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千亩粮田为何绝收——群众利益无小事(十三)(总第3360期)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1:0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CCTV.com消息(焦点访谈):

  

    内容简介

  

    今年,宁夏永宁县通桥乡东升村3队、4队种下的3300多亩水稻只发芽不长苗,98%的稻田全部绝产。稻苗死后,田地呈现如同墨汁一般的现象。据调查,因为水稻绝产而遭受损失的有63户300多口村民。

  

    进一步调查发现,当地村民灌溉稻田的水都来自中干沟。当地村民反映,中干沟以前的水较清洁,大家一直使用,一亩稻田最低也能有八九百斤收成。然而,近年来中干沟却成了永宁县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排水沟。该沟共有5个排水口,其中一个排的是永宁县的城市生活用水,另外4个归永宁县效益最好的四大企业,其中有两个造纸厂,一个制药厂和一个味精厂。村民反映,自从四大企业开始排放污水以后,中干沟的水于是每况愈下。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环境检测站对水样进行检测得知:中干沟的主要污染物分别来自这四大企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中干沟水污染农田与四个企业违法排放废水有直接关系。尤其是紫金花企业,超排最高的达到超标30倍。然而,县领导对此解释为,稻田不是水污染造成的,而是干旱旱死的。

  

    原来,由于这四家企业是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县政府认为,永宁县要富起来就必须要靠企业,而不能光靠种几亩田。因此,对于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彻底解决,而只是以“干旱救灾”为由给村民们下发了一份协议书,由县政府救助每户村民两袋面粉四袋大米,每亩田96块钱。不过,村民要想拿到这笔钱就不准上访、不准再引用中干沟水灌溉,否则一切后果及损失由他们自己承担。就这样,为了发展当地经济,在县政府的允许下,四大企业超标排污,致使3300多亩的水稻全部绝产,农民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全文

  

    对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一年到头所有的收入几乎都指望在辛辛苦苦耕种的几亩稻田里,每年一开春他们把种子播撒到田里的同时也就是播撒下了一个沉甸甸的希望,他们盼着今年又会有个好收成,等稻谷卖了钱以后他们中有的计划着能把房子重新修一修,有的是要给上学的孩子攒齐下半期的学费,如果说由于某种意外的原因稻田里突然之间颗粒无收,这给农民兄弟造成的痛苦无异于是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宁夏永宁县通桥乡东升村3队和4队的300多口人最近就有过这么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两个月前村民们辛辛苦苦种的3300多亩水稻不知怎么的只发芽不生根,到现在稻田全部变成了荒地。

  

    李凤霞,宁夏永宁县通桥乡东升4队的村民。她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要是往年李大姐家的稻田也该是像这片稻田一样长得绿油油的了,可如今她家的田里却成了另外一番景象。

  

    她说:“光生芽,就是不扎根,最后慢慢地都死了。死了之后稻田就跟倒了墨汁一样,田都成黑色的了。现在是时间长了,日晒雨淋 田里才变成白色。”

  

    李大姐发现,在村子里还有很多人家的稻田都跟自己家的一样。村里两个队3300多亩水稻基本是98%以上全部绝产。

  

    3300多亩绝产的水稻田全部集中在东升村的3队和4队,总共涉及到63户村民,村民们弄不明白:大家买的种子又不一样,怎么都会出现一根稻苗也不长的现象呢?想来想去,他们把疑点落在了“水”上面,因为所有稻田的灌溉用水都来自一个叫“中干沟”的地方, 而稻田就是在用了中干沟的水之后颜色才变黑的。

  

    中干沟全长23公里,东升村3队和4队的村民住在中干沟的下游,由于十几年前黄河塌方造成两个队的稻田全部被毁,94年后村民在这片河滩地上自发开垦出3千多亩稻田,而在稻田周围唯一的灌溉水源就是这条中干沟,所以村民用的一直就是中干沟的水。村民说,中干沟以前的水清清的,还有鱼。去年没这么黑,去年比这个水清,最低一亩田达到八九百斤。

  

    中干沟是永宁县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一条排水沟,总共有5个排水口,其中一个排的是永宁县的城市生活用水,另外4个归永宁县效益最好的四大企业,四大企业中有两个造纸厂,一个制药厂和一个味精厂,村民反映原本好好的中干沟自从有了四大企业排放污水后,就一年不如一年。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村民带着记者沿着中干沟走了好长一段时间,一路上扑鼻而来的尽是臭鸡蛋的味道,让人难以忍受,尤其是冬天很臭,窗户都不敢开。

  

    村民一致认为,中干沟的水质受到严重污染是导致稻田绝产的关键原因。于是,他们分别从四个企业的排水口提取了水样送到永宁县环保局检验。然而化验以后,他们说水是正常的,不超标。

  

    对于永宁县环保局的检验结果,村民们都表示怀疑,他们又把水样送到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环保局环境检测站,区检测站的结果跟县环保局的截然相反。

  

    检查的结果是四家企业都有超标排放的现象,尤其是紫金花企业,他们超排是很严重的,最高达到超标30倍,灰花粉超标9倍以上。

  

    宁夏区环保局的检验报告指出,中干沟的主要污染物都分别来自永宁县的四大企业和城市生活用水,因此导致中干沟水污染农田与四个企业违法排放废水有直接关系。看到这份报告,村民们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区环保局那么权威的部门检验出来是不合格的,到了县环保局怎么就是合格的呢?为此,记者决定到四个企业实地调查,调查对象选的是紫荆花造纸厂,为了不惊动厂方,记者悄悄来到了排水口,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这样一番景象。

  

    


记者感觉到这水肯定有问题,于是一边在排水口提取水样,一边派了另一路记者赶紧通知永宁县环保局来现场检查,奇怪的是,就在派出的记者打来电话说已经跟县环保局联系上的时候,紫荆花造纸厂排出来的水也发生了变化。

  

    然而,看到的是,水里面的泡沫比之前的要淡得多,而且原本大量漂浮着的造纸用的麦秸杆也看不见了。过了半个小时后,永宁县环保局派了一位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紫荆花造纸厂,厂方负责人介绍厂里面有两千多万元的污水处理设备,每天光是污水处理费就花了上万块钱,他们完全作到了达标排放。

  

    然而记者发觉不对,所谓合格的水怎么会有着厚厚一层泡沫呢?对于记者的疑问,县环保局检查人员是这样回答的:“正常,水量大落差高直接起泡沫。”

  

    事实上,造纸厂排水口形成的厚厚一层泡沫真的就是由于落差引起的吗?然而,事实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有关人员介绍到,主要是碱性废水才会产生这些泡沫。

  

    在明摆着超标排放的事实面前,主管单位的人作出的却是种种对企业有利的解释,这个原因让人感到费解,不过,从村民说的话中或许我们能找到一些答案。村民说,县上信访办的张主任告诉他们:“我们现在给你们处理,永宁县要富起来,必须要靠企业,发展企业,光自己种几亩田也富不起来,我们目前来说还是穷县,上告暴光以后把企业停了,把永宁县搞垮了你们也没有好处。农民那点田无所谓,企业一年有税收,一年比你们多。”

  

    记者了解到,永宁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是5千多万,这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来自往中干沟排放污水的四大企业。副县长说:“要治理污染,但是现在企业也很困难,如果把它管死了,企业就关门也没有办法生产,对本县确实是一种损失。”

  

    为了避免县里的这种损失,四大企业继续超标排污的结果就是导致农民的稻田颗粒无收,东升村3队和4队的63户村民拿着区环保局的检验报告找到永宁县政府希望由四个企业赔偿他们的损失,让村民怎么也没想不到的是,县领导的答复却是——稻田绝产不是水污染造成的,而是干旱旱死的。

  

    村民:“这两边地完全一样,这边干枯什么都没有了,这边没有经过污染一片绿油油的,以前中干沟水没有污染的情况下,两片地一模一样没有区别。”

  

    记者:“政府说是旱死的,你们不承认?”

  

    村民:“不承认,这片地水最少,都没有被旱死,我们的怎么能旱死呢。”

  

    尽管村民都不认可3300多亩稻田是由于干旱致死的说法,可是永宁县政府还是以干旱救灾为由给他们下发了一份协议书,内容是由县政府救助每户村民两袋面粉四袋大米,每亩田96块钱,但村民要想拿到这笔钱还有个附加条件,就是不准上访,不准再引用中干沟水灌溉,否则一切后果及损失由他们自己承担。

  

    记者: “协议签了吗?”

  

    村民:“不签不给你钱,20号签的,23号把钱领上,不签不允许领钱。有几户不签,96块钱也就没有领到。”

  

    村民还跟记者反映,他们的生活用水现在也成了问题,他们还特意端出了一碗刚刚煮出来颜色却发黄的米饭给记者看。然而除此以外更值得记者注意的是,已经严重污染的中干沟的水最终是流进了黄河,宁夏又位于黄河的中上游,要是中上游的水质受到影响的话,这对整个黄河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言而喻的。

  

    对黄河水质有影响的,在一个县来讲大家知道有这个影响,完全把它根治了,这个没有相当的资金是很难做到的,现在只能说,每个厂都达到排放的标准,能做到这一点。

  

    就在记者采访即将结束的时候,宁夏区环保局对记者送的水样检验报告出来了,结果证明:紫荆花造纸厂是个严重超标排放的企业,其中对水污染影响最大的挥发酚超标21.7倍,化学需氧量超标24.8倍。(文/康力、宁柯)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