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 阿拉法特生死攸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北京时间11月5日,阿拉法特就医的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新闻官发表公报说,阿拉法特并没有病逝,但是他的病情复杂,处境十分危险。阿拉法特的真实病情,引起了全世界的种种猜测和担忧。

  

    几十年来,阿拉法特这个名字一直作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代名词出现。如果阿拉法特遭遇不测,那么中东将在几十年来第一次面临没有阿拉法特的时代,阿拉法特之后的中东,阿拉法特之后的巴以关系究竟向何方发展,国际社会普遍高度关注。

  

    外界普遍认为,如果阿拉法特离开政坛,对于沙龙政府正在推行的单边脱离计划,对于正在修建的隔离墙,对于已经停滞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也将产生明显影响。如果说以色列继续推行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的话,那么现在巴勒斯坦的局面将进一步动荡,以色列可能会被迫重新考虑单边行动计划的实施。

  

    



详细内容

  

    主持人:自从11月4号传出阿拉法特病危的消息之后,阿拉法特的病情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消息。关于这位巴勒斯坦领导人的状况到底如何,外界充满了似是而非,甚至相互矛盾的说法。有人说他已经去世,而阿拉法特所在的医院则否认这样的说法,但是同时承认,他的病情复杂,处境十分危险。阿拉法特的病情到底如何,人们还在等待最权威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他的生死必定会对正处于非常时刻的中东和平进程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解说:北京时间11月5号凌晨,以色列一家电视台发布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被法新社转发后震惊世界——阿拉法特已经去世。这家以色列电视台援引巴黎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的话说,法国医生对阿拉法特进行了一次大脑扫描,发现他的大脑已经不再存活了,接着就宣布阿拉法特临床死亡。

  

    但是,很快法国贝尔西军医院方面和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库赖,都对阿拉法特已经病逝的消息予以否认。贝尔西军医院的新闻官发表公报说,阿拉法特没有病逝,但是同时承认他的病情复杂,处境十分危险。

  

    5号下午,贝尔西军医院发言人对媒体宣布,阿拉法特目前病情稳定,没有继续恶化。此后不久,以色列媒体曾报道说阿拉法特已恢复知觉,但这种说法仍未得到完全证实。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被各方都认可的有关阿拉法特的权威信息一直没有出现。关于阿拉法特的真实状态,世界各大媒体上充满了说法不同的猜测和报道。这些不同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说法更是引起了全世界的种种猜测和担忧。巴勒斯坦民众聚集在阿拉法特在约旦河西岸拉马拉的官邸外面给这位民族领袖生命的祈祷。

  

    马晓霖(《环球》杂志总编辑):一段时间来,阿拉法特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巴勒斯坦社会有效的控制力,这一方面,美国、以色列对他指责很多,那么近十天以来,随着他病情的恶化,巴勒斯坦社会基本来说,已经很难看到阿拉法特作为自治政府主席有效地行使权力的这方面的迹象。

  

    李绍先(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唯一公认的最高领袖。长期以来他大权在握,如果阿拉法特身体遭遇不测,那么中东将在几十年来第一次面临没有阿拉法特的时代。那么阿拉法特之后的中东,阿拉法特之后的巴以关系,究竟向何方发展,是国际社会普遍高度关注的。

  

    马晓霖:阿拉法特是在政坛叱咤风云几十年的一个老资格的世界级的政治领导人,所以他的生生死死,大家很关注,这很自然。关键一点是说他处在中东争端的漩涡中,中东问题的核心问题就是巴勒斯坦问题,而阿拉法特是巴勒斯坦社会的一个舵手,是过去巴以之间,无论是战也好,和也好,他是核心领导人,所以他的命运就是直接对巴以和平进程,对中东地区局势都会产生影响,所以美国也好,阿拉伯也好,以色列也好,都很关心他的命运。

  

    解说:阿拉法特从2002年开始一直被以色列军队围困在他在拉马拉的官邸中。近来,关于他的健康状况,外界一直有着种种猜测,人们也经常听到阿拉法特健康状况不佳的传言,巴勒斯坦方面对这些说法通常是一概予以否认。但是今年10月27号,巴勒斯坦官员透露,阿拉法特的病情十分危急。库赖和阿巴斯等巴勒斯坦领导人前往拉马拉看望阿拉法特。消息传出后,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大批巴勒斯坦民众和各大媒体记者守候在拉马拉官邸外面等候消息。10月28号,阿拉法特的政治顾问宣称,阿拉法特同意前往巴黎接受治疗。10月29号,在得到以色列政府同意阿拉法特到国外治疗,恢复健康后可以返回巴勒斯坦的承诺后,阿拉法特病重后首次露面。他在大批巴勒斯坦人的簇拥中乘坐直升飞机离开拉马拉,飞往约旦首都安曼,随后转乘专机飞往法国巴黎,抵达巴黎后,他住进了巴黎贝尔西军医院。

  

    李绍先:以色列在阿拉法特的问题上始终处于矛盾的心态。首先,以色列希望阿拉法特早早离开政治舞台,那么甚至于为此不惜几次对阿拉法特生命发出威胁。但是另一方面,以色列又希望阿拉法特尽可能少地和以色列有任何的关联,所以以色列愿意让阿拉法特离开约旦河西岸,这是其一。其二,阿拉法特的埋葬地将成为以色列最大的头疼。那么根据惯例,阿拉法特将埋葬在耶路撒冷,而且甚至于埋葬在耶路撒冷的圣殿山上,这是以色列绝对不能接受的,所以我们注意到几个月前以色列对由于埋葬地之争可能引起的混乱已经做了充分地准备,甚至于不惜进行了几次军事演习。

  

    解说:几十年来,阿拉法特这个名字一直作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的代名词出现。现在他的健康状况不明朗,对于仍然处在艰难行进当中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事业来说无疑会产生相当的影响。

  

    李绍先:巴勒斯坦方面既可以说是做了准备,又可以说没有完全做好准备。为什么说做好了准备呢,由于阿拉法特的身体状况一向不好,而且几年来阿拉法特始终被围困在拉马拉他自己的官邸,对巴勒斯坦方面局势的控制力已经大大地下降,所以这也是阿拉法特病情恶化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在阿拉法特控制区,群众的反应并不是非常地激动,非常地高涨,这是其一。另外一方面,巴勒斯坦又没有充分做好准备,这个主要表现在权力的移交方面。阿拉法特没有指定接班人,直到29号阿拉法特离开巴勒斯坦的时候,当阿巴斯、库赖这些老一代的领导人向阿拉法特征求他之后的巴勒斯坦权力运作的想法的时候,阿拉法特始终闭口不答。显然,阿拉法特身后巴勒斯坦权力机构如何运作,巴勒斯坦方面并没有做好最后的准备。

  

    马晓霖:由于历史的原因,阿拉法特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其他领导人单个都无法取代的。我想阿拉法特后的时代,在短期内必由巴勒斯坦主要领导人代表各方面的利益,代表不同的职能部门,形成一个集体的领导班子做一个过渡政府,直到将来他们通过选举,推举产生一个新的代表巴勒斯坦利益的,作为巴勒斯坦事业发言人的一个新的领导人。

  

    解说:外界普遍认为,如果阿拉法特因为健康原因离开政坛,对于和阿拉法特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以色列来说或具有特殊意义。对于沙龙政府正在推行的单边脱离计划,对于正在修建的隔离墙,对于已经停滞的中东和平“路线图”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李绍先:由于目前以色列正在紧锣密鼓地要推行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沙龙单边行动计划的依据是以色列不能和阿拉法特打交道,现在阿拉法特离开了,所以实际上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的依据已经没有了,这样使以色列面临一个新的选择,是继续推行单边行动计划,还是重新拾起中东“路线图”计划。第二,如果以色列继续要推行沙龙的单边行动计划,那么现在由于阿拉法特和巴勒斯坦的局面面临着动荡,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如果仓促地推行单边行动计划,实行单方面从加沙地带撤军,将可能引起加沙地带的混乱或以色列担心的加沙地带陷入极端势力手中,所以严重地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以色列可能会被迫重新考虑单边行动计划的实施。

  

    马晓霖:我觉得没必要担心巴勒斯坦激进组织会控制巴勒斯坦的社会。因为首先巴勒斯坦激进派别的战略方向、斗争方式,并不代表巴勒斯坦的主流,不被多数巴勒斯坦人所认同,而且经过这几年以色列的残酷打击,巴勒斯坦激进派别从精神领袖到骨干领导人到基层的这种骨干成员已经被清除得差不多了,组织机构基本上被打跨了,他们现在处在一种隐蔽的、半隐蔽的状态在运转。我想阿拉法特之后,巴勒斯坦的主流派别能够控制整个社会,因为过去几年,虽然自治政府处于一种半瘫痪的状态,但是他们主要干部,他们的武装力量,他们的机构都保存完好,只是需要有一个有强烈的政治意愿能够恢复巴以和平进程的这么一个领导人来整合这个力量,使巴以和平进程重新走上轨道,所以激进组织不太可能在巴勒斯坦社会唱主角。我觉得巴勒斯坦民众心理上早就认识到人的生老病死是一个自然规律,巴勒斯坦政府方面实际上已经做了相应的准备,包括召集在境外的法塔赫的成员、中央委员回到境内开会,包括安全部队进入紧急状态,以至于各个省的中心城市的各种领导机构都在那几天连夜在开会,在准备应付阿拉法特离开之后的局面,我觉得巴勒斯坦各方面已经做好了一定的准备。

  

    主持人:阿拉法特是得到巴勒斯坦人民广泛拥护的领导人,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阿拉法特为争取巴勒斯坦民族权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阿拉法特一生都在追求巴勒斯坦民族持久公正的权力,追求中东地区的和平,他为这种追求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获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尊重。

  

    进入《焦点访谈》栏目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