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原生态之美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3: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进入论坛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9月5日晚,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开幕式,以一台题为《和谐中华》的大型文艺演出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拉开了序幕。

    这台晚会荟萃了参加本届文艺会演的优秀节目,集中展示了近几年各民族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取得的成果,其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节目是最大的亮点。

    贵州省从江县的小黄村素有“侗歌窝”之称,这次小黄村人带来了一曲原汁原味的《蝉之歌》,通过模仿蝉的叫声表达了侗族人民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侗族的风土人情。

    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发声方法,在我国曾一度失传了。为了使这一古老的艺术能够得到保存和发展,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开展了拯救行动。他们把蒙古族的几种传统乐器和呼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安达组合。在晚会上,安达演唱组表演的呼麦演唱,令人惊叹不已。

    来自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的农民演员说,最近几年他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很多人家里买了拖拉机还盖了新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他们这次来到北京就是要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歌舞和琴声,表达他们的心声。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每五年举办一届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就是一个重要举措。随着这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

    据了解,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将历时20天,来自全国各地56个民族的4600多名演职人员将在北京展示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在金秋时节开始了,来自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同胞和解放军在内的56个民族,4600多名演员将在北京展示本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我们看到许多媒体在对这个文化盛世进行报道的时候,常常有“原生态节目是亮点”这样的评价。那么,这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到底有什么特色?原生态节目究竟亮在哪里呢?


    9月5日晚上,人民大会堂里异彩纷呈、歌声不断,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以一台题为“和谐中华”的大型文艺演出拉开了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少数民族演员参加了演出。

    演员1:
    我是彝族,来自四川省凉山州。
演员2:
    苗族。
演员3:
    我家是内蒙,锡林郭勒盟。
演员4:
    我来自宁夏。
演员5:
    我来自延边,是朝鲜族。

    这台晚会荟萃了参加本届文艺汇演的优秀节目,集中展示了近几年来各民族在挖掘、保护、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其中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原生态节目是最大的亮点。
    这段清丽婉转的侗族大歌把现场观众带进了清山绿水之间,表演者是来自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的40多位村民,小黄村素有“侗歌窝”之称,在那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多声部侗族民歌,他们以唱歌为荣,也以唱歌为乐。

    吴仕英 小黄村侗族大歌队队员:
    我们平时在干活的时候,不管做什么事我们都唱歌的,我们可以说是用歌来叙事,有什么样的心情就唱什么样的歌。


    侗族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侗族大歌有很多是以模仿自然界的声音为内容的,其中尤其以模仿动物的叫声为最多。
吴仕英:
    比如说《鼠之歌》,还有那种其它的鸟叫声、青蛙的歌等等等等,有很多的。
记者:
    我看你们刚才一边唱还做着动作。
贾善峰 小黄村侗族大歌队队员:
    对,就是模仿猫头鹰,头就转来转去。

    在这次汇演中,黄村人带来了一曲原汁原味的《蝉之歌》,通过模仿蝉的叫声,表达了侗族人民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也让人们更加了解了侗族的风土人情。

    李毓珊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
    什么叫原生态,从理论上讲,简单地说就是生命之态,生命,人的生命之态,然后是原始之态,然后是自然之态,自然、生命、原始,实际上这是生活中最基础的艺术。我认为这次原生态(节目)含量的增强,实际上证明了我们党和国家在继承、吸收,在培养、在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各个方面,我认为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绚丽多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特色,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每五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

    丹珠昂奔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文艺汇演的举办,将展示各个民族丰富的、优秀的文化遗产,舞台演出的过程就是一个肯定的过程,是倡导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弘扬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我们通过文艺汇演培养了人才,打造了新的作品,使得我们(少数民族)的文艺进一步地繁荣起来。


    随着这项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得到了有效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一些过去不被外人所知,甚至濒于失传的传统艺术形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汇演的舞台上,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领略到它的奇妙和魅力。
    在昨天晚上的开幕式上,安达演唱组表演的呼麦演唱令人惊叹不已。呼麦是蒙古族特有的一种发声方法,与我们通常的发声有很大的不同。

    记者:
    它奇妙在什么地方?
那日苏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演员:
    呼麦为什么奇妙?呼麦奇妙就是一个人同时可以发出两到三种声音,这是正常声音,对不对?呼麦的哨音基础就是在哈音的演唱方式上,这个是一个音,我再加上哨声,就是两个音了。

    然而这样一种奇妙的发声方法在我国却一度失传了,为了使这一古老的艺术能够得到保存和发展,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开展了拯救行动。
乌兰牧骑 内蒙古民族歌舞剧院歌舞团副团长:
    我们剧院从2000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年年从蒙古国请专家来给我们这个合唱团的专业演员上(呼麦)课,就是为了保留这门珍贵的艺术。


    经过几年的学习,那日苏等人掌握了呼麦,他们把蒙古族的几种传统乐器和呼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安达组合。在今年的“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中,他们的演唱赢得了原生态类铜奖。

    刘宝明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室主任:
    这几年我们在民族文化工作当中了解到,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民族文化,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国家宝贵的资源,是民族地区加强发展应该充分挖掘、利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资源,所以各地党委政府都非常注重挖掘民族文化,宣传本地区有特点的文化。那么,这次文艺汇演当中展现在舞台上的原生态的、原汁原味的东西,就是这些年来,我们在这些方面所做工作的一部分成果。


    新的时代使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的生活为古老的艺术形式增添了新的内容。这些兴高采烈的演员是西藏自治区拉孜县的农民,在几天前,他们乘坐青藏铁路列车来到北京。90多人中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17岁,都是生平第一次坐火车,这让他们兴奋不已。

    索朗 西藏自治区拉孜县曲玛乡村民:
    我是第一次到北京来,火车更是第一次坐,火车以前都是在报纸上面看到的,自己亲身体会这是第一次,我们来到北京真的很开心。

    他们告诉记者说,最近几年他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许多人家里都买了拖拉机,盖了新房,他们亲身感受到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他们这次到北京来,就是要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歌舞和琴声表达他们的心声。
    他们在歌中唱到“看天空日月多么明朗,致富的道路多么宽广,我们农民激情豪迈,歌唱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演播室主持人 方静:
    第三届全国民族文艺汇演历时20天,演员将在北京演出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节目剧目33台,演出场次71场。另外组委会还推出了10台精品节目进行市场运作和推介,我们欢迎广大观众走进剧场,好好地享受这难得的少数民族文化盛宴,支持少数民族的文化事业。好,感谢您收看这期的《焦点访谈》,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