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沙市芙蓉区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注重创新方法、创新载体,着力念好“微”、“融”、“长”三字经,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有温度、接地气、见实效。
一是善用“微角色”。以理论宣讲骨干为依托,广泛吸收道德模范、大学生村官、“五老”代表等“小角色”,组成近300余名的“芙蓉百姓宣讲团”,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巡讲。广泛挖掘“土秀才”、“土专家”,采用“讲故事、讲道理、百姓讲”的形式,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二是巧用“微课堂”。创新宣讲模式,在田间地头、弄堂小院开设“东湖夜话”、院落坝会、“纳凉议事会”、“直通车恳谈会”、“书香盈仁心”等“微”课堂,分批次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宣讲活动,吸引全区数万居民群众参与接受教育,“微”课堂已成为全区上下竞相学习的大学堂。
三是活用“微平台”。结合新时期群众工作特点,突破常规宣讲平台的时间与空间限制,以网站、手机报、微博、微信、微广播、微视频、微电影为载体,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同时,培养一批版主、博主、大V和网络意见领袖,抢占舆论制高点,传递社会正能量。
“爱心行动”引导思善向善
一是融入生产经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落实到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特别是加大对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等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专项教育和治理,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和公德失范问题。一年来,开展诚信教育和公德教育 579次,教育引导群众10万余人;全区3492家饭店、餐馆参与文明餐桌率90.67%,广大干部群众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推动者。
二是融入社会治理。广泛开展“红袖章”美丽家园志愿服务行动,通过整合“四类”人员(区直机关联点工作人员、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社会事务协管员等四类人员)、吸纳“四股”力量(辖区企事业单位人员、楼栋长等社区居民群众、五小门店从业人员、社区义工和文明志愿者)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有效整治“黄赌毒”和“脏乱差”现象和问题,推动形成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三是融入日常生活。深入开展“五好”教育、“道德讲堂”进校园等活动,打造完善“16:00驿站”、“小小鸟巢”、“新三字经讲堂”、“爱心存折”、“三心教育”等思想道德教育品牌,引导人们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认同。同时,通过组织开展“牵手芙蓉群众文化月月演”、“芙蓉艺术节”、“图书漂流”等文化活动,努力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来传递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健康的生活情趣。
一是出台文件管长远。制定《芙蓉区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方案》、《学雷锋“双十”创评活动实施意见》,为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指导和遵循。
二是量化考评保常态。探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嘉许、监督制约等机制,并建立量化考评体系和办法,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思想道德提升相互促进,推动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
三是良性互动促长效。把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志愿服务紧密结合,与文明创建全程结合,与市民教育全域结合,与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并注重日常行为与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建立健全市民文明公约、学生守则、行业管理规范,推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