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海地灾区的中国使者(2010.02.02)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6: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首播:

CCTV-1

02月02日 19:38

重播:

CCTV-1

02月03日 06:10

 

CCTV-新闻

02月03日 04:42

 

CCTV-新闻

02月03日 05:15

 

 点击观看视频》》》》》》   

“宁愿自己不休息也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2010年1月27日海地当地时间9:30,在海地太子港的中国医疗救护点 ,医生正在为一个当地人处理枪伤。谁都不会想到,这是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在海地接诊的第一个病例。来自中国的医生们就是在地震的废墟、零星的枪声和酷热的气温中开始了他们紧张忙碌的国际救援工作。

设置在海地太子港市中心万国广场的中国医疗救护点,距离海地的总统府只有不到一公里的距离。由于条件有限,医疗点只是在草坪上搭建了两个帐篷,一个帐篷是用于门诊接诊,另外一个帐篷进行检测和药品的发放。

中国医疗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妇女和儿童的病人比较多。副领队纪春雷告诉记者,他们一天接诊的病人大概有700到800人。

尽管现在是冬季,但是在海地中午的气温也能高达35摄氏度以上。大量的病人,高温酷暑考验着每一位医护人员,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医护人员们都尽量少喝水,时间长了,不少人都发生了虚脱的现象。

中国赴海地医疗防疫救护队医生管群告诉记者,三天中她看了将近200个病人,工作量是国内的好几倍,但是看到那么多人排队看病,宁愿自己不休息,也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

先进设备为应急救援提供条件

记者发现,地震已经过去二十几天了,海地的生活正在恢复,马路上恢复了车流来往,但是海地正经历的阵痛远远没有过去。

在中国医疗点记者注意到一位老人患有高血压多年,但是以前没有条件做很好的检查,现在因为年龄大了,被医生确诊为心脏病。

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是在海地当地时间25日下午抵达海地太子港的。这只队伍共有40人,都是中青年技术骨干,包括热带病专家、传染病专家、防疫人员和流行病调查人员,是中国政府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援助协调办公室的要求,从解放军总部机关、南京军区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和第302医院等单位抽选人员组成的。这些队员90%掌握一门外语,70%参加过国际维和任务,并有参加汶川特大地震救援的经验。这些队员携带来了大批药品和应急医疗设备,携带了麻醉机、呼吸机等手术急救的装备,还包括心电图机、B超贞观仪等常规的诊断设备。另外,这次医疗队还带了一套新型的野战检验系统。这些设备为这次应急救援提供了很好的诊治条件。

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的任务一是医疗救护,二是开展防疫工作。一到海地,他们就被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加入海地防疫和疾病监测体系,这是一个为应对海地震后疫情,紧急成立的监测体系。

登革热、疟疾、感染性腹泻等是灾难发生后最为常见的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参与建立卫生监测体系的成员要每天按照规定的项目上报监测的数据,由海地卫生部们汇总。

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防疫组组长宋宏彬说,通过监测,他们发现了登革热病例,他们的应急反应能力包括监测能力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高度赞扬和肯定。

特殊的环境考验救护队

医疗队在海地的家设在中国维和警察营地,不到10平米的帐篷里要挤6个人,队员们就睡在窄窄的行军床上。但即使是这样简陋的家,每天队员们能在这里休息的时间也不多。队员戈一峰说,头三天他们一般都只睡了十四、五个小时。

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考验着大家,恶劣的治安环境也时刻威胁着每位队员,地震后海地发生了多起哄抢事件,枪战时有发生,中国医疗点也接诊了多名枪伤伤员。由于携带着灾区奇缺的大量药品和设配,因此,外出时队员们都要穿上防弹衣,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也专门派出防暴队员进行护卫。

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被毁、医药食品短缺、社会秩序失控,震后海地犹如风中之烛。和其他国家的救援人员一样,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既要面对现实,又要尽量为海地人民做得更多。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长王与荣自豪地说,救护队队员展示了中国白衣天使的风采,也展示了中国军人良好的形象。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