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阳光下的阴影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山东省曹县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大县,被列为“阳光工程”省级项目实施县。近日,该县农民不断反映,当地“阳光工程”的培训基地为了套取国家补助资金,存在着大量弄虚作假行为。

  

    “阳光工程”是2004年由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旨在通过培训,帮助农民转移到非农业领域就业,为此政府还提供了专项补助资金。

  

    据曹县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介绍,该县从2004年7月至今已培训了3000多人,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参加培训的人员早在培训之前已是在岗职工了,并不是转移就业的农民。原来,要通过“阳光工程”验收,培训学校必须确保不低于85%的就业率。用已有工作的人冒充,可直接省去帮助被培训者找工作的麻烦,甚至一些没有受过培训的人也被写进转移就业名单上。

  

    “阳光工程”培训基地之所以造假,还因为可以从上级部门领到补助资金。按照规定,每培训一名农民工可以领到100元的补助,因此曹县“阳光工程”可从省里领取30多万元的财政专项补贴。

  

    其实,为了防止学校弄虚作假,国家规定“阳光工程”补贴给每名受培训的农民100元的培训券,完成培训就业后农民再把培训券交给学校并签字、按手印,通过“阳光工程”办公室验收后,学校才可凭培训券到当地的财政部门支取专项补助资金。可是记者发现,“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本没有把培训券送到农民手中而直接交到培训学校,也没有按照要求去认真验收。

  

    >>>详细内容

  

    主持人:现在在一些地方,农民离开土地去打工的时候,就会接触到阳光工程。国家农业部、财政部等六部委从2004年开始,共同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就是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以后,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国家对阳光工程给予专项培训补助资金。山东省曹县是农村劳动力的输出大县,被列为2004年山东省阳光工程实施县,进行示范性培训。然而,近日我们却接到曹县的一些农民反映,这里的阳光工程并不阳光,存在着弄虚作假的行为。

  

    解说:一来到曹县,记者就看到一些学校门口都高挂着这样的牌子,上面写着“阳光工程常年招生、随到随学、保证安置、造福人民”等字样。看来,这里对阳光工程的宣传力度真不小。为了了解情况,记者来到了设在曹县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办公室。

  

    刘学增(山东省曹县阳光工程办公室主任):从去年7月份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培训了3000多人,超额完成了上级分配给我们3000人的培训任务。

  

    解说:按照这位阳光办负责人的说法,曹县的培训工作应该还是挺不错的。那么农民们反映的弄虚作假的情况是否有误呢?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决定去培训学校看一看。曹县卫生职工中专就是一个培训农民的基地。记者一到学校,这位学校的负责人给记者拿出两本台帐。一本是培训台帐,登记的是培训学员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身份证号以及培训工种等信息;另一本则是转移就业台帐,记录着培训学员的转移就业去向。按照阳光工程的有关政策规定,培训单位必须建立培训和转移就业台帐,上级阳光办检查验收时,按照登记核实情况,核实后下一年度还可以继续成为培训基地。从台帐上看并没有发现什么异样。2004年,这所学校培训和转移就业了500名农民,其中有80多名农民经过培训后就在当地的雪冠食品厂就业了。按照名单和照片,记者找到了雪冠食品厂的赵体绪。

  

    记者:什么时候来这个厂的?

  

    赵体绪(雪冠食品厂职工):去年2月份。

  

    记者:来这个厂需要跟这个厂签订劳动合同吗?

  

    赵体绪:签订了。

  

    记者:你签了几年的?

  

    赵体绪:签了3年。

  

    解说:阳光工程是对农民劳动力转移前进行培训,并使其就业。而按照赵体绪的说法,培训时他就已经就业了,显然不能将他列为阳光工程的培训对象。记者又找到了名单上的一些职工,包括车间主任,经他们认定,当时培训的全部是已经在岗的职工。那么曹县卫生职工中专为什么要把这些并不是转移前的农民,而是已经就业在岗的职工列入培训名册呢?

  

    荣世翻(曹县卫生职工中专副校长):我们如果培养以后转移不出去,等于这个工作没效果。

  

    解说:原来要通过阳光工程的验收,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培训后学校还得负责就业,同时确保就业率不低于85%才算合格。将这些早已经有工作的工人列为培训对象,这样就可以省去给他们找工作的麻烦。既然把这些在岗职工作为转移就业前的农民列入了培训名册,那么是否真的培训了呢?记者决定先去打听打听。

  

    记者:前段时间,你去没去过那个学校培训过?

  

    雪冠食品厂职工:没有。

  

    记者:你去没去学校培训过?

  

    雪冠食品厂职工:我不知道,我那几天没来。

  

    解说:而当记者公开身份采访时,这位出现在培训名单上的朱保影却又换了说法。

  

    记者:去学校上课了吗?

  

    朱保影(雪冠食品厂职工):上了。

  

    记者:那么那天碰到你,你怎么说你不知道,那几天没来啊?

  

    朱保影:因为那几天,我不知道跟你说什么好,我不知道你是哪里来的。

  

    解说:这位出现在培训名单上的朱保影,两次的说法截然相反。那么这么多出现在培训名单上的雪冠厂的职工到底有没有经过培训呢?

  

    记者:是哪个老师给你们上的课?

  

    朱保影:哪个老师啊。

  

    记者:男的女的?

  

    朱保影:男的女的,好像是女的吧。

  

    孙涛(雪冠食品厂职工):有一个男的,一个女的。

  

    记者:几个老师给你们上课?

  

    赵体绪:三个吧。

  

    解说:令人意外的是,这些工人虽然声称说经过培训,但是连上课老师的人数、性别都支支吾吾,说法不一。记者又来到了曹县卫生职工中专,希望能看到培训考试的试卷,可学校声称已将试卷销毁。

  

    陈艳(曹县卫生职工中专教务科长):我觉得也没有留的必要,所以我就销毁它了。

  

    解说:这样,学校没能提供出任何能够证明确实培训了雪冠厂工人的材料,最终也无法确认这些工人是否真正经过了培训。除此之外,在曹县卫生职工中专提供的台帐上,还记录了有87名农民经过该校的培训后,被组织到了新疆采棉花,那么这些人的情况又如何呢?记者按照台帐登记的地址和照片进行了走访。在砖庙镇吴庄,记者找到了名单上的郑爱玲。

  

    记者:你去阳光工程培训过吗?

  

    郑爱玲:没有,我没有出过门。

  

    解说:接着,记者又找到了名单上的代清花,她因为身体不好一直卧病在床,也从未受过什么培训。按照卫生职工中专提供的培训就业名单,记者又走访了砖庙镇的荣庄、李金经野村、手巾李村、刘冠一村的几十个农民,发现没有一位走访过的农民受过培训,更不用说到新疆就业了。可是这些人的照片、身份证号码却上到了曹县卫生职工中专培训和就业的名单上。

  

    记者:他怎么会有这些人的名字呢?

  

    吴自校(曹县砖庙镇吴庄村村委会主任):跟县里用微机打的,这是梁国华弄的事。

  

    解说:这个梁国华就是现在曹县卫生职工中专的校长,以前曾担任过砖庙镇的镇党委书记,所以这位村委会主任认为,梁国华通过以前的关系是可以获得这些人的基本情况的。看来,编造这些台帐,县卫生职工中专还真是下了不小的工夫。那么他们这样做难道仅仅是为了在账面上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吗?

  

    刘学增:财政部门进行补贴,每培训一名农民工补助100元。

  

    解说:据了解,2004年国家拨付给山东省一千万元补助资金,同时省财政也拿出了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按照这位负责人的说法,2004年他们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3000人的培训任务,这样就能得到省里的30万元的财政专项补贴。在曹县,像卫生职工中专这样的培训基地一共有六家,记者无法一一去调查,但是仅记者调查的卫生职工中专就存在着严重的弄虚作假的行为。其实,为了防止学校在培训和转移就业上弄虚作假,国家有明确的规定,阳光工程补贴给每一名受培训的农民100元,应该由当地的阳光办发给农民同样面值的培训券,农民把培训券交给学校,培训就业后农民亲自按手印,经过阳光办验收,学校才可以凭从农民手里收来的培训券到当地财政部门支取专项补助资金。如果阳光办严格按照这套程序执行,即便是学校造假也不可能得逞。但让记者吃惊的是,在曹县卫生职工中专,我们看到了一本本从未发到农民手里的崭新的培训券,上面竟然有着农民的签字和手印。

  

    刘学增:培训券发给了学校,因为你培训的对象,我们不可能直接发给农民去。

  

    解说:按照规定,采取培训券补助方式,应该由基层财政部门和阳光工程办公室直接将培训券发给受培训的农民。这位刘主任的说法,显然与国家的政策不符,居然还如此振振有辞。就在这时,一个人突然闯入了镜头,提醒刘主任还有一份市里面的文件。这位突然闯入镜头的人是曹县农业局局长陈立国。他说菏泽市对此有着不同的规定。难道跟国家政策不同,菏泽市对于培训券还另有规定吗?在这份他向记者出示的文件上,记者反复研究,可是怎么看,文件上写的也是由阳光办直接将培训券发给学员。

  

    记者:文件上写得很清楚,要发给学员,不是发给学校。

  

    解说:将培训券直接发给了学校,这样一来,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造假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即便这是曹县阳光办工作程序上的疏忽,如果阳光办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规定进行监督管理,也完全可以及时发现和制止学校的造假行为,因为还有最后一道防止造假的程序,那就是验收。培训结束后,县阳光办对学校上报的培训和转移就业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然后再由上级阳光办组织抽查,那么现在我们看看曹县阳光办又是如何进行检查和验收的。

  

    刘光增:他们(培训学校)上报名单的同时,没有要求让我们阳光办去进行检查核实,所以这个情况我们就是监管不到这些。

  

    主持人:设立阳光工程办公室,就是要对阳光工程的实施进行监管,而刚才这位阳光工程办公室的负?2004年启动的阳光工程还处于示范性培训阶段,目的在于探索培训工作的机制,为今后大规模开展培训积累经验,而以弄虚作假的方式进行所谓的示范,套取国家的专项补助资金,不但失去了示范的意义,也玷污了阳光工程的名誉。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