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拉雷同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举行会谈,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中国永远不会忘记老朋友”。那么,中津这对“老朋友”之间有啥鲜为人知的故事吗?
中国和津巴布韦是真正的全天候朋友,中津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历久弥坚。如果小编仅仅这样跟你说,你肯定无法想象出中国和津巴布韦具体是怎样的“老朋友”关系。那么,小编就跟你讲几个故事,让你切身感受下中津这对“老朋友”之间的传统友谊。
首先,小编先讲两个事儿,一个是中津互帮互助的经历,一个是关于人民币的。
在粮食安全上中国和津巴布韦曾经互帮互助。1980年津巴布韦独立时,经济实力在南部非洲仅次于南非,那时候不仅工业门类齐全,农业更是强项,一贯有非洲“面包篮子”的美誉。
津巴布韦的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不仅足够自给,还远销海外。据官方统计显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津巴布韦外销的粮食目的地包括中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亚洲国家。
时过境迁,由于种种原因,津巴布韦如今粮食产量大不如前,在雨水不足的年份往往还需要从国外进口粮食来满足本国需求。中国政府近年来多次给津巴布韦提供紧急粮食援助。
而中国的人民币在这个非洲国家也有“官方地位”。受超级通货膨胀影响,津巴布韦2009年开始允许美元、英镑等国际货币流通。2014年扩大允许流通的币种,接受人民币、日元、澳元和印度卢比作为合法支付货币,人民币在这个非洲国家也就有了“官方地位”。
不过,由于国际结算惯例、中津贸易体量、当地人接受度等实际原因,人民币与英镑、欧元、日元、澳元等其他有“官方地位”的货币一样,在津巴布韦市场上并没有真正“流通”起来。
这是中津这对“老朋友”在官方上的交流,如果你觉得这两件事儿太大了,那小编再给你讲讲关于三个人的故事。
首先就是这位在非洲中国最“老”的老朋友——穆加贝。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族独立浪潮中就与中国相知相识,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去世后,他成为了中国在非洲大陆“最老”的老朋友。
穆加贝与中国的关系一直很不错,曾直接或间接与中国五代领导人都打过交道,并在执政35年间11次访华。穆加贝在习近平主席访问前夕接受采访时就称,中国是津巴布韦在国际舞台上最好的朋友。
不仅穆加贝是中国的老朋友,他的夫人与中国也深有感情。2007年,在津巴布韦孔子学院开办之际,总统夫人格蕾丝下定决心学习汉语。
在聘家教学习一段时间后,格蕾丝还曾赴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深造。她在校学习期间对中文学习投入了极大的热忱和精力,并于2011年获得文学学士文凭。在校期间她还学习了扬琴和古筝。
2014年12月,格蕾丝被选为执政党民盟妇联书记,进入执政党政治局。在工作后,格蕾丝利用自己的汉语优势和对中国的了解,推动了不少中津妇女团体间的互动与合作。
另外小编要跟大家说的一个人是费琼,她可以说是非洲华裔中的“花木兰”。在非洲政坛上很少见到华裔面孔,华裔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津巴布韦第三代华人费琼却是其中之一。
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费琼已退休,但是她依旧很关心祖籍国中国和津巴布韦的发展。她花了三年时间调研写作《津巴布韦向东看》,在书中她呼吁津巴布韦乃至非洲在利用外国投资与经验、踏踏实实求发展方面多向中国“取经”。
知道了这几个故事,相信你对中津“老朋友”关系有一定了解了。几十年来,中津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两国虽远隔千山万水,但却是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本文综述自:
中国和津巴布韦 老朋友故事多 新华网 2015-11-29
将中津友好转化为务实合作动力 新华网 2015-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