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共和国的脚步:车轮飞转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为了迎接建国55周年,《焦点访谈》从昨天(9月30日)开始推出四期特别节目《共和国的脚步》,分别从城乡居民生活改善、工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经济发展等四个方面,反映建国55年来,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期节目《车轮飞转》从“毛泽东号”机车的变迁,反映了新中国铁路、公路、民航的发展,以及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一批重点工程的成就。

  

    从命名那天开始,“毛泽东号”机车一直是中国铁路多拉快跑、安全行车的一面旗帜。从蒸汽机车到先进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从只能拉1750吨到今天的4500吨牵引定数,“毛泽东号”机车55年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历程。目前,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输能力强、运输密度最大的铁路系统。铁路的变化是我国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而它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对重点建设投入的不断加大。

  

    新中国成立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固定资产的投入不断增加,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建设了一大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形成了一大批优质资产,增强了长远发展后劲,对优化经济结构、改善投资环境、增加财政收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增加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详细内容

  

    国庆节前夕,刚刚完成京九线重点物资运输任务的“毛泽东”号机车缓缓驶进北京市铁路局。在今年8月份,全国铁路开展的“每列多挂一辆车,每车多装一吨货”的活动中,“毛泽东”号机车的牵引定数提高到4200吨—4500吨,这是“毛泽东”号第五次提高牵引定数。

  

    9月25日,曾任“毛泽东”号第七任司机长,今年68岁的陈福汉来到了位于北京东北角的中国铁道博物馆。曾经在中国铁路上奔驰了30年,为我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毛泽东”号蒸汽机车就陈列在这里。陈福汉在这辆机车上整整工作了20年。

  

    陈福汉:这是手柄,这手柄往前就是前进,往后就是往后倒退,这是踩沙阀,就是我们有时候一开气门,一开气门就轰轰就打空转,就得洒点沙子。这是小闸,闸柄,停车的时候就使这个闸柄。

  

    对于“毛泽东”号机车,人们并不陌生,从命名那天开始它就一直是中国铁路多拉快跑、安全行车的一面旗帜。“毛泽东”号诞生在58年前的炮火硝烟之中,当时中国铁路只有两万公里,可运行的只有一万多公里,机车只有几百辆。1946年10月,为了缓解铁路运输运力不足的困难,支援解放战争,哈尔滨机务段的工人们奋战27个昼夜,抢修出一辆废旧蒸汽机车,并命名为“毛泽东”号。随即,“毛泽东”号开赴东北战场,把物资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前线。

  

    陈福汉:因为当时东北部分城市刚解放,但还有大部分城市还没有解放,所以为了支援解放军解放东北,解放全中国,所以当时机车组就提出来这样的口号,就是解放军打到哪里,铁路铺到哪里,把“毛泽东”号就开到哪里,支援解放军来解放全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铁路作为交通建设的重点,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跟随解放军入关落户北京的“毛泽东”号又和铁路一起承担起国民经济“先行官”的重任。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了拉得多,跑得快,“毛泽东”号机车组不断对这辆蒸汽机车进行技术改造。到了1958年,原设计牵引定数只有1750吨的“毛泽东”号机车已经提高到了2980吨,成为铁路上一支多拉快跑的先锋队。

  

    进入上世纪7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建设,中国铁路的通行路线达到了4.6万公里,机车的生产能力也有所提高。1977年1月27日,“毛泽东”号结束了30年使用蒸汽机车的历史,在国内首批更换为“东风4”型“002”号内燃机车。

  

    陈福汉:当时我们听说我们要从蒸汽机换成内燃机车,我们小组听了以后心情非常高兴,大家感到说用我们国产机车,我们要开上国产机车,心里面感到非常非常的自豪。当时我们一上车一看,跟我们蒸汽机车就不一样了,过去蒸汽机车好多是阀,所谓阀就是我们过去像水龙头开那个开关似的,有很多开关就是那些东西,到内燃机车一看,都是表盘,这表盘那表盘,比如电路的、水路的、风路的好多表盘,所以这样就摆在我们面前很大一个难题。

  

    当时机车组7位乘务人员大部分是初中文化程度,在短时间内把五花八门的仪表盘弄个明白,困难的确不小,但是为了能早日开上内燃机车,多拉快跑,他们勤学苦练,只用了短短的7天时间就把“毛泽东”号开上了新的征程。由蒸汽机车换为内燃机车,“毛泽东”号的牵引吨数由2780吨一下子提高到了3400吨,“毛泽东”号完成了一个新的飞跃。

  

    陈福汉:由蒸汽变成内燃机车不是说车型在转变,这是一种动力上的一次革命,所以我们亲身参加的这一次革命,感到非常自豪。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铁路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到2003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经增加到7.3万公里,其中复线2.5万公里,电气化1.8万公里,并进行了五次大面积提速,中国铁路已经成为世界上运输密度最大的铁路系统。为了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毛泽东”号先后又经历了两次换型,现在正在使用的“毛泽东”号与毛主席诞辰年代相同的“东风4D”型“1893”号机车是国内目前货物机车中最先进的内燃机车。

  

    “毛泽东号”第十任司机长葛建明:过去的“毛泽东”号机车,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机车相比,简直无法相比。过去的机车它牵引的总数才是1000多吨,而我们今天已经达到4000到4500吨,从走行速度来说,过去才每小时四五十公里,我们今天货物运输最高已经能达到100公里。从乘务员的劳动效条件和劳动环境看,也是无法相比。目前我们司机室里已经有空调、冰箱。

  

    从一辆修复的废旧蒸汽机车到先进的“东风4D”型内燃机车,从只能拉1750吨到今天的4500吨牵引定数,“毛泽东”号机车55年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铁路事业由弱到强飞速发展的历程。

  

    孙景斌:我们刚建国的时候不能生产机车和车辆的,现在中国应该说每一年生产机车的产量是占世界第一位的。中国机车的生产,应该无论是担当客运、货运,担当快速列车还是担当重载列车,基本上我们自己能够配套,完全形成配套能力,无论是机车、客车、货车都能配套。这就是“毛泽东”号不断地换型,因为“毛泽东”号要适应中国经济的发展,适应中国铁路的发展,于是它伴随着中国铁路的发展不断换型。我预计“毛泽东号”在未来几年内还要换型,适应中国铁路的重载和高速发展。

  

    实际上,铁路的变化是我国交通设施发展水平的一个缩影。55年来我国的交通铁路建设突飞猛进。1949年全国公路里程仅8万公里,到2003年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数达到了18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与铁路为骨干,公路、水运、民航等纵横交错的运输网已经形成,而这样的发展得益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长。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副司长万东华:固定投资增加迅猛,既是55年来我们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大幅度改善我国基础设施状况的主要推动力量。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5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612亿元,“六五”时期增长为7798亿元,“九五”时期则达到了13.9万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部部长郭励弘:我们整个固定资产投资这么多年来,高速持续发展,最根本的原因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坚持了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以及改革开放的方针,是由于国家在改革开放方面,不断推出新的政策,不断总结经验,不断以新的措施来促使投资更健康地向前发展。

  

    王岿然:特别是1998年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需求严重不足的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长期建设国债。从1998年到2004年一共发行了91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投资,那么长期建设国债投资不仅拉动了经济的增长,而且促进结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善了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得到了巨大提升,除了我们前面介绍的交通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邮电通信设施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具有多种运输手段的供应邮政网和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的供应通讯网。截止到2004年7月底,我国电话用户总数近6.1亿,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47.7。能源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到2003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16亿吨标准煤,约占全球能源总产量的11%,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石油、电力、农业水利发展形势显著,目前全国有各种水库8.5万座,库容量达5594亿万立方米。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长江三峡工程实现了蓄水、通航、发电的目标。“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工程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石化、水泥等原材料生产也都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目前我国工业原料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和产量都步入了世界前列。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