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扫盲如何过大关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1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节目简介

  

    前不久,云南省组织检查团对该省昭通市大关县近三年的脱盲人员进行了复查性的验收抽考。按照国家要求,非文盲率应该达到95%的标准。经过省里验收,目前认可大关县非文盲率达到了96.4%,超额完成了国家的标准。不过有群众反映,大关县之所以能够通过验收是因为弄虚作假。

  

    在大关县记者看到到处都悬挂这扫盲的标语,据县领导介绍,全县书写阶段性和永久性的标语五千多条,各种宣传单三万五千多份,大关县及各级乡镇还开办了“两基”成果展示。此外,还专门为全县25万人建立了文化户口册,记录了每人的文化程度。记者从文化户口册和扫盲抽查考试成绩单中抽取了一部分进行核对却发现,这些参加扫盲抽考的人不是初中文化就是小学文化水平,根本不是文盲。原来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得到完成任务的450万元奖金,县里统一安排了有文化的人替文盲参加扫盲考试。各镇的老师都有下派的指标和任务,对于完成和没有完成指标的老师,还有统一的奖惩办法。按规定,考生进入考场需要核对身份,然而为了蒙混过关,县里还要求各村把这些人的户口簿换成新的,把上面的文化程度变成文盲。据这些参加考试的假文盲说,他们在考试当天得到镇政府统一发放的新户口簿。为了消除隐患,假户口簿在当天用完以后就被销毁了。许多初中文化的人稀里糊涂就拿到了一张政府发的脱盲证和抽考通知书,以及假的户口簿,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弄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替他人完成了指标。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真文盲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依旧还是文盲。

  

    节目全文(文/申宇红、宁柯)

  

    


在到大关县人们可以看到,大街小巷到处都悬挂着标语。据大关县的领导介绍,大关县将“两基”工作的宣传做到了家喻户晓,全县抒写阶段性和永久性的标语五千多条,印制散发宣传单三万五千多份,不仅如此,大关县及各级乡镇还开办了“两基”成果展示。

  

    大关县领导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带领记者参观了这个展示,记者看到不仅展示布置图文并茂,美观大方,而且大关县还专门为全县25万人建立了一整套文化户口册。

  

    这些资料装订整齐,填写规范,翻开文化户口册,可以查到,全县25万人当中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仅就建立这一整套的档案表册,就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看来大关县的确是花了大力气。

  

    不久前,云南省组织检查团对该省昭通市大关县近三年的脱盲人员进行了复查性的验收抽考。据大关县自查报告当中提供的数据,大关县现有青壮年人口14.0314万人,如果按照国家要求的非文盲率达到95%的标准,大关县所剩文盲不应该超过7016人,但经过省里验收,目前认可大关县非文盲率达到96.4%,所剩只有5089人,也就说大关县还多少出了1927个文盲。但有群众向记者反映,大关县之所以能够通过验收大关是因为有水分,事实究竟怎样,记者前往刚刚通过验收的天兴镇安乐村了解情况。田应彬家住大关县安乐村的田家湾社,他参加这次扫盲复查抽考的成绩是75分,跟随村民的带领,记者找到了他的家。

  

    既然是扫盲考试,被扫的对象当然应该是文盲,但是在这里,记者却惊奇地得知,田应彬原本就是一个初中生。他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大关二中、天星二中上过中学。

  

    大关县的文化户口册中登记了全县25万多人每个人的文化程度,奇怪的是在文化户口册上显示田应彬现有文化程度却是脱盲。本来是一个初中生,怎么在这里就变成脱盲了呢?记者看到文化户口册是去年年底才整理的,记者找来了在这之前1998年派出所的原始登记。发现在这上面早已清楚的注明,田应彬的文化程度是初中。

  

    记者:有没有同名同姓?

  

    工作人员:没有。

  

    既然不是同名同姓,那么大关镇扫盲为何扫到了初中生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应该是偶然现象。”“由于统计的方式不一样,两者出现差异,我想应该说也是不奇怪的。”

  

    真的只是统计误差造成的偶然失误吗?大关县扫盲工作中还有多少这样的统计误差呢?记者要求查阅当天的考试试卷,不知道为什么一触及到这个敏感的环节,头一天还带领记者热情参观的副县长,突然对记者的身份表示怀疑,并叫来两个警察重新查验记者的各种身份证件及其行踪。

  

    


查验身份的时间持续了整整一个上午,记者的身份最终得到了确认,但考卷还是难以看到。

  

    记者最终也没能看到考卷,但是从这些文化户口册和记录着脱盲人员考试成绩的学员名单上记者抽取了一部分进行核对后发现,这些参加扫盲抽考的人在派出所常住人口登记底册上登记的文化程度不是初中,就是小学,根本不是脱盲人员。

  

    一些参加扫盲考试的假文盲告诉记者,他们只是在镇里的统一安排下替人代考,有知情的老师向记者透露,这原本就是镇里的统一行动,各镇的老师都有下派的指标和任务。

  

    老师:给我们全镇的老师安排了。基本上每个人两个名额。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你去找两个人。找那种初中、高中的。

  

    


记者:有文化的?

  

    老师:对。找这些有文化的人。然后把名单上报给教办,教办就去做有关的资料,把“两基”办的文化户口底册上改了。原来是文盲的现在改成不是文盲了,不是文盲的现在改成是文盲了。

  

    不仅如此,对于完成和没有完成指标的老师,镇里还有统一的奖惩办法,在这种情况下,扫盲造假就成了不可避免。造假的手段也在不断丰富和提高,传统的造假方式是一个人代替另一个人考试,这种方式很容易被识破,而大关县这种彻底修改文化档案的大调包式的造假,却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按理说,从村、镇、县到省市,自考自查,抽查验收,层层把关,应该是履行了一个很严格的程序,考生进入考场需要对身份证、户口簿,入学通知书和脱盲证进行核查,有一样不符合都不行,所以如果没有当地政府颁发的脱盲证,这些假文盲根本就进不了考场。那么这些人又是怎样做到证证相符的呢?记者得到的答复是“要把他们变成文盲,就把户口换成新的”,“把文化程度变成文盲,添新的户口簿。具体的由每个村的村校长在派出所去办这个手续。”

  

    究竟有没有这本做假的户口本呢?记者找到了当天参加扫盲考试的一位,叫赵高芬的考生,赵高芬小学文化程度,参加脱盲考试成绩72分,考试那天她就使用过这种新的户口本。

  

    记者:新的户口本和旧的户口本有什么不一样吗?就是文化程度上不一样是吧?所有去考试都发了新的户口本了吗?那新的户口本呢,拿给我看看可以吗?

  

    考生:没的了。

  

    记者:为什么没有了?到哪儿去了呢?新的户口本呢?

  

    


考生:他们收去了。

  

    据这些参加考试的假文盲说,他们在考试当天都拿到了镇政府统一发的新的户口本,之所以要发这个新的户口本,是为了替他们假冒文盲身份做一个证明。为了消除后患,这个假的户口本在当天用完以后就被销毁了,但是在省里验收之前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和自查考试的假文盲手中,至今还握有镇政府核发的脱盲证,他们正是凭着这样的证证相符走进了考场。

  

    许多初中文化的人稀里糊涂的就拿到了一张政府发的脱盲证和抽考通知书,以及假的户口本,连他们自己都没闹清楚是怎么回事,就替他人完成了指标。假文盲们去考试了,那么真文盲们都没有得到有效的培训,他们被扫到哪里去了呢?

  

    记者:你叫什么名字?

  

    陈丽君:陈丽君(音)

  

    记者:给我写一下好吗?

  

    陈丽君:我不会写,我不识字。

  

    记者:你参加扫盲的考试了吗?

  

    陈丽君:没通知我。

  

    记者在村里采访的许多村民都说自己没有脱盲,这么多的文盲难道村里乡里一点都不知道吗?那么,他们如何脱盲过关呢?一了解才知道,解决他们的问题比前面的简单多了。有二位老乡叫韩启利、冉在芬,却是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文盲,可到了文化户口册上他们的文化程度却又变成了小学。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