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会当凌绝顶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5月22日上午11时8分,我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并设立觇标、架设仪器开始对珠峰高度展开测量。同时,早已守候在东绒布、西绒布、中绒布等6个交会测量点的测量队员们也打开经纬仪和GPS,展开了联机观测。

  

    这次重测珠峰高度距离1975年我国首次测定并发布珠峰8848.13米的高程,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年。在此期间,中国科学家从未停止过对珠峰地区的考察和研究。从1973年到1983年十年间,科学家对整个青藏高原进行了第一次全面考察,并取得了关于青藏高原动植物分布情况的整套基本数据。从1983年以后,科学家们又开始研究青藏高原的隆起机制及其带来的影响。

  

    据介绍,这次重测珠峰高度除采用1975年采用的传统测量方法外,还采用GPS测量系统和冰雪深雷达探测仪。新仪器设备的启用和多种测量手段的配合使用,将使测量精度大大提高。

  

    这次科考活动,除重测珠峰高度外,科研人员还将对珠峰周边地区开展多学科、大规模的科考工作。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次科考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之中,我国将在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确定珠峰精确高程,并有望在8月向全世界公布。

  

    >>>详细内容

  

    主持人(敬一丹):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北京时间2005年5月22日上午11点08分,鲜艳的五星红旗再一次飘扬在珠穆朗玛峰峰顶。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成功地登上和南极、北极并称为“世界第三极”的珠穆朗玛峰。距离1975年登顶已经整整过去了30年,那一次中国首次测得珠峰高度8848.13米,这一次将对珠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这在将世界测绘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解说:

  

    5月22号中午11点08分,2005年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西藏登山队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小嘉布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随后,其他队员也成功登顶。队员们在珠峰峰顶展开了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在随后的1个多小时里,登山队的队员们在珠峰峰顶树立起测量觇标,并启动了精密的测量珠峰高度的仪器设备。与此同时,预先在珠峰地区设立的6个测量点也开始测量工作。

  

    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队员:按照我们的计划,在1个小时之内完成上面我们的计划任务,现在大概已经延续到将近90分钟了。我们的交汇高层测量六个点已经全部开始了观测,四个激光测距工程已经有3个点收到了反馈的信号。只要觇标在上面还屹立的话,我们这两天可以继续进行这方面的观测。GPS的观测和雪深探测雷达的观测也都非常正常地在峰顶开始了,在这个时间内完成了预定的任务。

  

    解说:

  

    这次珠峰登顶路线是从5152米的大本营出发,经过过渡营地、前进营地达到7028米的1号营地(北凹),在经过7790米的2号营地和最后的营地8300米的突击营地向珠峰冲顶。

  

    在中央电视台对等顶进行全程的现场直播的同时,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位老人也在关注着珠峰登顶的情况。她就是30年前的1975年我国对珠峰进行第一次高度测量时登顶的9名队员中唯一的女队员潘多。

  

    记者:他们这这一次登顶的话,走得也是你们当年的线路吗?

  

    潘多:对对对,一个线。

  

    记者:这条线,这么上去了。

  

    潘多:对。

  

    解说:

  

    在那次登顶时,37岁的潘多不仅要和男队员一样克服严寒缺氧,采集样品,还要单独完成一项科研活动。

  

    潘多(前中国国家登山队队员):生理研究所当时就是研究对到一定高度,就是女性的,她的心脏究竟跳多少,是测这个东西。这个整个世界上还没有做到的,只有我们中国做到了。登到顶峰,我就躺的那几分钟,几分钟躺下了,我一直发抖。

  

    记者:因为冷,因为缺氧。

  

    潘多:缺养,冷,肌肉收缩,放不了。

  

    记者:在您记忆里面,当时的登顶过程中,最艰苦的地方在哪儿?

  

    潘多:最艰苦的就是缺氧。

  

    解说:

  

    位于北纬27度59分15秒,东经86度55分39秒,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珠穆朗玛峰是西藏高原南端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975年我国实际侧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13米,因此,珠穆朗玛峰和青藏高原被人们称为除北极、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

  

    丁林(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大概从……就开始慢慢地垄起来了,印度大陆和当时的欧亚大陆的南部发生了碰撞,这个碰撞,以及碰撞后这种印度和欧亚大陆板块继续作用及形成了现在的青藏高原。高原形成我总结了一下四大作用:一个是改变了海陆分布,改变海陆分布就改变了大洋环流的形势,对气候影响是非常重大,这是第一。第二,冲出了亚洲水系。以前亚洲水系可能不是这样的,现在形成了高原以后,就以青藏高原为中心,形成了不仅是我国的水塔,同时也是整个亚洲的水塔。有这样一幅图,非常形象,中间最高的,像一个高高的水塔一样,河流都是从制高点向各个四处的大洋在流。青藏高原供着我国东部大部分的水源。这是它的第二作用。第三个作用就是分布了地球的西风带,形成了亚洲季风,冬天刮西北风,夏天刮东南风。

  

    解说:

  

    由于青藏高原许多方面对我国以及世界有着巨大的影响,所以从新中国建立伊始,我国就开始了对青藏高原的研究。

  

    在今天3月中旬开始,在国家测绘局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配合下,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以再次攀登珠穆朗玛峰,开展珠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的,重新精确测定珠峰高层为主要活动的第四次大规模珠峰综合考察活动正式启动。

  

    在珠峰峰顶,测量登山队的队员们正在用雪深探测仪测定峰顶的积雪厚度。

  

    在这次大规模珠峰综合考察活动中,重测珠峰高度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许多科考项目已经完成了前期的取样工作。目前,一些考察队员已经完成了在前方的考察任务,回到了北京。

  

    丁林:100个标本,不同海拔高度的。这是珠峰地区所特有的岩石,花岗岩,这种岩石很有意思,就是说只有珠峰和喜马拉雅地方有,其他地方,任何地区很少见。

  

    记者: 是吗?

  

    丁林: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含有很多的矿物,比如说电气石、石榴石、白云母,因为它颜色比较浅,所以我们叫浅色花岗岩。

  

    记者:这些都是从什么样的海拔高度取下来的?

  

    丁林:我们这次采样的高度是从龙铺寺开始的,龙铺寺的高度大概是5000米,我们这次是采到东部大概到前进基,大概是6500米左右。大概是每隔50到100米的高度采一个样品,我们采上,大概是采了6条剖面,采了100个样品。

  

    记者:这么多岩石,从上面背下来,再运到北京,再运到研究室,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丁林:在珠峰走路你想都很困难,但是为这些岩石,我们这些宝贵的标本,当时就不在乎了。然后每个人包里都背上这样的大石头,背上五、六块,从山上下来,所以当时可想而知,那真是累得不想走。然后我们把包里吃的、喝的都扔掉了,石头还在包里背着下来了。

  

    解说:

  

    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记者采访时看到,负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与环境课题研究的张镱锂研究员,也正在整理自己在珠峰采集的一部分土壤标本。

  

    孙镱锂(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这些表土这回主要是配合1975年做对比研究,在1975年的时候采了一些表土样本和其他的动植物的一些样品,这次有些研究内容直接跟30年前的内容进行对比研究。看看30年来,在全球变化的情况下,珠峰地区地表的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解说: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马耀明研究员负责的是大气与化学研究的课题,这次在珠峰地区,他们一口气在4300米、5200米、6000米和6500米架设了四套目前最先进的大气观测系统,这让他对完成科研课题更有信心了。

  

    马耀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上世纪)60年代我们做过一次,1975年也做过一次,但是时间比较短,而且那个时候的仪器、观测方法、观测仪器,因为当时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没有那么全面。这次就是比较全的,我们用最先进的这种气温观测仪器,我刚才说的四套,当时我们如果在70年代,不可想象的,我们怎么会用这么大的财力去做这个事呢?对研究珠峰地区喜马拉雅山区对我国和东亚的天气气候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解说:

  

    珠穆朗玛峰地区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条件,脆弱而敏感的环境是揭示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随着今天中国重测珠峰高度,测量登山队员重新登顶,标志着珠穆朗玛峰地区的综合科学研究工作又迈出了一大步,但是对于整个青藏高原自然状况的整体研究还任重道远。

  

    孙鸿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家们通过这几十年来的奋斗,应该说基本上了解了青藏高原的自然条件和环境状况,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又对青藏高原隆起的机制,隆起的过程和隆起以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在这些基本理论问题应该说是取得了我们觉得还是可喜的成果,然而距离最后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有待时日,需要进一步的努力,这样一代一代地做下去。

  

    主持人:这次科考活动除了重测珠峰高度以外,科研人员还将对珠峰周边地区开展多学科、大规模的科考工作。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次科考活动目前还在进行之中。我国将在对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的基础上,确定珠峰精确高度,并有望在8月向全世界公布。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