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日全食:从应对到普及(2009.07.22)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6: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点击回顾视频>>>

观测镜脱销,天文馆客流量大增,电话量过多导致通讯短时中断,日食奇观引发中外观测者天文热情,政府发布应对通知,加强科普,做好预案,强化值守,六分钟自然天象成为社会公共事件。一次日全食能否真正做到让科学知识普及?六分钟热情怎样变成持久动力?从应对到常态,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新闻1+1》为您解析。

演播室主持人(王跃军):您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新闻1+1》。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窗子前看你,这应该是别有意味的一番景象。今天有日全食,我们见到了很多的看点和关注点,其中有一点是针对日全食,国务院还发出了一个通知,怎么样来看待这样一个事件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教授张国庆,张教授您好。

张国庆(北京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教授):你好。

主持人:张教授,实际上像针对极端的这种恶劣天气等等一系列的自然现象,很多的单位和部门,应该有相应的紧急的预案,为什么国务院还会发出这样一个通知呢?

张国庆:我的基本看法,我是认为这次国办发的这个通知应该是属于防范于未然的预警性的一个合理的公共管理选择。为什么会这么看呢?我想可能跟这一次的日全食的这样一个特点有很直接的关系。

我想通过网络报道可以看到,这一次是近500年来,中国持续日全食时间最长的一次,大概可能要持续到4-6分钟。

第二个,这次波及的面也比较广大,自西向东,整个长江流域几乎都涉及其中。

第三个,涉及的人口也非常广大,大概有近4亿人可以直接观看日全食,人口的比重占得也很大。

在涉及到的流域情况来看,我们都可以理解,流域由于广大,人口众多,这里面涉及到各类的城市,也涉及到乡村,所以人群的结构也就因此变得非常复杂。

在这样一个特定条件下,我觉得就有可能发生两类不确定性,一类的不确定性,就是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实际上由于我们过去没有遇到过,因此实际上人们并不能够肯定可能出现什么样很确切的后果。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