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红色圣地见证经典中国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许多来到上海一带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一个重要地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旧址――上海静安区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七一前夕,记者看到,虽然下着雨,前来这里参观的人依然络绎不绝。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介绍,自1952年对外开放以来,该馆已经累计接待观众1000多万人次。人们来这里重温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这里也成为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风雨历程。听听过去的故事,看看今天的现实,都让人们对身边的变化感慨万千。从小生活在南湖边的许志英对此感受最为深切。许志英家几代人都是靠南湖为生的渔民,但现在她已经是旅游公司的职工了。许志英告诉记者,自从3年前南湖周边进行旅游开发后,她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许志英家的变化只是嘉兴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如今的嘉兴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且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功能的提升,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这里的发展更是振奋人心。“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

  

    83年来,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传递着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接力,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富国强民之路。人们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详细内容]

  

    主持人:观众朋友你们好,欢迎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节目。许多来到上海一代工作学习和游览参观的人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一个重要的地点,那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会址,上海靖安区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今年的7月1号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7月前夕,记者在上海看到,虽然这里下着雨,但是来到一大会址参观的人们依然是络绎不绝。

  

    解说:6月26号,上海下起了大雨,可是大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参观的人却排起了长队。

  

    


游客:我是浙江杭州的。

  

    记者:浙江杭州的。

  

    游客:对。

  

    记者:你是本地人马?

  

    游客:是的。

  

    记者:你是上海人?

  

    游客:嗯。

  

    记者:到这儿来几次了?

  

    游客:三次。

  

    记者:流书记,每天到这里来参观的人都有这么多吗?

  

    流沙玲(上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党支部副书记):最近几天天天这样,像昨天就有四千多人次,今天一早,应该是九点开门,我们提前大八点半,工作人员八点就全部进场了,包括观众的参观。他们今天到这儿,又在纪念党的七一,今年是83周年了,他们来的目的是重新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到这儿来接受党史教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来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

  

    解说:据流书记介绍,一大会址纪念馆1952年对外开放以来,已经累计接待观众1100多万人次,人们来这里重温影响和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这里成为了人们心中的革命圣地。

  

    


记者(黄剑):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当时这一件上海市普通的公寓里举行的,毛泽东、董必武等十三人代表当时的全国五十三名党员出席了会议。现在我们看到的十八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就是按照当时的原址原貌进行布置的。

  

    解说:中共一大是一次秘密的会议,当时,辛亥革命火炬已经熄灭,中国笼罩在封建割据、军阀混战的黑暗之中,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新生的强大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毛泽东、董必武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但是中共一大却颇为不顺。一会期间,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的袭扰,在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和安排下,会议转移大她的家乡,距离上海90公里的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进行。

  

    记者:走进这个船舱里,我们感觉到其实内部很小,这里最多也就只能容纳10来个人刚刚坐下,而据说当时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的时候,这条船是漂浮在南湖的湖面上的,在这个桌子上还摆了一副麻将,一旦有可疑的船只靠近的时候,代表们就装作是在南湖上游玩,在这里打麻将来麻痹敌人。而就是在这个狭小的船舱里,中国共产党正式诞生了。

  

    解说:就在南湖的这只游船上,中共一大胜利闭幕,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王素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

  

    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政党,那么它能够运动这样的一个锐利武器去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因此毛泽东同志曾经有过这样一个评价,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解说: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83年的风雨历程,听听过去的故事,看看今天的现实,都让人们对身边的变化感慨万千,这种变化从小生活在南湖边的上许志英感受最为深切。

  

    许志英:我原来在这里抓鱼,采菱,采菱要用那个小桶嘛,小捅就摆在这个船上,到了采菱的季节我们就采菱嘛。

  

    解说:许志英家里几代人都是靠南湖为生的渔民,但是她现在已经是旅游公司的职工了。

  

    记者:现在改游船了?

  

    许志英:现在改游船了,现在好了,现在我们有公司管理了,现在好了,真的好了。

  

    解说:许志英告诉我们,自从三年前,南湖周边进行旅游开发后,这些年,她家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她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家里去看一看。

  

    记者:现在家搬这儿来了,环境还不错。

  

    许志英:环境不错的。

  

    记者:还是靠近南湖边上。

  

    许志英:也是靠着南湖边上,离我工作的地方很近的。

  

    记者:在这儿。

  

    


许志英:在这儿,上去,你先上。

  

    记者:现在搬大楼房里来了。

  

    许志英:现在搬到楼房里来了。

  

    记者:家里条件真不错。

  

    许志英:还可以吧。

  

    记者:这和原来比……

  

    许志英:原来比不一样了。

  

    记者:这房子有多大?

  

    许志英:132个平方。

  

    解说:宽敞明亮的三室两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看得出许志英一家人已经过上了现代舒适的小康生活。现在不仅他们全家都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在这搞旅游开发的单位还给村里的渔民们上了养老保险。除了这些,每人每个月还有一笔400多元的补助。

  

    许志英:这是拆迁以后政府给我们安排了到这里来的。

  

    记者:你拆迁到这儿来的?

  

    许志英:拆迁搬来的,我刚才说这里以前是渔村,渔村拆迁嘛就是要搬家的,就把我们分到这里。

  

    记者:书房主要是小孩在用。

  

    许志英:电脑打打,写写字。

  

    解说:由于嘉兴的快速发展,许志英家的生活当然改善了,不仅她所在的许家村是这样,整个嘉兴都是这样。黄才祥是嘉兴市的一位机关干部,他也是一位摄影爱好者,从1982年开始,他就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嘉兴的变迁。

  

    记者:这是您当时拍的?

  

    黄才祥(嘉兴市退休干部):这是拆迁之前的。

  

    记者:南湖周边渔民的生活。

  

    黄才祥:对,对。

  

    记者:这是他们住的房子?

  

    


黄才祥:对,这是他们渔棚。

  

    记者:这个木桶是什么?

  

    黄才祥:菱桶,就是他们采菱的。

  

    记者:是采菱用的?

  

    黄才祥:采菱用这个桶。

  

    记者:这张照片应该是反映了当时南湖周围渔民的生活状况?

  

    黄才祥:对,对。还有环城路的周边棚户区很多很多。

  

    记者:棚户区很多。

  

    黄才祥:老百姓都是没有办法嘛,你说他乱搭建也好,实在是生存空间太小了,现在情况就不一样了。

  

    记者:现在这些地方都拆了。

  

    黄才祥:最近我拍了两张新的照片,基本上是同一地点,这是改造过之后拍的,变化确实很大。

  

    记者:看到这种变化你心里什么感受?

  

    黄才祥:大家总是高兴的,老百姓生活好一点,大家居住条件好一点,城市漂亮一点。

  

    解说:当年党的诞生地嘉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嘉兴不仅城市面貌让人眼前一亮,而且随着城市环境的改善,功能的提升,房地产业、旅游业、商贸流通业也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景象。

  

    陈德荣(浙江省嘉兴市时政):2003年我们嘉兴实现了国内生产资料公有制855.6亿元,增长16.9%,人均GDP达到了3100美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2954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6127元,而且我们去年在全国200个地级以上的城市当中,综合竞争势力派名列第37位。

  

    黄坤明(浙江嘉兴市委书记):我们充分发挥了党的诞生地的政治资源优势,坚持真抓实干,努力地创新,抓住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一主线,来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路子。

  

    解说:建国以后,特别是90年代以来,上海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1992年至今,经济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在这个人口仅占全国1/100,土地面积占全国0.06%的城市里,完成了财政收入占到全国的1/8,今年5到1月份,上海经济结构优化也十分明显。如今,上海正以坚实的步伐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

  

    


王丽萍(上海作家):跟上海一大会址紧挨着的以前是上海一个大片的石库门的建筑,是石库门一些老市民的居住地,但现在变成了上海著名的新天地,不仅是全国人民了解上海的一个窗口,也是世界各地的人来上海必去的一个休闲场所,它是成为一个最最时尚的一个前沿,而且是非常经典,而且非常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又从中国,从这里去了解世界各地人们的这么一个开放之地。因为我觉得它非常具有代表性。

  

    解说:改革开放25年来,不论是经济总量、经济的发展速度、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消费结构的升级,还是整个经济开放度的变化,人们都能深切地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一切。

  

    游客:这感受就是这和我们上海的经济发展一样的,这种感觉好像有一种向上的感觉。

  

    记者:有没有自豪感?

  

    游客:有,这肯定有自豪感。

  

    游客:中国的历史当中说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

  

    陈东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从改革开放一开始,就提出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样大的方针,大的路线、大的方向,按照这样一个大的方针、路线、方向来进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我们从城市到农村,从领导到群众,应该说是有了一个清晰的目标,集中精力来搞经济,集中精力来谋发展,我想这是最根本的原因。

  

    主持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3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和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在这个时候让我们来到上海和嘉兴的一大会址,重新回望那段难忘的历史,看看这里几十年,特别是近些年来天翻地覆的变化,相信每个人都会感慨万千。83年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剧变,记载着党和人民奋斗的历程,演绎着经典中国的光辉历史,激励着人们为祖国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好,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CCTV.com专题:经典中国·中共一大会址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