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星落了 光还在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2004年12月3日深夜,南开大学数千名学生自发地聚集在校园内新开湖畔,莘莘学子们手捧蜡烛,缅怀刚刚去世的一位老人——国际数学大师、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先生。

  

    就在一个月前,南开大学举办了隆重的“陈省身星”命名庆祝仪式。国际小行星中心代表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对全人类的贡献。

  

    1943年, 32岁的陈省身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完成了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这篇论文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文,他本人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

  

    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改善,陈省身开始每年回国访问讲学,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85年他提出了“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的著名的“陈省身猜想”,并创建了南开数学研究所,致力于培养中国数学高级人才。2002年8月,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4000多位杰出数学家参加了这次盛会,91岁高龄的陈省身担任了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他高兴地对新闻界说:中国已经是数学大国,下一步目标是做数学强国。

  

    [详细内容]

  

    主持人:12月3号19点14分,国际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消息传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追忆他对中国和世界数学作出的卓越贡献,追忆他不平凡的人生。

  

    南开大学学生:大家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陈先生,陈大师,觉得都对他有无限的怀念,可以说当他这样走的时候,我们用这样的烛光来为他送行,然后不断为他祈福。

  

    南开大学学生:叠一些纸鹤来表达对陈先生的尊敬,也来表达我对以后南开数学的一种决心。

  

    解说:今年11月2日,天津南开大学举办了“陈省身星”命名庆祝仪式。国际小行星中心的代表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在整体微分几何领域对全人类的贡献。之后,陈省深先生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记者:今年的11月2号,有一颗小行星用您的名字命名了。

  

    陈省身:是的。

  

    记者:以后有一颗陈省身星了。

  

    陈省身:是的。

  

    记者:您现在自己变成天文学当中一颗星星了。

  

    陈省身:小得不得了。

  

    记者:您把这看成是一个荣誉吗?其实您的一生得过不少的荣誉,包括数学最高奖――沃尔夫奖等等,您觉得荣誉对一个数学家有什么用处吗?

  

    陈省身:得了荣誉,这个热闹热闹,看见几个有名的人也有意思,好玩。

  

    记者:好玩?

  

    陈省身:好玩就是,不怎么要紧。

  

    解说:好玩,快乐,对数学有着浓厚和执着的兴趣,是陈省身70多年来致力于微分几何研究的主要动力。陈省身1911年出生在浙江嘉兴,他的求学历程几乎是一个神话。小学只上了一天,中学连跳两级,15岁考上大学,大三成为老师助手,三年获得博士学位,32岁登上经典微分几何学的高峰而享誉数学界。陈省身一生获奖无数,1961年荣获美国科技最高奖――国家科学奖;1983年又荣获国际数学界最高奖――沃尔夫奖;2004年6月他又众望所归,摘得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首届邵逸夫奖,再次为中国人在世界上赢得了荣誉。

  

    陈省身不仅在数学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还为祖国选拔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这其中包括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

  

    吴文俊:我的数学能够成长起来,主要是因为陈先生的关系了。陈先生是我数学的带路人,引路人,如果那一年不认得陈先生,我相信我在数学上可以说一无所成,这是决定性的。

  

    解说:著名华裔科学家杨振宁对陈省身先生的数学成就有过这样的评价,“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

  

    吴文俊:这是有史以来,从开始,几位对几何学最伟大的人物,就是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还有最后是陈省身先生,是这样的意思。

  

    解说:从2000年89岁高龄时叶落归根,定居于南开大学宁园,陈省身一直未放弃对数学的创新研究,他把有创新的数学称为好数学。做数学已经成为他终身的兴趣和方式。就在今年11月29日陈省身93岁生日的第二天,他又公布了他对数学界15年来一直未曾破解的一个难题,关于六维球面上复结构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

  

    记者:我们知道10月28号是您93岁的生日,第二天您又公布了现在研究领域里取得的成果,很多人都特别吃惊,说陈先生93岁了还在做研究。

  

    陈省身:不要忘记,我到了这个年岁,我把年龄给忘掉,所有的人见了我就说你93岁了,底下一句子还没问,怎么你还没死啊。我不要想这些东西。

  

    记者:像我们这样老提醒您的人反而很讨厌。

  

    陈省身:也不讨厌,你提好了。

  

    记者:我想我们大家平常都知道数学,但是不同的人对数学肯定理解不一样,比方说小学生他会说数学就是算术,那中学生可能知道数学是……

  

    陈省身:不过是这样子,所有这些东西你一定要做得多了,才比较熟练了,对于它的奥妙有了解,就有意思,所以比方说在厨房里头炒菜,你这个菜,炒个木须肉,这个菜炒了几十年以后,是了解得比较,是很清楚。数学也这样子,有时候有些工作一定要重复,才能够精,才能够创新,才能做新的东西。

  

    记者:那么数学对您来讲,就是炒了好多年的木须肉吗?

  

    陈省身:当然一样的。

  

    记者:真的?

  

    陈省身:一样的。

  

    解说:1943年,无疑是陈省身一鸣惊人的一年。这一年32岁的陈省身在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完成了关于高斯博内公式的简单内蕴证明。这篇论文被誉为数学史上划时代的论文,这是陈省身一生当中最重要的数学工作,因此他后来被国际数学界尊称为“微分几何之父”。从德国到法国再到美国,陈省身一直追踪着数学研究的最高水平。留美30年,陈省身获得了极高的数学声誉。他创建了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还担任过美国数学会的副会长,1972年随着中美关系改善,陈省身开始每年回国访问讲学,从此他把自己的后半生与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

  

    1985年,他提出了“21世纪中国成为数学大国”的著名的陈省身猜想。就在前几年,他还率先垂范以90高龄为南开本科生讲授微积分基础课,去年年底,他还自费2万元亲自印刷了一批数学挂历,向同学们推广数学科普知识。

  

    记者:这个是您做的是吗?

  

    陈省身:我做的。

  

    记者:为什么起名字叫“数学之美”呢?

  

    陈省身:数学是很美啊。

  

    记者:打开这个挂历就能够看到数学的美吗?

  

    陈省身:数学是很美啊,三角形三角之和180度,不管什么三角形都对,这个不用讨论。

  

    解说:不喜欢干与研究不相关的琐事,是陈省身一生的习惯,但为中国申办国际数学家大会是一个例外。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陈省身就和他的学生向中央倡议申办国际数学家大会,并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幕后工作。2002年8月,4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球的4000多名杰出的数学家参加了这次大会。91岁高龄的陈省身担任了本次大会的名誉主席,他高兴地对新闻界说,中国已经是数学大国,下一步目标是做数学强国。

  

    记者:那是不是说,要想成为数学家必须得有天分?

  

    陈省身:要有一点,太不行不行,要有一点,数学要使劲啃的不行。

  

    记者:您讲一半要天分,另外一半要运气,会不会现在做数学的年轻人觉得有些灰心,如果我运气不是那么好,天分又不是那么高,我是不是做不了数学了。

  

    陈省身:所以年轻人要了解,你需要到后来有一定小名,要活到93岁。你要等啊,要有时间,要有多好的工作,也得有一个时间,人家能够接受,人家能够欣赏。

  

    解说:陈省身先生生前多次表示,中国人的数学能力是不用讨论的,正是他对中国数学的信心,激励着年轻一代的科学家不断开拓创新。

  

    郭雷 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先生的去世不光是对中国的数学界,对国际数学界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损失。作为一个数学工作者,我们都感到非常悲痛。我想作为我们年轻一代,最好的纪念陈先生的方式,那就是很好地向陈先生学习,学习他的自信自立这样一个精神,勇于开拓创新这样一个精神,那么对数学的执着追求这样一个精神,使我们国家的数学早日实现陈先生生前的遗愿,也就是说,早日把中国建成一个数学强国,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奋斗。

  

    主持人:陈省身教授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数学事业。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他曾经说,做学问的人应该淡薄名利,正如陈省身教授的微分几何对20世纪整个数学的发展做出的贡献一样,他的科学精神和道德情操,同样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留给了后人。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