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川藏线上筑军魂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全长3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要跨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21座,江河14条,途中雪崩、塌方、地震、泥石流常年不断,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路”。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张全林,从20岁当兵开始,已在这条生死线上往返了147次。

  

    


作为川藏兵站部第10任部长,张全林始终把官兵的安危挂在心上,他常说,“作为带兵人,对士兵的爱,莫过于珍惜他们的生命。”每次执行任务,他宁愿自己多担九分险,也绝不让战士多受一分惊。2002年,川藏兵站部实现了全年无一人伤亡的历史性突破。在抓好安全的同时,他和部党委还竭尽全力加强兵站的建设,给上线官兵提供更好的食宿保障。面对着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张全林和部党委深深地意识到,要确保在未来战争中“打得赢”,官兵不仅要玩得转方向盘,更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键盘。在张全林的倡导和组织下,一项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打赢工程”在川藏线上全面展开。经过几年的建设,兵站部已完成了通信装备的升级换代,建起了指挥自动化中心。去年8月,他们依托网上指挥平台,成功地组织了“铁骑03”后勤支援保障网上演练,开创了后勤部队网上模拟训练的先河。

  

    


50年来,川藏兵站部先后有600多人英勇牺牲、1800多人因公致残。去年4月,中央军委为川藏兵站部荣记集体三等功。这是集体的荣誉,也是对张全林32年献身高原的崇高褒奖。

  

    [详细内容]

  

    主持人:各位观众大家好,先让我们关注一个节目的反馈。5月26号,《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系列报道《聚焦医德医风》的第一集――《一家医院的奖金之谜》,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院存在的行业不正之风的问题。根据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和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的批示精神,自治区卫生厅和纠风办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对节目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废止了该院《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中奖金与经济收入挂钩的规定,责令医院领导班子做出深刻的书面检查,扣罚院长董忠一年的奖金,向全区卫生系统通报批评该院的行风问题,同时责令李俊杰医生做出深刻的检查,暂停其医师的职业活动一年,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让我们关注一下今天的节目。1954年,随着着川藏公路的开通,肩负着进藏兵运输重任的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宣告成立了。50年来,这支部队的一代又一代官兵默默地奋斗在川藏线这条充满艰险的道上。今天我们就将向您介绍这支英雄部队中的一位优秀的指挥员,他叫张全林,现在担任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

  

    张全林:往这边,别害怕,别害怕,打过来!打过来!打过来!

  

    某团战士:我在这个部队跑了已经五年了,能经常感觉到张部长对我们的关心,虽然条件非常艰苦,可是我觉得这个部队还是挺温暖的。

  

    某团战士:我们部队靠的就是艰险多、吓不倒,任务重、压不倒,条件差、难不倒的川藏线精神。我觉得这种精神在我们张部长身上体现最充分。

  

    解说:全长30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被中外地质学家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路,它翻越了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山21座,跨越江河14条,途中雪崩、塌方、地震、泥石流常年不断。行驶在这条道路上的人,随时都可能遇到死亡的威胁。而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张全林从20岁当兵开始,就踏上了川藏线。32年来,他已在这条生死线上往返了147次。

  

    记者:不知道您现在还记不记得您第一次上川藏线时的情形?

  

    张全林(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部长):我还记得很清楚,没上高原之前,他们就跟我说,川藏线非常危险,当我走到川藏线二郎山的时候,我看到满山的冰天雪地,边上就是悬崖绝壁,当时我说句实在的,我们的主教练开车,我把手攥在扶手上,攥得满身都是汗,手心都出汗。这是冬天,走一路,很多的险情,使我非常的恐惧。

  

    记者:那么既然也有过恐惧,为什么这么多年你一直没有离开这里呀?

  

    张全林:这是一种,我们干部战士的一种情节感染着我。我可以给你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就在1985年的时候,我们完成任务东返,到德姆拉山的时候,在山上堵了三天三夜。当时干粮都吃完了,只剩下一袋奶粉,我们用雪水把它冲了以后,我叫战士们喝,战士们一个都不喝,我在这时我就想,我们的干部战士在最关键的时候,他能把生的希望都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都留给自己,是这种情节一直促使着我在川藏线上坚持下来,坚持到今天。

  

    解说:川藏公路是连接祖国内地与西藏高原的交通命脉,可以说它是支撑西藏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然而由于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复杂的地质结构,这条公路又是一条生死线。张全林在32年的军旅生涯中,曾多次目睹战友的牺牲,当时的情景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张全林:97年的时候,我们完成任务东返的时候,我们有个战士到前面去开车,在路过的时候,山上飞下来一排飞石,有一块石头砸在他的后背上,当我去看他的时候,看到他的时候,已经是不行了,他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他说副部长,我已经不行了,我死了以后,千万不要告诉我家里,就把我埋在路边上。我们兵站部已经组建五十年,这五十年,我们一共牺牲了647名干部战士,每当我路过烈士陵园,我就想到我身上有一种职责。从此我就下决心,把我的战士要安安全全地带上去,又要安安全全地带回来。

  

    解说:作为川藏兵站部第十任部长,张全林始终把官兵的安危挂在心上。他常说,作为带兵人,对士兵的爱莫过于珍惜他们的生命。每次执行任务,他宁愿自己多担九分险,也绝不让战士多受一份惊。

  

    周游(某团战士):我记得2000年夏天的时候,我们车队通过中坝飞石区,当时山上正在往下面掉石头,由于以前我们的战友曾经牺牲在这个地方,心里面难免比较紧张,而正在这时候看见张部长在最危险的地方指挥我们车辆逐车通过,感觉张部长和我们普通战士离得非常地近,心里面比较踏实。

  

    胡丽华(某团战士):有一次我们车队走在102大塌方那个地方,由于那个天上下着很大的雨,而且那个路有点倾斜,外面是万丈悬崖,就是倾斜的又很滑。我们一名实习驾驶员可能经验比较欠缺,他走到那地方的时候,把车子滑到了边上,左边胎已经悬在了外面,情况相当危险。当时我们张部长也就在现场指挥,他看到这个情况非常危险以后,他就冲了上去,把这个驾驶员从驾驶室拉了下来,自己跳进了驾驶室,凭他过硬的技术把这个车子开到了正路上,解除了险情。

  

    解说:1998年秋天,张全林率领的车队刚刚驶上达玛拉山的山腰,一场暴风雪突然降临,整整3个小时,部队只前进了不到两公里。

  

    刘景在(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司令部战勤科科长):当时张部长心里非常着急,他知道,在天黑之前,如果不把车队完全带出,就要遭受暴风雪或者雪崩的威胁。我要求去探路,张部长说,这个路矿我比你熟悉,你跟着我走,他从路边找了个木棍在前面探路,我在后面走,车队跟着我们在慢慢地缓行,两公里的路,我们整整用了四个小时,终于把车队在天黑之前带出了危险地段。

  

    郭大平(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政委):我们统计了一下,他先后四十余次带领部队完成急难险重任务,数百次经历塌方、雪崩、泥石流、洪水等险情,带领部队130多次脱离险境,这对稳定部队、完成任务起到了关键性的带头作用。

  

    解说:张全林不但不为艰险身先士卒,而且创造出了伴随指挥、定点指挥和交叉指挥相结合的科学的安全运行管理方法。2002年,川藏兵站部历史性的实现了全年无一人伤亡。在抓好安全的同时,张全林和党委还竭尽全力加强兵站的建设,为的是给上线官兵提供更好的食宿保障。

  

    张全林:2001年有一次我上高原,到了荣许兵站,到了荣许兵站以后,我就看一下战士们住得怎么样,跑到司务处,我一看一个给养员,他铺了8床褥子,铺了8床褥子以后,我就说他,我说你是管钱管物的,那你这个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就铺8床褥子,其他战士怎么办?他当时没跟我做任何解释,当时我想为什么他要铺8床褥子,我晚上就住下来。到晚上我说句实在的,盖了3床被子,他们给我准备了3床被子,盖了3床被子,还把我的皮大衣盖在身上,一个晚上我都没有睡着觉,脚冷得很,浑身都没睡热,第二天早上,我就见了这位战士,我就跟他说,昨天晚上晚上应该批评的是我这个部长,不应该批评的是你。这个战士当时就流泪了。从那以后我就想,一定要给他解决用电难的问题,取暖难的问题。最后我们就修了一个水电站,最后把这些问题电热褥什么都用起来,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解说:过去,沿线兵站的住宿条件十分简陋,夏不蔽雨,冬不蔽寒。为此,张全林和部党委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如今,一座座新落成的兵站矗立在雪域高原。

  

    何勇(某团战士):就是我刚来入伍的头几年,那都是老三样,吃的是粉条、罐头、干菜之类的。

  

    记者:现在呢?

  

    何勇:现在基本上兵站里面都是菜、肉,跟在内地的时候差不多,有时候伙食比我们连队都要好。

  

    解说:面对当今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张全林深深地意识到,要确保在未来战争中打得赢,官兵不仅要玩儿得转方向盘,还要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键盘。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一项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打赢工程”在川藏线上全面展开。

  

    张全林:我们这几年加大了川藏沿线的通讯网络的建设,现在通讯非常畅通,我们部分部队还开通了GPS定位系统。

  

    解说:去年8月,他们依托网上指挥平台,成功地组织了代号为铁骑03的后勤支援保障网上演练,开创了后勤部队网上模拟训练的先河。

  

    朱光福(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副参谋长):我们把未来战争中可能担负的任务分成三个阶段,48个训练科目,进行了逐一地推演。通过训练,锻炼和提高了部团两级指挥员的指挥能力和各种情况的处置能力。

  

    张全林:最近,总部给我们立项,搞一个GIS系统,我坐在我们兵站部里指挥中心里面,我就看到我们所有的车队在川藏线运行的情况,如果遇到塌方,遇到大的泥石流,我就可以随时指挥,随时调度。当然,随着条件的改变,我们还要始终保持一种艰苦奋斗的传统。因为川藏线上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是没办法改变的,还要保持我们干战之间的这种血肉关系,共同努力奋斗,把我们川藏线打造成为一个钢铁的运输线。

  

    主持人:去年四月,中央军委为川藏兵站部记以集体三等功,这是集体的荣誉,也是对张全林32年献身高原的崇高褒奖。32个春夏秋冬,张全林和战友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时刻和生死的考验,川藏线成了他心中难以割舍的情节,可以说他把这份生死线上结成的生死情,化作了对川藏线深深的眷恋。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