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树高千尺不忘根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吉林省四平军分区原政委崔晓满大校退休后,回到家乡建学校、修村路、盖房子,领着村民致富,被村民亲切地称为“我们的老政委”。

  

    已经退休的崔晓满在部队工作了36年。阔别家乡多年的崔晓满2002年回到家乡看望老母亲,当他看到母校年久失修,崔河村已经近二十年没建一间新房子的时候,家乡的落后让崔晓满产生了回家乡给老百姓办点实事的愿望。

  

    给村里建所新学校,是崔晓满首先想做的。经测算建学校需要28万元资金,崔晓满就自己捐出三万元,动员亲朋好友凑了六万元,还从弟弟那里要来部分水泥、钢材和砖。乡亲们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也纷纷捐款,当地政府也送来了补助建校经费。经过三个多月施工,一座占地1400平方米的教学楼在新学期开学前建成了。教学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崔河村学校的孩子们有的在县里演讲比赛中获了奖,有的被评为“省三好学生”。

  

    崔晓满更关心的是村里的长远发展。为了建立一个带领农民致富的领导核心,崔晓满把过去在部队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崔河村的村干部。在崔晓满和村干部的带领下,崔河村重修了村路,重点发展了种桑养蚕和养兔这两个项目,许多村民因此摘掉了贫困的帽子。2004年底,崔河村共有18户村民建起了二层楼房。2003年崔河村党支部也被评为带领村民致富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

  

    >>>详细内容

  

    演播室主持人 敬一丹: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在太行山南麓的山西省泽州县崔河村,有一位参军离开家乡40年的军队干部退休以后回乡探亲,看到乡亲们有困难就留了下来,一住就是三、四年,帮老百姓做事。村里有位双目失明的老艺人,把他的故事编成了大鼓,在当地传唱。一位回到家乡的退休干部,究竟为

  

    家乡做了些什么呢?

  

    解说:

  

    这位老艺人唱的是原吉林省四平区分区政委崔晓满大校退休后回到家乡,建学校、修村路、盖房子,领着村民致富的感人故事。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老政委”的崔晓满19岁参军,在部队工作了36年,今年63岁。

  

    2002年3月,阔别家乡多年的崔晓满回到崔河村看望老母亲,顺便回到他几十年前读书的母校看了看。没想到,这一看竟让他在村子里留了下来。

  

    崔晓满 原吉林省四平军分区政委:

  

    2002年回来看的时候,首先是来看我母校的时候,看了以后我心上非常凉,非常难受,找不着母校哪儿去了。

  

    解说:

  

    乡亲们领着崔晓满去看了学生们上课的地方,那里的情况让他震惊。教室的房子年久失修,屋顶有几个大洞。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屋子里光线不好,老师在黑板上写字,学生看不清写的什么。由于条件差,家长们怕孩子得病,就不送孩子来念书。因为没有几个学生读书,县里也就准备取消这个学校。

  

    崔晓满:

  

    看过这些以后,我就走到这个大街上,有两位老太太就拽住我的手说,孩子你回来了,别走,和村干部一块儿,给孩子建个好学校。我就一边走就想,咱们是这个村出去的,按老百姓话说是最有出息的人,特别是现在我已经退休了,有这个能力,应该回来给老百姓办点实事,也算对崔河老百姓一个回报吧。

  

    解说:

  

    下定给村里建所新学校的决心后,崔晓满就着手找设计单位。为了给村里省钱,他听说村里有个在设计院搞设计的人,就拉上人一起找上门去。经过测算,建学校需要28万元资金。可是,崔河村的集体经济一无所有,还歉下一大笔外债。崔晓满想来想去,和妻子商量,自己先捐出3万元作为建校的启动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崔冬梅 崔晓满的妻子:

  

    我说咱积蓄就这三万块钱,全拿出来吧。他说行,可以。这说完了以后,我回长春取的钱,到长春取钱。回去以后,孩子这时候就有分歧了,尤其是姑娘,她说,妈,你拿钱建学校,你看我这边连房子都没有。

  

    解说:

  

    崔晓满的女儿崔建萍一家三口,至今还挤住在一间不足40平方米的旧楼房里面。由于忙于村里的事,当时女儿工作调动的事也一直没有顾上管。

  

    崔建萍 崔晓满的女儿:

  

    当时我很不理解,到后来母亲给我做了许多思想工作,说父亲在那边怎么怎么高兴,准备拿这钱为家乡搞建设。我听后我也挺受感动的,我就挺支持父亲这种做法。

  

    解说:

  

    崔晓满又动员亲朋好友凑了6万元,还从弟弟那里要来部分水泥、钢材和砖,乡亲们被他的真情所打动,也纷纷捐款。崔晓满还向本村在外地工作的乡村发出了捐款助学的倡议书。在外工作的人为其精神所感动,也纷纷慷慨解囊。

  

    崔晓满:

  

    我说共产党员咱也有七情六欲,咱也有亲有情,更多的是献给老百姓。如果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的话,就不是我崔晓满入党时宣誓那样的,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回崔河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时候,我就讲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权,三不图。图的是什么?图的是和你们在一块把崔河建设好。

  

    王陆升 山西省泽州县县长:

  

    其他人也劝他,有人说你是师级干部,你也是从这里出去的,你回来能把咱们村里的问题解决了?但是这个人有那股精神,有那个毅力,自己身先士卒带头做工作,就是为了家乡,就是为了下一代。把所有人都感动了,也感化了,也带动起来了。

  

    解说:

  

    崔晓满带领乡亲们建校的举动,感动了当地政府和领导。晋城市泽州县犁川黎川镇几级政府相继补助建校经费数万元。经过3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占地1400平方米的教学楼赶在新学期开学前建成了。

  

    崔河村村民1:

  

    没有崔政委就完不成了,回来他的工作最吃苦了,昼夜不分干。

  

    崔河村村民2:

  

    真没有想到。也没有想到他有这么一片真心。

  

    解说:

  

    教学环境的根本改善,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的孩子在县里举办的“中华魂”演讲比赛中获了奖,有的孩子被评为“省三好学生”。村里的老百姓立了一块大石碑,铭记他和那些捐资助学的人。

  

    韩继先 建校记撰稿人:

  

    吾乡赤子崔公晓满,军旅四十余载,2002年春告老回乡省亲。走农舍,睹庙校,心震撼,思科教兴国之国策。

  

    解说:

  

    在与乡亲们的朝夕相处中,崔晓满最看不得谁家有困难。谁家孩子上不起学,他帮助交学费。谁家有了困难,他出头帮着解决。最让他震动的是村民的住房困难,崔河村已经近20年没建一间新房子。他到了村民崔利祥家,看到祖孙三代八口人挤在一个老房子里面,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崔晓满:

  

    到他家看的时候正好是秋季,打回来的粮食,全在这三间房子里面放着的,根本没法下脚。人都是迈过去的,迈到床跟前上床睡觉。我看了这以后,我心里面非常难受。

  

    崔利祥 崔河村村民:

  

    人家的孩子姑娘结婚,都是在自己的家里办喜事,高高兴兴地在自己的家里面结婚办喜事。可我呢,三个姑娘,大姑娘找了个女婿,结婚的时候没有房子住,心情是特别沉痛。想着自己,要按农村土话讲是太没有本事。

  

    解说:

  

    崔晓满心里就是想着要为这些有困难的乡亲们办点事,不能让他们再这样苦熬下去。

  

    崔晓满:

  

    老百姓是咱的衣食父母,咱喝西北风长大的,是吧?我说这就是种责任感,我辈数也大,在这个村我也是最有出息的,官也最大。我就总觉得好像很多人看着我,期盼着我能干点什么。

  

    解说:

  

    为了给村民们批下宅基地,崔晓满想了个办法,背着摄像机把全村所有困难户的房子一一录下来,拿到县里给领导们看。当这盘画面质量不高的录像带送到了县领导手中时,县领导震惊了,也被他的精神所打动。

  

    张品如 山西省泽州县犁川镇党委书记:

  

    后来我们通过会议,根据崔河这种特殊情况,所以说把一大部分的地基给崔河挤过来了。

  

    解说:

  

    新村的建设很快开工了。施工中,他不顾盛夏的烈日整天盯在工地上。经过一年的艰苦施工,2004年底,总共18户,每户160多平方米的二层楼房全部建成。群众眼望一栋栋错落有序的新居都兴奋不已。

  

    崔利祥:

  

    在下面的旧房,心里面的苦处也没法说。上来修个房子,高兴高兴,心里满意了。

  

    崔河村村民3:

  

    这是多年的愿望了,多年的愿望弄不成,谁敢想,现在不是实现了嘛。

  

    崔河村村民4:

  

    我们心里是很满意。

  

    解说:

  

    这两年,崔晓满还组织村民们修了村里的路,同时他又想着怎样才能把村民领上致富的路。他多次组织村民去外地考察,回来后重点发展了种桑养蚕和养兔这两个项目,使村民们很快增加了收入。

  

    崔面堆 崔河村养蚕桑专业户:

  

    去年就是2500多块钱。

  

    记者:

  

    今天估计能赚多少钱?

  

    崔面堆:

  

    今年大约就是3000多块钱吧。

  

    记者:

  

    一年能赚多少钱?

  

    崔小兵 崔河村养兔专业户:

  

    一万。

  

    记者:

  

    一年能赚一万多块钱。

  

    崔小兵:

  

    嗯,一万多。

  

    解说:

  

    崔河村前些年工作长期落后,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因为村里穷,没人愿意出来当领导。为了让村里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他找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谈心,语重心长地说服他接下这副担子。

  

    崔中华 泽州县犁川镇崔河村村委会主任:

  

    后来我就想了,老政委人家六十多岁了。在长春有舒适的房子,工作待遇工资也很高。人家图什么?我作为村里面的一个党员,为什么不能干呢?

  

    解说:

  

    崔晓满把过去在部队长期作政治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崔河村新的领导班子,言传身教。2003年,崔河村党支部摘掉了20多年的后进帽子,先后被评为“先进党支部”、“红旗党支部”。

  

    岳惠来 吉林省军区司令员:

  

    我认为崔晓满同志精神的可贵之处是,退休不后退。他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的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一心为民,他最可贵之处是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最可贵之处是,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群众对他的行动满意。

  

    演播室主持人:

  

    崔晓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40年前,乡亲们敲锣打鼓把他送出去参军报国,党和人民培养了他,使他成为一名中高级干部。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今天他就是要回报养育他的乡亲们,回报养育他的太行山。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