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加注
升空瞬间
器箭分离
最窄窗口
6个首次
三大任务
技术特点
发射意义
外媒热议
探月背景
基本信息
嫦娥工程
燃料加注
发射场区,几名身穿蓝色静电服、手戴棉质手套的工作人员在二号塔架开始为第三级火箭添加"动力"——液氢和液氧。
     火箭上端,雾气缭绕。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严格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
升空瞬间
1时25分,低温推进剂补加到位,火箭和探测器从地面供电全面转为内部供电,做好发射准备。
     1时49分,"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近地点高度21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时21分,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嫦娥三号探测器已经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器箭分离
火箭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整个探月工程的上万名参试人员和数万台套设备一齐启动。由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青岛、厦门、喀什等地测控站,以及远望号海上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对火箭实时跟踪。
     火箭一二级分离、火箭二三级分离,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三级发动机二次关机,器箭组合体始终保持正常飞行姿态。
最窄窗口
这次发射任务的窗口是我国运载火箭既有发射任务里面最窄的,且精度要求高了3倍多,轨道设计人员工作量翻了6倍。
     每天的第一个窗口宽度都是4分钟,错过第一个后,再等50分钟,可以进入第二个发射窗口,宽度为1分钟。据了解,这种多窗口、窄窗口的设置是史无前例的,也对屡建功勋的长三乙火箭提出了新的要求。
6个首次
1.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
     2.首次在地外天体巡视探测
     3.首次对月面探测器的遥操作
     4.首次研制我国大型深空站
     5.首次在月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探测
     6.首次研制建设高水平特种试验设施
三大任务
嫦娥三号将完成月表软着陆、月面巡视勘查、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操作等三大工程目标,并肩负三大探测任务:月表形貌和地质构造调查、月表物质成分和可利用资源调查、地球等离子探测和月基光学天文观测。
技术特点
"嫦娥三号"卫星将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直接飞往月球。嫦娥三号在登录月球使用软着陆方式,采用边降落边用发动机反推,以减缓降落速度。在大约距离月球15公里时,反推发动机就要点火工作;到离月球100米时,卫星将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此时它已不受地球上工程人员的控制,因卫星上携带的着陆器具有很高智能,它会自动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下去,并在离月球表面4米的时候关闭推进器,卫星呈自由落体降落,确保软着陆成功。
发射意义
"嫦娥三号"将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地外软着陆探测器和巡视器(月球车),并且是阿波罗计划结束后重返月球的第一个软着陆探测器。承担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落月"任务的嫦娥三号探测器将于2013年年底择机发射。据悉,即将软着陆月面的嫦娥三号将携带多种"独门武器",实现多项首次探测。
外媒热议
德国《明镜》周刊网站载文称,此次落月探测是"中国在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中迈出的又一步伐"。
     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说,此次发射任务与中国近年来空间技术能力有条不紊的发展十分契合。
     西班牙《国家报》的报道指出,嫦娥三号广受关注,正在绕月轨道运行的美国"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将对其进行观测。
探月背景
据国防科工局介绍,考虑到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绕":2004年-2007年(一期),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落":2013年前后(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回":2020年前(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    
基本信息
所属组织:中国国家航天局(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
     任务类型: 登陆载具和一艘漫游车
     发射时间:2013年12月上旬择机发射
     运行时间: 三个月 (漫游车)
     发射地点: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嫦娥工程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正在为2013年"嫦娥三号"探测器"软"着陆月球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