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方正县委确定“五德十礼”为主要内容的导德齐礼工程,细化实施“导德齐礼”五年三步走规划,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党员干部政治品德建设,广泛普及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办公礼仪、涉外礼仪、电话礼仪、餐桌礼仪、交通礼仪、家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会场礼仪,促进了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各单位以主题活动为抓手,在党政机关开展“传薪火、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活动;在商企开展践行道德承诺、创建“货真价实满意店”、“诚信企业”活动;在窗口单位开展“树立形象、服务发展”活动;在学校开展“弘扬师德教书育人”、“感恩行孝,善小我为”活动;在乡村和社区开展“美德在农家”、“最美小区”评选活动,使道德建设在活动中落地生根。
把官德教育列入党员干部培训课程,同时引导党员干部开展读书活动,三年来,累计开展官德培训20期,培训学员8000余人次。制定下发《领导干部德的考核办法》、《公务员办公礼仪》等系列规章制度,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模范”、“爱岗敬业标兵”评选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外在的规范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行动。加强官德评议,采取“广泛预告、述德测评、谈话了解、走访调查、组织联评”的五步工作法,对那些在道德品质上群众有微词的干部不予任用,激发了干部以德修身的内在动力。
关注改善民生,把关注群众需求、解决民生难题作为党员干部践德尚礼的实际举措来抓,在城乡困难群体实现了“住有所居”,率先在全省普及高中义务教育,免收高中生学费和择校费,推动了“学有所教”,率先建设全省首家“云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做到了“病有所医”,建成多所高标准老年公寓,促进了“老有所养”,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累计发放政府贴息小额担保贷款7387万元,实现了农民“业有所就”。
形成典型宣传“四个一”模式:尝试一个思路,来源于群众,还原于群众;传播一个理念,“我奉献,我快乐”;形成一个导向,“好人就是明星,礼敬就是力量”;烘托一个氛围,“见贤思齐,从善如流”。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涌现出中国好人1人、龙江好人19人、市县级道德模范55人。
在电台、电视台开辟专题、专栏,在机关、企业、社区、村屯和窗口,普遍设立善行义举榜,共建立“道德讲堂”43个,开展现身说德。制定《方正县领导干部与道德模范结对扶助办法》和《方正县道德模范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拿出专项资金30万元,对“道德师表、平安卫士、爱岗标兵、诚信商家”等10多类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予以扶助。
用优秀文化传统涵养民风。创编《方正公民道德歌》、《方正公民道德建设三字经》、“新24孝”图解,并推动其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传播。在新型农村社区修建了道德雕塑、道德故事长廊,在楼道悬挂道德礼仪名言,在新建公路两侧路边石上雕刻《论语》等经典著作中的道德名言,在城乡广场举办“道德文化进万家”文艺下乡演出,形成各具特色的道德文化景观。
依托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道德讲堂等阵地,组织开展“我心目中的爱国主义英雄”大家谈、“和平时期如何爱国”、“什么是诚信友善”等讨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融入学习讨论和创建活动中。发动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成立道德评议会、妇女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评议道德万象、查禁黄赌毒行为、引导文明婚庆和祭祀、协调解决村民家庭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在县电视台、电台、政府门户网和微信、手机网络平台,开办《道德观察》、《礼仪之窗》、《曝光台》等专栏,开设方正文明网和美德方正微信平台。发挥文化骨干作用,先后编写了《走向文明》系列文化丛书,编排了《家》、《压岁钱》等文艺作品,举办主题书画展、征文、演讲比赛、摄影展,潜移默化地熏陶人们的道德修养。依托户外广告牌、宣传栏、LED屏、出租车车载电子屏、公交站牌、建筑围挡、垃圾箱等,组织公益广告宣传,形成“入目皆道德”、“舆论引道德”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