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铁路局:弘扬“巴山精神” 坚守精神高地_专题_央视网(cctv.com)

百家经验

西铁局:弘扬“巴山精神” 坚守精神高地

先进事迹宣传报道 专题频道出品

西安铁路局是在陕央企,是中国铁路总公司所属18个铁路局之一。以“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创新”为内涵的“巴山精神”是我局巴山职工在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曾被陕西省委誉为“新时期延安精神”。近年来,我们坚持弘扬“巴山精神”,不断引领职工岗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西铁局党支部:永不褪色的堡垒
资料图片

塑造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教育孩子要做到三条:一是爱国、二是守法、三是敬老”。这是今年4月14日支部“晒家风”座谈会上支部党员郑子云的发言。

今年春节前后,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关于“家风”的讨论,支部把有关“家风”的论述摘编成页,发给大家学习。召开了“晒家风、促和谐”座谈会,李振声等六名老党员结合自己家庭状况谈了各自不同家风和家规,用善良、包容、担当、奉献,诠释了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母慈子孝、和谐家庭家风。会后,支部根据座谈,在局离退休职工活动中心展出了“传承弘扬好家风,全民共筑中国梦”的展报。支部党员主动担当良好家风的宣传员,邻里和谐的调解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部44名党员家庭中,没有一人参与集体上访,没有一人有违法违纪,没有一人信奉封建迷信。一名局机关退休职工去世后,其遗孀与子女矛盾十分突出,支部党员对其进行家风宣传,避免了矛盾激化。一住户因装修施工堆放杂物遇到困难,支部成员劝邻里老同志要包容、配合,并主动联系房产、物业帮助解决,促进了家庭邻里和睦。群众称赞说:“家风显党风,家风显作风,我们也要塑造良好家风,争创和谐家庭。”

西铁局汉中工务段魏刚:用勤劳和汗水为梦想腾飞
魏刚(左二)与工班长现场核对宝成线施工技术资料。

2013年略阳道岔大修时,魏刚积极学习借鉴兄弟站段的好经验,结合实际采用对四开道岔一个角一个角的更换的施工方案,利用特制轨距杆对91/48进行控制,保证了施工安全也减少了对运输的干扰,将汉中工务段最后2组正线木枕道岔更换了下来,解决了设备管理车间的难题,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道岔大修施工中,他针对作业中出现的困难,作为车间QC小组成员之一,他积极参与对使用的机具进行小改小革,他们针对拉走行轨时钢轨易翻设计了拉走行轨保持钢轨不翻倒的小车,将公路用的切割混凝土的机子改造成了适合铁路用的切枕机,对高程起道机进行小改小革便于装卸起吊等。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程序和小改小革,进一步保证了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提高了作业效率。宝成线木枕下道大修施工中,针对隧道内抽换枕木施工空间狭小的具体问题,他和队上的一些骨干研究制定了分段开挖,并枕更换的施工方案,有效了解决了新旧轨枕在隧道内难出难进的问题,不仅让作业民工竖起了大拇指,就连身边的青工和工友也都心服口服。

越是关键时候,越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入路十四年,魏刚始终牢记一名铁路职工的光荣职责,始终把确保运输安全畅通作为第一选择。这是他的梦想,也是他的执着。十四年间,魏刚先后参加了宝成线木枕下线施工,宝成、阳安、襄渝、陇海、包西等各条线路的淸筛换枕、更换道岔、应力放散、更换钢轨等线路大修施工。在14年的线路大修工作中,他8战宝成、5干阳安、4上包西、3下襄渝,参与了12次的集中修,3次开通大会战,2次大抢险。负责了200余公里的线路清筛换枕、150余组道岔大修、30余公里的更换无缝线路及应力放散的施工技术工作。

勤劳结出智慧果,汗水浇开安全花。在这些年的施工中,魏刚始终把专研业务当作精神追求,以精准的技术数据为施工服务做为目标,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施工技术工作管理水平。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对曲线五大桩及其超高、正矢进行核算定位,对线路进行拉坡设计,对道岔精确测量进行配轨设计及三维坐标的控制。累计下来,由魏刚亲自计算标定曲线多达300余条,道岔配轨150余组,却从未出过差错,他所在的机械化维修车间也因此被路局和段多次评为“优胜施工单位”。

西铁局着力解决职工最关心问题
靖边站区职工邀请当地剪纸民间艺术家授课

近年来,西安铁路局按照铁道部的总体部署,大力开展以生活线、文化线、卫生保健线为内容的“三线”建设,让职工群众公平共享铁路发展成果。

西安铁路局70%的职工生产生活在300多个沿线站区,小站区既是安全生产的现场、结合部管理的源头,也是职工生活的“小社会”,更是联系职工、服务职工、改善职工生活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以“文化生态”理念作为“五好”红旗站区的工作宣言,用“天、地、队、形、神;食、暖、卫、园、屋”10个方面的内容,破解企业文化难题,将“有形”与“无形”相结合,“内实”与“外美”相统一,实现从物质生活满足到文明精神建设的升华。

在深入挖掘铁路企业文化同时,西安铁路局在站区建设中,植入陕北红色文化、关中历史文化和陕南山水文化,以文化创新力,形成西铁人特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弘扬“巴山精神” 坚守精神高地
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职工在运动会现场表演大合唱

一是挖掘“巴山精神”内涵。巴山工务车间位于陕西省镇巴县巴山镇,地处我国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秦巴山区,始建于1978年,承担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的养护任务。30多年来,面对“抬头一线天、低头是深涧”的恶劣环境和隧道最长、桥梁最高等“六个之最”,一代代巴山人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安心山区、科学养路,创造了36年安全无事故的纪录,荣获了29项省部级以上荣誉,涌现出9名省部级以上劳模,培育形成了“养路人想着坐车人,在一天就干好一天”的巴山品格,并成为西铁人共同的价值理念。我们组织专门力量,设立重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全面梳理巴山人的奋斗历程,挖掘“巴山精神”本质内涵,总结西铁人的生动实践。注意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个方面,梳理挖掘巴山人的感人故事,让职工真切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就在身边,“巴山精神”就是西铁人岗位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立足职工价值观念的实际情况,把弘扬“巴山精神”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工程,广泛开展“巴山精神”学习宣传,不断引领职工在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助推企业改革发展。

二是讲好“巴山精神”故事。上世纪70年代,为了修建襄渝铁路,32位烈士献出了宝贵生命,长眠在巴山烈士陵园。30多年来,一代代巴山人坚持为筑路烈士扫墓、描碑文,围绕“筑路难还是养路难”探寻人生价值。襄渝铁路开通初期,受当时技术条件限制,5300多米的大巴山隧道病害不断,外国专家断言:要么报废、要么重建。巴山人就不信这个邪,凭着不服输的劲头,硬是让隧道“起死回生”,把列车时速由15公里提高到90公里。为了留住巴山第一位硕士生员工刘玲等高级人才,建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由她带领46名大学生开展技术攻关,先后形成科技成果100余项,让这些年轻人在秦巴深处找到了体现人生价值的舞台。围绕巴山的这些感人故事,我们拍摄专题片,创作文艺小品,组建报告团,举办“故事会”,开展争当“巴山魂·西铁人——十大领军人物”活动,推动全局岗位学巴山蔚然成风。一名老职工深情的说:“‘巴山精神’是我们的魂,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根,有了这个法宝,西铁人就有了精神的高度”。

三是推动“巴山精神”践行。集中开展“旅客满意、货主满意”主题实践,把巴山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组织党员干部分批学习感悟、提升境界,以作风转变推进客货运“实名制”、“实货制”改革,实现“轻点鼠标网上购票,网上申请便捷发货”,旅客货主满意度不断提高。主动适应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发扬“巴山精神”,全员闯市场、抓营销,超额完成盈亏指标。今年前八个月,全局客货运量和运输收入同比增长12.2%、6.3%、19.7%。加快管内铁路重点工程建设,伴随大西高铁开通运营和西成客专等项目加快建设,陕西铁路区位优势不断放大,经济拉动作用不断显现。把巴山“敬畏安全、讲究科学”工作法推广到全局,开展争创“巴山式”车间活动,引导职工树牢“做安全主人翁”理念,截至8月31日,实现安全生产3452天,居中国铁路总公司各铁路局之首。

“巴山精神”是西铁人的不竭力量源泉。我们要发扬光大这一宝贵精神财富,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再接再厉、开拓拼搏,取得新的更大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