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东北振兴:东北林区清河三问—落实科学发展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3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30年前,敬一丹曾经在东北林区清河林业局生活工作了5年。离开那里以后,她了解到林区资源日渐减少,经济危困。日前,记者前往那里采访时发现,由于实施了管护经营责任制,现在当地森林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林区职工的生活水平也得到较大提高。

  

    徐鹏,清河林业局新胜林场职工。1998年,徐鹏与清河林业局签订承包合同,成为96公顷森林资源的管护责任人,管护责任期为30年。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要求承包人负责林木的防火防盗防病虫害和抚育保护;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承包人可以对山野菜、山药材等林下资源进行经营。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其实人人无责”和“林下资源无人珍惜任人无偿占有”的状况。现在,徐鹏一边管护森林,一边种植山野菜、药材,增加收入。这种方式,使清河林业局的森林资源连续七年增长大于消耗。

  

    除了管护经营外,林区还发展多种经营。现在,徐鹏夫妇除了有林下资源收入外,依靠种地每年就能收入4万多元。而没有耕地的职工也依靠养殖、种植等多种经营项目走上致富路。去年,清河林区人均收入达到6500多元。

  

    由于山上种、养资源日益丰富,现在,药厂、饮料厂、食用菌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在山下安家落户。管护经营的方式和科学发展的思路,让人与自然越来越和谐。

  

    [详细内容]

  

    主持人(敬一丹):说到东北振兴,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大小兴安岭、长白山那片片林海,那里的森林资源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产出的木材占全国总量的一半以上。30年前,我曾经作为知青在东北林区清河林业局当广播员,那个时候,我在广播站大喇叭里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我离开那里以后还不断的听到来自林区的消息,当我知道清河和很多林区一样曾经遭遇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时候,就越发的惦记那个地方。

  

    


最近在采访《落实科学发展观——东北振兴》的时候,我很想清河,但是因为手头有别的采访工作没能成行,而我的同事陈洁去了清河林业局。

  

    解说:1972年敬一丹作为知青下乡时,清河林业局刚刚组建,她在这里度过了青春岁月中的难忘的五年。三十年后这家规模不大的林业局在黑龙江森工林区越来越引人注目。尽管国家大副调节木材生产产量,这里人均收入连续七年每年增长14%。去年达到6500多元,是黑龙江林区职工平均收入的1.4倍。

  

    敬一丹 第一问: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很想知道现在那里的森林资源怎么样?是怎么管的?

  

    记者 陈洁:现在这里的森林资源正在得到有效的保护,很您在的时候不一样了。现在这里实施的叫做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林子是承包到人、承包到户,由每家每户进行管理。碰巧的是我们在这采访时碰到您当年老同事的一个儿子,他们家也承包了一片林子。

  

    记者:这是属于您管护的地方吗?

  

    徐鹏:对。

  

    记者:现在在这儿种的药材是吗?

  

    徐鹏:对。

  

    解说:徐鹏,42岁,清河林业局兴盛林业厂职工,他是敬一丹当年老同事的儿子,他父亲和林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现在还和林子打交道,只是方式不同了。1998年徐鹏与清河林业局签定承包合同,成为96公顷森林资源的管护责任人,管护期为30年。

  

    徐鹏:我们这跟以前农村的责任田一样,(林子)也是划分到家了,归你自己经营这片,凡是木材、林地是国家的,砍这些都不行,这都是国家的东西,我们有权在这经营。

  

    记者:经营什么?

  

    徐鹏:经营这些草药啦,这都可以,种药材这都可以经营。

  

    解说: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内容分管护和经营两部分。管护主要是对林木,承包人负责林木的防火、防盗、防病虫害,并按林业局的统一计划进行抚育保护,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前提下,承包人可以对山野菜、山药材等等林下资源进行资源。

  

    田喜军(黑龙江省清和林业局局长):从当时看,如果不搞管护经营,不把广大职工群众发动起来,就像咱们护林防火人人有则。实质来说不把我们的职工拉到林子里,连心、连力、连责是护林防火人人有责,也人人无责。这个山副产品也是不等到季节,它也是刀削斧砍,杀鸡取卵似的掠夺性的采集。所以说给森林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解说:刀销斧砍、杀鸡取卵是对以前人们和森林相处方式的形象写照,而现在人们和林子相处的方式由过去以生产为主,变成了以生态建设为主。清河林业局木材采伐量由以前的十六万立方米,减少到十二万五千立方米。木材砍少了,林子得到了修养,林区人管护好森林,不仅可以得到管护费,还可以充分林下资源带来的效益。

  

    徐鹏:像五味子,以前没等成熟,刚绿了就都采了,现在等果子红了成熟了以后才能采,卖了好价钱,它就值钱了。

  

    解说:管护经营责任制调动了林区人管林、护林的积极性,从1998年开始清河林区山上2400多户人家管护林区十二万七千公顷的林地,在人们的精心呵护下,林子更美了,林下资源更加丰富了。

  

    徐鹏:这个是党参,这是黄芪,这里有四叶参,这都是自己种的,现在得都变成野生了,现在都可以采了。这些我药材采了,怎么不得挣七八千块钱。

  

    敬一丹 第二问:过去林区都是靠砍木头吃饭?现在林区砍木头少了,人们靠什么吃饭呢?

  

    陈洁:我们在林区的采访的时候有一个最深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林区人不再靠伐木领工资过日子,而是发展林区多种经营,依靠多种经营他们的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像徐鹏他们家就是这样的。

  

    记者:这是什么机器?

  

    徐鹏:这是铲地的,这是除草的拔草的。

  

    记者:那是什么。

  

    徐鹏:那是旋耕机,旋地的。

  

    记者:那这些机器全部加起来也得不少钱吧?

  

    徐鹏:得四万块钱吧。

  

    记者:这都是你们个人得吗?

  

    徐鹏:都是个人得。

  

    记者:家家户户都有这些机器吗?

  

    徐鹏:对,80%都有。

  

    解说:徐鹏所在的兴盛林场,地处浅山区,有大量的耕地,林区发展多种经营后,徐鹏夫妇承包了16公顷地,家庭致富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种地。

  

    记者:你们忙够呛。

  

    徐鹏:是,一天我们都没有闲的时候。

  

    记者:收入也够高的?

  

    徐鹏:收入也行。

  

    解说:依靠种地徐鹏家一年的收入能达到4万多元。

  

    记者:你这是干什么呢?

  

    张红岩:种木耳。

  

    记者:种木耳啊?

  

    解说:浅山区有耕地可以种地,没有耕地的林场人们也不愁活路。我们在路边遇到这位老人叫张红岩,今年71岁,50年前来到东北林区一直是伐木工人,现在老人退休在家,靠退休工资过日子,膝下五个儿子,一个是国家公务员,其他四个人人有管护区,个个有多种经营的项目。

  

    记者:老大在养木耳,老二他在公安局上班,老三养蜂,老四在山里养林娃,老五也是。这都能挣到钱吗?

  

    张红岩(清河林业局建设林场退休职工):都能行,生活都挺好,一年得差不多都能挣三万来块钱吧。

  

    解说:这片林子的黑木耳是老大的,今年黑木耳一袋能挣七八毛钱,林下这三万袋就是两万多块钱。这片水泡子养的是老四和老五的林娃,别看现在小,到成熟的时候,一只能卖十块钱,一年收入总在十万以上。山里林子大,这些儿子经营的点多,一年到头到处跑,跟随老人我们好不容易在一片椴树林边找到了一个,他是放蜂的老三。

  

    张建波(张红岩的三儿子):一百零八箱,总的一年(收入)四五万块钱。

  

    解说:老长一家人的生活是清河林区的缩影,他们有的种药材,有的配置食用菌,有的搞森林养殖,不管经营什么项目,收入都比砍木头丰厚,几年下来,林区人意识到森林里资源丰富,保护好这片林子大伙的生活才能更加富裕。

  

    张建波:你看我们这么大大山,人勤快点的,不说养蜂也行,管护区里可以搞点什么,去种点药什么的,都不愁销路,林业局都帮我们卖,咱说实话,现在这社会也是跟原来不一样了,真没有现在日子过得好。

  

    敬一丹 第三问:我们还想知道这会长久吗?

  

    陈洁:您现在问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在采访过程中很多林区人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这几年清河林业局在山下通过招商引资的方法吸引了很多工厂,他们想通过这些工厂带基地,然后基地连万家,让现在这样的好日子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解说:这家药厂就是按照这条思路招商引资来的。山上养的林娃、种的党参等山药材都是这家工厂的原料,去年底这家厂建成不久就在清河采集了300多万元的药材。

  

    张彦文(药厂总经理):在我们需要的药材方面,无论是野生还是说从北药种植这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足够我们药厂在当地生存二十年了。

  

    解说:这是山下清河林业局所在地,整个小镇不大,像药厂这样的企业却不少。近年来,木材加工厂、饮料厂、食用菌加工厂等十几家企业都在这里安家落户,而且效益都还不错,这些企业为清河的发展注入活力,他们不仅提供了两万三千多个就业岗位,而且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清河人的生活因此更加富裕。

  

    张德君(木材加工厂员工):以前在老厂的时候,工资方面老拖欠,有时候几个月开不出工资,现在好了,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田喜军:我们的总体发展思路是山上建生产区,山下建生产生活兼容区,加速山下小城镇生态工业建设,拉动二三产业,达到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

  

    主持人:回想三十多年前,林区刚开发的时候,我们把好木头当柴火烧也不觉得心疼,我离开那里的时候,林场已经规定只能烧枝丫柴了,而现在人们正用管护经营的方式和林子打交道,看来人们和林子的相处方式越来越趋于和谐了。振兴东北,人们无法忽视那片茫茫苍苍的森林,无法忘记100万森工企业的职工,而学会用科学的、和谐的方式和森林相处“青山常在,永续利用”才不仅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