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宣传这些身边好人的善行义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龙泉驿区文明办积极利用洛水湿地公园这一“人气十足”的旅游景点,建设“好人公园”,通过展板宣传的形式,拓展道德宣传的覆盖面和新阵地,积极在全社会培育崇德向善的良好风气。
自2013年6月龙泉驿区创新启动了身边好人“十百千万”(街道乡镇级“万名好人”、部门级“千名优秀”、区级“百名榜样”和国家省市级“十大模范”)创评活动以来,该区已累计评选出身边好人12000余人,其中有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获得成都市道德模范称号。全区初步形成了尊重好人、推荐好人、宣传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良好氛围。
客观地讲,即便是放在全国县级行政区域来考量,这也是一份颇具“含金量”的优秀“成绩单”。那么,这份“成绩单”是如何取得的呢?龙泉驿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简要回答了记者的疑惑:“一句话,在创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走群众路线,做到了群众评、群众当、群众学、群众乐。”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龙泉驿区十分注重突出群众的主体地位,以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为抓手,积极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首先,是从平凡善举中进行评选,突出评选的普遍性。在评选过程中,龙泉驿区始终立足于从“身边人、身边事”,“平凡人、平凡事”,“行善人、点滴事”树立好人典型,如捡到7000元现金苦等失主的13岁学生刘叶辉,托举轻生跳楼女的“竹竿哥”张立军群体等。其次,坚持从各行各业中评选,突出身边好人的广泛代表性。通过社区居民小组、企业车间班组、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推荐评议,广泛开展身边好人推荐活动。根据行业特点,细分若干类别,如教育行业分为“十佳班主任”、“十佳校长”、“十佳教师”、“十佳支教人士”等10个类别,全区共梳理先进典型类别130多个。今年以来,全区已有10多个区级部门与区文明办联合开展了“十佳创业能手”、“十佳车城先锋”、“十佳种养能手”、“十佳健康卫士”等评选表彰活动,所有参评人员不设门槛,实现了好人评选行业全覆盖。
“龙泉驿区不设门槛评选身边好人,是真正意义上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通过从平凡善举中评选出的身边好人,可信、可亲、可学,与群众没有‘疏离感’,因此,这种方式评选出的好人,才更具有示范引领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讲,龙泉驿区创评好人活动,表象上是在评选出一大批道德模范,本质上是在培育丰厚的道德土壤。”采访中,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万本根教授如是说。
有了丰厚的道德土壤,自然能生长出繁盛的道德文明之花。近年来,龙泉驿区通过各级各部门层层推荐和新闻媒体征集等多种方式,推出了如坚持36年在龙泉湖免费撑船接送村民的“当代活雷锋”彭长江、17年自愿无偿献血近万毫升的教师王小勇、无怨无悔照顾孤寡老人30多年的成秀青等一大批好人典型。同时,这些推荐出的好人充分发挥道德感召作用,带动更多市民加入好人队伍,好人辈出产生乘数效应,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引导市民、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又积极发挥作用,为党和政府分忧解难。荣登“四川好人榜”的独臂老人周俊明,发挥书画特长,成立诗书画教师志愿者协会,发展会员150余名,已为2100多名学生免费开展书画培训;荣登“中国好人榜”陈奎安,成立新市民志愿者组织,常年为征地拆迁安置农民开展志愿服务。
事实上,在启动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之前,龙泉驿区已连续多年开展“龙泉好市民”评选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龙泉驿区身边好人创评活动必须立足长远,我们在启动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之初便规划了10年时间,必须着力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龙泉驿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
为此,区委主要领导亲自策划,主持专题会议和区委常委会研究审定活动方案和实施办法。成立区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指导服务中心,建立全区、街道乡、社区(村)身边好人三级服务网络,建立好人服务平台。区财政每年预算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好人创评活动,以强力的组织保障体系,确保创评活动顺利开展。
让有德者有“得”,是龙泉驿区建立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长效机制的基本指导思想。为此,龙泉驿区积极构建荣誉激励机制,引领社会风尚。一是完善礼遇帮扶。通过每年举行一次表彰会、制作一本好人相册、拍摄一部好人专题片、编印一本好人故事集、召开一次好人座谈会、举办一场好人文化演出等活动,落实“十个一”的好人礼遇举措。二是尊崇好人荣誉。对好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给予经费支持。凡区内重大节庆活动,均邀请好人参加,让他们登台致辞,增加荣誉感。三是强化激励保障。制定好人表彰奖励礼遇帮扶实施办法,从创业就业、子女入学、公交出行、困难帮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让好人有好报,让道德模范“流血不流泪”,让每一个龙泉人都能充分感受到社会之爱、政府之爱、他人之爱,从中获取精神激励,营造友善、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
在培育道德沃土、建立好人荣誉激励机制的基础上,龙泉驿区更注重通过多种形式的载体建设,不断培育好人文化,让做好人成为一种习惯。首先,采取多种形式、全方位、无盲区的宣传活动,提升公众对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活动的知晓度。一是建立好人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好人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军营“五进”活动,以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去年以来,共开展道德讲堂、百姓故事会和好人巡讲巡演等各类好人宣讲活动2800余场次,参加市民达20余万人次。二是编印龙泉好人故事册,制作“龙泉好人”系列公益广告片,投入近60万元在城区繁华地段设立两块大型LED显示屏,每天滚动播出好人事迹,把好人事迹宣传到千家万户。三是加强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宣传。除了在电视台、电台、龙泉开发报等传统媒体开设好人专栏外,还在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新媒体开文明微博宣传好人故事,开通短信平台累计发布好人信息达10余万条。
其次,突出宣传载体创新,增加关注度。创造性开展流动道德讲堂活动,以“听身边好人故事,看车城坝坝电影”为主题,采取“政府+社会组织”模式,联合百姓宣讲团、志愿者服务组织,创新“3211”道德讲堂新模式(即表演3个文艺节目、讲2个道德模范故事、播放一则公益短片和观看一部电影),将好人事迹宣讲活动贯穿到全年2000场民生工程电影放映,走进每一个社区(村)院落,这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表现生动的融合式宣传,深受群众欢迎。
在宣传载体创新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社区(村)打造的特色文化广场。为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全社会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正能量,龙泉驿区在基层开展特色文化广场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融入到群众日常生活,让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唱主角,打造出群众身边的文化乐园和精神家园,建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阵地。
自2013年11月开始,龙泉驿区启动特色文化广场试点建设,截至目前,10个文化广场试点已全部建成。计划用3年时间,在全区每一个村均建成一个文化广场。文化广场建设包括“一堂一场、三站六廊”。“一堂”指道德讲堂,“一场”指文化活动广场,“三站”包括志愿服务站、好人模范服务站和图书服务站,“六廊”则是根据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创建的6个以上特色文化展示廊。
特色文化广场的建立,使社区(村)种类繁多的文化活动有了各自的场所,原本各自为政、管理混乱的情况得到了改善,在社区(村)初步形成了一个便于规划管理的精神文明新阵地。作为龙泉驿区一项重要的文化惠民工程,特色文化广场建设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吸引了更多群众参与到丰富多样的文化文明创建活动中来,使民有所乐,民有所学。
“特色文化广场除了方便社区(村)群众开展日常文化活动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有效培育了好人文化,如山泉镇桃源村文化广场,设置了道德模范廊、勤学励志廊、致富能人廊等特色文化展示廊,将村民们推选出来的道德模范、勤奋学子、致富能手等典型展示出来,古人讲,见贤思齐,春风化雨才能润物无声,我们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只有植根于人民、生长于社会,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和深刻认同,才可能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把价值导向转化为自觉行动,真正形成崇德向善的价值风尚。”采访中,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济琛先生对文化广场的建设作出了如此评价。他表示,随着龙泉驿区身边好人“十百千万”创评工作从点(个人)到线(各社区、行业)再到面(全社会)体系的完成,在好人文化的浸润下,龙泉身边好人的不断涌现,将成为龙泉驿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