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问

网友音婕问

11月20日至23日,李克强出席第十八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第十八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和第十届东亚峰会,并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再启“克强节奏”。那么,“克强节奏”是怎样一种节奏?

小编答

小编通过梳理李克强总理历次出访的报道发现,“克强节奏”这一词是从2014年12月李克强在塞尔维亚出席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时,由媒体提出来的。

那次,在12月14日至20日的7天里,李克强总理一行飞越10多个国家,举行相关外交活动近70场,其中16日和17日上午他分别会见了16国领导人。

相关细节报道是这样的:“即便每场会见只持续20分钟,16场下来总共就是五个多小时,这还不包括与每位领导人会晤间隙留给工作人员更换国旗、茶杯等物品的15个5分钟。就在会晤间隙的5分钟,总理还要与随行的各部部长进行会商。有随行人员注意到,总理自始至终没顾上喝一口水。”

“争分夺秒,这就是李克强总理的工作节奏。”从那时开始,有媒体称总理的工作节奏为“克强节奏”!

再整理一些比较近的相关消息,今年 10月底到11月初,李克强总理开启旋风126小时“克强节奏”。在这126个小时里,总理与4国领导人深聊,辗转北京、安徽、韩国首尔、京畿道4个地方。7场演讲致辞,两度会见记者,与德国、韩国签署合作协议多达45个。

看着这样的数字,小编实在想象不出总理的工作速度是怎样的,有媒体称,总理的工作节奏简直比博尔特百米速度还要快。

再回头看看总理近日的行程安排,11月20日到23日,总理除了要出席东亚系列峰会,访问马来西亚外,期间他还要在几个论坛发表主旨演讲,并穿插若干场双边机制性会见。

随后,他还要在24日凌晨飞抵国内苏州,出席11月24日~25日在中国苏州举办的第四次中国-中东欧16国领导人会晤。

这么紧的行程安排,就连外交官们都说:“太难安排了,很多活动排出来时间都在相互‘打架’”。最后,他们只能尽量把每一场会见都从交互传译变为同声传译,以提高对话效率;还特意在一些文化活动中安排不同国家领导人与李克强总理邻座,以便有效利用时间。

通过以上行程安排的梳理,你能感觉到一些“克强节奏”了吗?如果你还是觉得不够清晰,没事儿,小编继续为您讲析,一定让您感受透彻了。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以来,两年半时间至少有36个周末在加班。小编心算了下,两年半大约有130个周末,那么,总理就几乎把四分之一的周末都给了工作。

而总理的周末加班,大约也有四分之三是忙于涉外活动,或者出访、或者接见外宾。有媒体概括,总理的出访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周日离京,一种是周末回来,还有一种是出访期间就没有周末可言。

拿周日离京举例,今年就有两次。一次是就任总理以来首访拉美,在5月17日离京,开启对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四国的正式访问;另一次是6月28日下午乘专机抵达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出席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

想想我们普通人出国办事、旅游,回来尚且还需要倒时差,但对总理来说,就要迅速回到北京时间了。就像这次似的,24日总理飞抵苏州,大约凌晨1点多才能到酒店,次日一早就要参加持续一整天的10余场外事活动。所谓“克强节奏”真是停不下来的节奏!

本文综述自:
      “克强节奏”再启 外交官发愁“太难安排” 新京报 2015-11-20
      “克强节奏”:登2600米奔波8小时签12份合作文件 新京报 2015-05-23
      总理离京赴马来西亚 开启“克强节奏”外交之行 新华网 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