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强国之路在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在“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35周年前夕,记者采访了孙家栋、戚发韧等当时参与研制的科研人员。他们结合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历程,畅谈了对“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深切体会。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太空时代,并且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35年来,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有关专家认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源于中国紧紧抓住了发展这个主题。

  

    1999年,留学归国人员邓中翰博士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创立了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它制造的第一颗“中国芯”,被三星、飞利浦、惠普、联想等知名企业大批量采用。邓中翰认为,正是在我国改革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多媒体芯片技术这项高新技术才在中国有了巨大的突破。

  

    我国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充分说明,只有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才能不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详细内容

  

    主持人(翟树杰):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再过几天,也就是4月24号,这一段来自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的乐曲回响在我们的心中就整整35年了。35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不仅在航空航天领域,在其他在科技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振兴中华靠的就是我们全体中国人抓住机遇,走专心发展之路。

  

    解说:

  

    这首乐曲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是耳熟能详的,而对于76岁的孙家栋老人来说,则更有一种特殊的感受。当年孙家栋就是“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的技术总负责人。

  

    孙家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

  

    想着乐曲,心情非常激动。当时那个年轻的时候,大家在那种时候,火热朝天,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争取克服困难,怎么样去埋头苦干。

  

    解说: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是中国用自己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的,它的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史上具有跨时代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太空时代。使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

  

    孙家栋:

  

    反正我印象里面,当年1970年4月24号,我们发射成功以后,那在世界上造成非常大的轰动。因为中国人在那种情况下,建国在很短一段时间,上海滩上火柴都叫“洋火”,人力车叫“洋车”,都带着一个“洋”字。那么人民成功了仅仅很短这一段时间,中国人民靠自己的力量,不仅仅有了火箭,不仅仅有了原子弹,同时也可以把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空去。这个在世界影响是相当大的。

  

    解说:

  

    4月24号是“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35周年。在这个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记者今天下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航空馆,看到一位老者和几个年轻学习正在参观,这位老师就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戚发韧,他也是当年“东方红一号”的技术负责人之一。

  

    戚发韧(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院长):

  

    现在悬挂的这个卫星的模型,就是35年前,4月24号,我们中国用自己的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把“东方红”卫星送上天,我们是世界上第五个国家,靠自己的力量,完全靠自己的力量,送上天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当时听了戚院长对于“东方红一号”的介绍,我们感觉非常地激动。他们老一辈科学家为我们创造了很大的科学成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

  

    老一辈的科学家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创造了极大的科学财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解说:

  

    1992年,戚发韧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设计师,亲历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五号”飞船的成功发射。说起中国航空航天所取得的成绩,戚发韧十分自豪。

  

    戚发韧:

  

    35年来,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由于党的领导,由于全体同志的努力,确实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我们在运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方面,到现在为止已经发射了60多颗卫星了。我们现在天上还有27颗卫星,去年我们中国一下子就发射了10颗星,应该是很大的。第二个就是载人航天。我们把杨利伟送上天了,跨出了第一步,突破了第一步,应该说意义很大了。现在我们对第三领域,有了深厚的探测,我们“探月的工程”现在已经起步了,而且进展的比较顺利。

  

    解说:

  

    从“东方红一号”到“神舟五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2003年,“神舟五号”圆满完成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4年“探月工程”正式立项,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同年,中国运载火箭八占八节,自1996年至今,长征火箭已经连续41次成功放射。

  

    宋军(北京航天指挥控制中心软件室主任):

  

    35年前的“东方红三好”卫星发射成功到2003年我们“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顺利返回。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确实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这里面有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射成功。有摇杆卫星的发射成功,有通信卫星发射的定点成功,等等一系列,包括和欧洲的伽利略卫星的合作,种种成就都表明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确实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举世瞩目。

  

    解说: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源于国家实力的提升,源于中国仅仅抓住了发展的主题。

  

    王浚(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从航天的发展来看的话,现在从“神五”、“神六”,将来的空间实验室,这里头还有我们国家中国要发展大飞机,这样的话对于我们搞科技,搞教学来说的话,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机会。从国际上是这样,国内也是这样的。所以要全力以赴的利用这样一个机会,把这个成果搞出来,能够国家用上这个东西,那么错过这个机会,我们就是错一两年是不行的,错过这个机会,甚至错半年,错几个月,这个机会就没有了,就是时不再来。

  

    解说:

  

    发展是硬道理。这是在紧紧抓住发展的主题,我国的综合实力得到提升的条件下,我国的航天事业才得以快速发展。本世纪头20年,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一点,刚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回国创业人员邓中翰有着深切的体会。

  

    邓中翰(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

  

    我经常回到国内来,了解国内非常缺乏芯片设计的技术,而且芯片技术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综合标志,缺乏这样的技术是国家的国民发展和安全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在1999年的时候,那时候国家在1998、1999这两个重大的半导体的项目上投资了超百亿元的投入,但是发展还是相对比较平缓,我那时候就非常希望能把我在(英文)学习,获得这些芯片技术的知识,以及后来在IBM工作,以及在硅谷创业工业的经验,想与国内的发展结合起来,我认为在这样结合上可能会为中国打造出自己芯片的设计技术,我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解说:

  

    1999年10月,在邓中翰的带领下,一个由留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从美国硅谷回到了国内,成立了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将公司总部设在了北京中关村高薪技术产业去区。

  

    邓中翰:

  

    我当时也特别跟国家信息产业部交流过程中,专门提出来以数字多媒体芯片多少突破口去寻求和改善国际的大的芯片产业发展的趋势。如果说沿袭一些老的路子等等,我们会继续落后下去,我觉得这个时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重要到不是说对某一家公司和我个人而言的,我觉得更多的是我感觉到对于国家整个芯片事业的发展,需要在那个时候抓住国际上的机遇,迅速地把自己的力量集中在关键的突破口上。

  

    解说:

  

    对于中国来说,面临的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而对于北京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来说,则意味着更多的商机。那个时候中国的芯片行业刚刚起步,而中星微电子公司很快在核心技术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从1999年到2005年,中星微公司的“星光”中国星已经走向世界,产品销往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销售了三千多万枚芯片,市场份额占到了第一位,在国际上树立了自己的地位。

  

    邓中翰:

  

    我觉得我们创业的成功,应该是得益于我们国家二十多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无论是在经济技术还是在政策环境方面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前提。

  

    解说:

  

    对于中国芯片技术行业来说,竞争力来自于抓住机遇,保持技术创新的获利。而对于当今的中国而言,第一要务就是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以及“嫦娥工程”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孙保卫(北京航天指挥社会中心党委书记):

  

    现在我们所在的大厅就是我们北京航天指挥中心在飞行控制大厅,“神舟五号”的飞行控制就是在这个地方完成的。下一步“神舟六号”的飞行,“探月工程”的飞行控制也是在这里。这么多年来了,我们航天事业,使我们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能干成这样的大事业,既要有高素质的、高水平的、能攻关、讲奉献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还必须有一个和谐的、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否则的话,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只要我们大家都聚精会神的搞建设,一心一意的谋发展,不仅是航天事业有更大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各项建设,一定能够发展的更快、更好。

  

    主持人:

  

    邓中翰和他的团队又开始了新的课题,“神舟六号”的发射也指日可待。当今世界,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而国际竞争机会稍纵即逝。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想在竞争中取胜,需要我们全体中国人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地谋发展。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