得味。"72岁的合肥"土著"李束斌退休后习惯遛街,每每看到广场、街道一点一滴的改变,他都要拍拍手,自称幸福感"爆棚"。770万居民刚刚经历一场长达20年追逐文明的"马拉松"。今年2月,合肥跻身"全国文明城市"之列,给以人为本的"创文"之路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既要市容又要繁荣
消除城市安全隐患

创建文明城市,为了谁?合肥给出的答案是:老百姓。民众的所需所想犹如文明创建的一个个标靶。

位于宁国南路和水阳江路交叉口的摊群点曾让城市管理者和附近民众叫苦不迭:泔水乱倒、占道经营、抢位斗殴、噪音扰民。

怎样才能做到"既要市容又要繁荣"?合肥广征民意,终以"综合治理、堵疏结合"破解摊点管理难题。

2013年7月,一座崭新的美食街区——罍街取代曾经脏乱差的"山寨"夜市,成为市民观光用餐的新去处。曾多次与城管"斗智斗勇"的烧烤摊主阎叙摇身一变成为街区一家美食店的老板,"统一管理让我们规范了、干净了,生意也因此好了"。

近年来,合肥加强对夜市、"五小"行业、"三无"小区的规范和管理,加大对非法和到期户外广告、违章停车、砍树毁绿、黑头车等治理力度,"这些问题关系到百姓生活,群众有需求,我们的作为就有理由。"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文明创建"一个都不能少"
爱心服务车队

对讲究公平的合肥人来说,以人为本的文明创建要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成为文明建设全面铺开的关键。

包河区义城街道的居民多为"洗脚上岸"的渔民和农民,拆迁安置的"一碗水"能否端平直接影响百姓的幸福感。于是,一场特殊的选房仪式在义城区街道办公室上演,从身份认定、选房介导、填表、签认再到录像取证,全部由村民代表自主操作,并全程公开。塘西村村民孙维传未能中签,然而他并不抱怨:"这样的阳光征迁,没抽中也心服口服。"

"最美合肥现象"
争当礼仪少年 写下文明心愿

107位中国好人、4位全国道德模范、6位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近年来,合肥盛产"好人","最美合肥现象"源于每个人对精神文明的追寻。

"阿姨,我要捐书。"12岁的沈辰涛双手拽着一个鼓囊囊的红色编织袋,满头大汗地来到合肥市锦绣社区"爱心储蓄银行"方兴分行的柜台前。

这里的"储户"都是社区里的居民,"储蓄资金"便是捐献的衣物、棉被、书籍、玩具、电器等。储户们每存储一笔,都可获得一张写有个人信息的储蓄卡,根据不同的储蓄物品折算成不同的爱心值,可凭爱心值换取相对应的实物或者相对应时间的服务。

锦绣社区委副主任张华介绍,"爱心银行"已有储户620余人,收到社会各界爱心捐款合计18万元,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达7814小时。

近年来,合肥市制定实施《志愿服务条例》,创新开展星级志愿服务社区创建评选活动。数据显示:全市已有19类注册志愿者47.3万,占市区人口总数的12%以上。

文明创建是一场全民接力的"马拉松"

5个月发出10万元整治"车窗抛物",70万人次参与文明劝导擦亮文明城市窗口,5000个温馨提示牌呵护"舌尖上的文明",在文明劝导员孔英看来,一系列"创文"举措带来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市民素质的提高,"以前总是得吹哨子挥小红旗劝导闯红灯的市民,现在'清闲'了,因为讲文明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告别了曾经的"江淮小邑",合肥正阔步迈向今天的"大湖名城",正如发展没有终点,"文明创建亦是一场全民接力的'马拉松',只有加油站,永远在路上。"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