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失衡的校园——择校乱象调查(二)(2009.12.21)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6: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首播:

CCTV-1

12月21日 19:38

重播:

CCTV-1

12月22日 06:10

 

CCTV-新闻

12月22日 04:42

 

CCTV-新闻

12月22日 05:15

>>>点击观看 名校校长的落马——择校乱象调查(一)

 

  

  

  

  

  

近年初中和小学择校现象越来越普遍,而择校费也是越收越高并屡禁不止,已经造成严重的社会不公,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那么,择校现象为何屡禁不止?在择校现象屡禁不止的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在起作用?

  

热点校普通校:冰火两重天

开封市第十二中学是当地相对薄弱的学校之一,但当记者赶到这里后,学校的冷清还是有些出乎记者的意料。记者在该校看到,十二中初中部三个年级只有四个班,其中一年级一个班,只有9名学生;二年级也是一个班,有12名学生。而据记者调查,按照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的原则,该校一二年级原本应该分别有三百多名和五百多名学生。作为薄弱学校之一,开封市三十一中也面临着生源流失和生源严重不足的尴尬局面。三十一中校长孙新建告诉记者,“这一带学生择校现象比较严重,他们向往热点学校。”

所谓的热点学校,其实也就是老百姓心中的重点学校。河南大学附中和第十四中学都是开封市的热点初级中学。这里的景象和三十一和十二中相比,可以说是冰火两重天。河南大学附中每个年级有9到10个班,而第十四中学达到了每个年级十四个班,每班的学生人数据记者目测也达到了六十多人,整个教室显得相当拥挤。就教学设施来说,这两所学校也明显优于第十二中学和三十一中。

在开封,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不仅仅存在于中学,小学也不例外。

据开封市教育局提供的统计数据,从1999年至今,开封市区内中小学生的数量有增无减,但市区内初级中学减少了12所,小学减少了26所。这其中虽然不排除有出于提高办学效率的考量而关闭某些学校的因素,但教育资源严重失衡、中小学生越来越集中于热点学校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热点学校:人满为患)

  

(普通学校:冷冷清清)

教育资源因何失衡

记者调查发现,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最突出表现是师资力量严重不均衡。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方面,优秀教师越来越向热点学校集中,而与此相对应的,则是薄弱学校师资力量流失严重。而师资力量的严重失衡,是导致众多家长被迫择校的最主要原因。

家长们之所以争先恐后地选择热点学校自有他们的道理,随便打开这些热点学校的网站看一看,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的人数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而在普通学校,不要说特级教师,高级教师都很少。一些家长告诉记者,师资力量强是好学校的重要标准之一。

中央教育研究所所长袁振国说,教育资源的严重失衡毫无疑问有一个历史因素在里面,即1978年恢复高考后实行的重点学校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从师资、经费乃至生源,各级政府对重点学校给与了极大政策倾斜。2003年,国家正式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的理念;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应该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并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但由于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局面已经形成,强校愈强,弱校愈弱,家长择校成风,所谓的划片就近入学已形同虚设。

而择校,又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失衡。2006年义务教育法修订以来,如果单纯从国家财政支持、生源经费方面看,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本来不应该存在什么差别,但在河南省郑州市,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热点中学的教师代课费,比普通中学的教师代课费高出三四倍都不止。袁振国告诉记者,一些热点学校可以争取到共建单位,也就意味着有更多的财源。

  

遏制择校难在哪?

均衡教育资源、取消择校收费,这句口号已经提了很多年,但很多地方是雷声大雨点小。那么阻力到底来自何方?择校都给哪些部门、哪些人带来好处?巨额择校费又都去了哪里?

袁振国介绍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以各种名义收上来的择校费成了各级财政填补窟窿的来源。

与此同时,本应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化的教育部门,对于这项工作有本能的抵触。他认为,“一些好学校有把握教育的权利,”不希望把学校都办成一个样。

择校的存在,既缓解了地方财政压力,又给一些人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好处,正是在这种重重利益交织下,教育资源均衡化步履维艰。

要把孩子送到好的学校去读书,家长的这种想法无可厚非。可是好学校毕竟有限,大多数家庭只能望名校而兴叹。要想真正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所带来的教育不公平,专家建议,必须把均衡教育资源与地方官员的问责制挂钩,这样才能促使地方政府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以此遏制择校现象,确保教育公平。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