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变了味的勤工俭学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4: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10月中旬是我国西北产棉区棉花的采摘期。日前记者在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看到,数万名中、小学生在当地学校组织下以勤工俭学的名义集体停课去采摘棉花,许多学校为了向农户多收取采棉费,经常让学生们从早晨7点一直干到晚上7点多,并且一干就是十多天。有人告诉记者这种活动已持续3年多。记者还了解到,这种勤工俭学每年给当地教育部门带来600万元的收入,而有的学校教师的奖金竟然也是出自这种勤工俭学费。记者调查后得知学校师生的福利和奖金竟然占到整个勤工俭学收入的20%。

    记者在民勤县采访时正赶上星期一,许多学校都大门紧锁。记者一打听,原来学生们都在棉花地里摘棉花。各个学校都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规定了不同的采棉任务,其中高中生每人40公斤,初中生每人30公斤。许多学生在地里采棉时间长达十天。有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其他原因不能参加劳动的,也得向学校交数十元的“勤工俭学费”。

    在民勤县教育部门和各个学校签定的勤工俭学安全规范管理责任书上规定,学生的劳动时间每天不能超过8小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学校为了向农户多收取采棉费,经常让学生们超时劳动。一些学校甚至还把小学一、二年级只有七、八岁的小学生也派去采棉。

    在今年的采棉过程中,有的学校执行有关规定不力,竟然让高中生自己驾驶四轮农用车送棉花。不久前,当地一名高二学生在天黑送棉花的路上从棉花车上掉下后不幸身亡。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在民勤县这样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地方,办教育确实不容易。而即使经济不发达地区,也应该让勤工俭学规范起来,并且要在勤工俭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的权益,更重要的是让贫困地区的教育受到我们社会更多的关注。

    详细内容:

    勤工俭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分量。按规定,中小学校可以适当地开展勤工俭学的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但是在有的地方、有的学校,勤工俭学却变了味儿。十月中旬,记者在甘肃省民勤县采访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现象。

    记者 王惠莉:

    今天是个星期一,应该说是每一个中小学的学生正常上课的日子。但是在民勤县的很多中小学,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很多教室门都是像这样紧锁的,没有学生在这里上课。

    这里的学生都到哪儿去了呢?一打听,原来他们都在棉花地里摘棉花。据了解,从2003年开始,每年一到棉花收购的季节,整个民勤县4万多名中小学生都会在学校的组织下,以勤工俭学的名义去摘棉花,他们在地里一干就要10多天。

    孙毅仁 甘肃省民勤县教育局局长:

    我们主要是以培养人为第一目标,通过劳动锻炼,培养了学生劳动的技能和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按理说,勤工俭学的确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件好事,可民勤县的勤工俭学却有种怪现象。李健是西渠乡首好小学的学生,今年他们学校也组织学生参加了摘棉花的勤工俭学活动。可是规定7天的劳动,李健因家里有事只参加了两天,为此他的妈妈不得不向学校交了钱。

    郭秀兰 李健的母亲:

    大概交了60多块钱。

    记者:

    学校说了这是什么钱了吗?

    郭秀兰:

    勤工俭学费吧。

    东关小学五年级学生徐彤因为感冒没能参加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也被迫向学校交了钱。

    毕小静 徐彤母亲:

    就把钱交上就行了。

    记者:

    把钱交上就不去了是吗?

    毕小静:

    嗯。

    记者:

    你给这孩子交了多少钱?

    毕小静:

    80块钱。

    记者:

    它是怎么算出来的80块钱?

    毕小静:

    劳动8天,一天10块钱。

    小学生交几十元钱就可以不参加勤工俭学,那么中学生不参加摘棉花又会怎么样呢?

    记者:

    不去行不行?

    王明 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学生:

    也可以。家长把钱交上就可以了。

    记者:

    要交多少钱?

    王明:

    320。

    320元并不是民勤二中随意提出来的,它可是经过仔细计算得出来的。首先组织勤工俭学的各个学校都给不同年级的学生规定了不同的采棉任务量,民勤二中也不例外。

    记者:

    任务是怎么规定的呢?

    马维学 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校长:

    任务像我们大致一个斤数,各个班级都不一样,像高中的40公斤,初中的30公斤,超额完成的都是学生自己的。

    记者:

    既然是勤工俭学,那为什么还给这些学生摘棉花规定任务数呢?

    李振明 甘肃省民勤县中渠中学校长:

    不然的话,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干。

    按照学校和农户的约定,每摘一公斤棉花,农户付给学校8毛钱。以民勤二中的规定,高中生干10天,每天40公斤任务计算下来,每位学生在勤工俭学中要给学校完成320元的采棉任务,没有参加的就要向学校交纳这笔钱。在学校的要求下,民勤县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参加了摘棉花,可是有些学生却没有完成学校规定的采棉任务量。

    记者:

    如果完不成的话,怎么办呢?

    周志明 甘肃省民勤县第二中学学生:

    完不成学校分的任务,少多少再补进去,再交上。

    记者:

    就是少多少,然后自己再拿上钱补上?

    周志明:

    对。

    由于每个学生的采棉任务量定得并不低,所以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完不成任务。为了避免交所谓的勤工俭学费,一些家长,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去摘棉花。

    学生家长:

    家长跟着摘,一二年级的娃娃能摘多少。

    记者:

    这不是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家长怎么还参加?

    学生家长:

    家长不摘,(学生)摘不够要钱。

    郑新蓉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勤工俭学在含义上应该是在学校自己的劳动基地里,有一定的学生参加这个劳动,一个是一定的劳动教育、劳动态度的教育、劳动技能的获得、劳动知识实习的这么一个基地的教育,我们称为“勤工俭学”。这个现象本身就说明这种勤工俭学的性质已经是变味道了,不是教育的目的,不是学生实习一些技能、知识的一个场地。我从某种角度认为这个是变相的乱收费。

    为了尽可能地让学生们去多摘棉花,除了以钱代劳这种方法之外,民勤县的一些学校还采用了其它的一些做法。比如说为了增加人手,有的学校甚至把一二年级七八岁的小学生也都派上了棉花地。

    记者:

    这是你的孩子吗?

    学生家长:

    是。

    记者:

    他多大呢?

    学生家长:

    8岁。

    记者:

    上几年级?

    学生家长:

    一年级。

    记者:

    一年级的孩子要不要去参加摘棉花呢?

    学生家长:

    参加的。

    记者:

    多长时间?几天?

    学生:

    8天。

    记者:

    不去行不行?

    学生:

    不行。

    尽管民勤县《勤工俭学安全管理责任书》上规定,“不组织一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任何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但是许多学校还是突破了这项规定,而且这些学校一边让低年级学生参加摘棉花劳动,一边又在故意隐瞒这种做法。

    学生:

    老师说上头来人的话,不叫说一二年级摘棉花,光说我们三四年级摘棉花了。

    记者:

    实际上二年级到底有没有摘?

    学生:

    实际上二年级摘了7天,一年级摘了3天。

    为了多摘棉花,有些学校还延长了学生的劳动时间。

    记者:

    你们早上是几点钟出来开始干活?

    民勤县第五中学学生:

    7点。

    记者:

    这天都快黑了,这得干到什么时候?

    民勤县第五中学学生:

    7点钟,马上就收工了。

    尽管民勤县教育部门和学校签的《安全规范管理责任书》上规定,“学生的劳动时间每天不能超过8小时”,但实际上学生们每天早晨7点就要开工,晚上7点多才能收工,除了中午吃饭时间,一天要干10多个小时,中午饭都要在地里吃。

    记者:

    吃完马上就开始干?

    学生:

    嗯。

    记者:

    有休息吗?

    学生:

    没有。

    对于这样的超时劳动,学生们也是很难承受的。

    记者:

    这是你摘的?

    记者:

    嗯。

    记者:

    摘这些棉花累不累?

    学生:

    累。

    超时劳动不仅有损于学生的身体健康,甚至还给他们带来了不幸。今年10月7日晚上7点多钟,天已经很黑了,民勤二中高二一班的学生刚刚从棉花地里收工,老师违反规定,让学生自己驾驶着农户家的四轮车送棉花,由于天太黑没有看清路,一位名叫刘德亮的学生从车上掉了下来。

    周志明:

    当时刘德亮坐在车子的最前面,我们本班的同学开着四轮车就往回走,在半路途中他开进了坑里,当时因为天太黑看不清路,他就开了过去,就在那一瞬间,刘德亮掉下去了,车从他的头部碾了过去。

    一个高二学生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刘德亮再也无法坐在这个位置上了。民勤县部分学校如此强制性地要求学生必须完成所谓的勤工俭学——摘棉花的任务,还不惜让低年级的学生参加劳动,延长劳动时间,甚至以钱代劳,这怎么能说是在培养学生劳动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呢?那么,究竟民勤县组织这种勤工俭学的真正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马维学:

    这个目的,育人的目的是虚的,补充一点经费的不足。

    刘培金 甘肃省民勤县西渠乡首好小学校长:

    搞勤工俭学就是给学校创点收。

    李振明:

    本身就是创收,就是这方面的意义。

    从2003年开始,民勤县一直在进行着这种以“创收”为目的的勤工俭学。仅此一项的收益,每年都在600万元左右。那么,这笔钱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呢?

    孙毅仁:

    这个主要我们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包括购置设备、美化校园、修建校舍,有个别的用来清理旧债。

    据民勤县教育部门的负责人介绍,这笔靠学生摘棉花挣来的勤工俭学费,主要用来改善办学条件、偿还旧债、帮助部分贫困生,还有些学校用在了缴纳办公费、取暖费和水电费上。而在一份正在执行的《民勤县教育局关于中小学勤工俭学收益使用和管理的规定》中,记者看到这里的勤工俭学收益并不止是教育部门负责人介绍的那几项,还有一项重要的开支就是师生的福利和奖励,占整个勤工俭学收益的20%以上。经记者和有关学校核实,的确有学校教师的奖金出自于所谓的勤工俭学费。

    郑新蓉:

    经费短缺可能是贫困地区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是我们政府也再三规定,“学校不得以各种名义,增加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的费用”,其实这个也是变相地通过学生劳动,转嫁了学校经费方面的压力到学生和学生家长身上。当然还有一些学校勤工俭学它可能是合法地雇用一些成年劳动力来为学校解决一些资金问题,但是绝不能是我们在读的,而且身心没有发育完全的学生充任主要的劳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违法的。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

    在民勤这样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办教育确实不容易,而让学生摘棉花挣钱也确实不是上策。记者了解到,类似这样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这里是摘棉花,那里可能是采茶叶、挖土豆、掰玉米、割水稻、拾麦穗。面对这样的现象,让人不安。那么如何让勤工俭学更规范?如何保护学生的权益?如何让贫困地区的教育受到更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投入?这是我们面对着孩子需要用心去解的问题。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