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视线]恐怖来袭 莫斯科眼泪在流淌!(2010.3.29)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1日 16:5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CTV.com

  

主持人 水均益:大家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环球视线》,我是水均益。

    今天北京时间11点50分左右,莫斯科时间早上7点50分左右,莫斯科市中心地铁卢比扬卡站发生了爆炸。40多分钟之后,在同一条地铁线上的文化公园站再次发生了爆炸,两次爆炸目前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恐怖袭击。而且截止到目前为止,大约的死亡人数是30多人,数十人受伤。这是2009年11月底俄罗斯客运特快列车"涅瓦"号遭到恐怖袭击之后,俄罗斯法身的又一起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从2004年以来发生在莫斯科地铁里最大的爆炸案。这两起恐怖袭击可以说今天震惊了全世界。

    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俄罗斯问题专家季志业先生,还有一位是我们的特约评论员宋晓军。

    另外,我们还特邀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也是前驻莫斯科的记者苑听雷先生,以及本台驻莫斯科的记者王溪,一同在今天节目里面在线,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莫斯科的这起地铁连环爆炸。

    我们首先来连线一下现在在莫斯科的记者王溪,请他给我们介绍一下最新的情况。王溪,你好。

视频连线 本台驻莫斯科记者王溪

王溪 本台驻莫斯科记者:主持人,你好。

水均益: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截止到目前为止,有关这起爆炸最新的一些情况,包括伤亡人数等其他一些相关情况。

王溪:好的。目前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最新的官方网站显示,现在死亡人数是38人,64人受伤,其中22人伤势比较严重,预计死亡数字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

    因为这个事故发生在当天早晨上班的高峰期,所以通过两次地铁的爆炸以后,使得市中心的路面交通非常的拥堵,同时也对他们的救援行动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是,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还是在第一时间,在最快时间内作出了反应,并且派直升飞机等救援措施对死伤人员进行了救助。在上午的时候,已经把所有的伤员送到了医院,目前伤员们基本稳定。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名单上显示没有中国公民的名字。另外,那些不确认的人名通过中国使馆、领馆,包括华侨华人、留学生,目前也确认没有中国公民在此次爆炸事故中有死伤。

水均益:王溪,我们知道截止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有关个人或者说组织,出面来声称对这两起爆炸事件负责。但是现在好像媒体,包括很多分析人士,都把怀疑的目标指向了车臣或者是北高加索的分裂组织。这方面的情况你了解多少?

最新消息 莫斯科地铁将在强力部门允许后开放

王溪:确实,一提到俄罗斯的恐怖袭击,基本上都是和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车臣的反政府武装势力是挂钩的。这一次通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的调查,在分析了人体炸弹的尸体残骸之后,已经确认了这些人体炸弹是来自于北高加索地区的妇女。但是,现在还没有任何个人和组织对此次爆炸事件负责。之前,美国有线电视曾经报出来,说是在高加索这边的网站上有一个组织对此表示要负责,但是俄罗斯这边并没有对此消息进行确认,所以具体到底是哪个组织来负责,还得进一步确认。

最新消息 一车臣分裂分子网站宣称负责

水均益:好的,王溪请你保持在线,因为今天我们可能会用整个《环球视线》20来分钟的时间,一起来分析讨论一下这件事情,所以在莫斯科那边如果有最新的情况,我们还会随时跟你连线。
    在这件事情之后我们也注意到,俄罗斯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像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以及俄罗斯总理普京,都出面作了一个表态,我们一起来先听一下他们二位是怎么样的反应,一起来看一下。

梅德韦杰夫 俄罗斯总统:恐怖事件的制造者,他们总是精心策划,他们的枪总是指向国家和公共安全。因此,国家内务部门和国家安全机构要联起手来迅速行动,用强硬的手段,不放过任何一个人民的敌人。
普京 俄罗斯总理: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我们正在采取更多的措施,我们要对各条铁路和各个地铁站安装监控录像。

水均益: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普京总理正在西伯利亚视察,可以说也是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

    另外,实际上他当时还说了几个其他的意思,包括他说"这样的事件做法是卑鄙的,也是非常可怕的"。另外,他说深信俄罗斯的执法部门将尽一切努力,找到凶手,并且予以惩罚,恐怖分子将被消灭,他用的是"消灭"这个字眼。

    应该说,今天的整个爆炸出来以后,截止到目前为止,通过各媒体播出来的一些画面,这件事情还是非常惨烈,而且爆炸的现场也是一片混乱。在混乱当中也有一些幸存者或者说一些亲历者,他们大概讲述了一下当时的情况,我们通过他们的讲述、转述,也可以了解一下发生爆炸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这儿也有一个小短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您现在看到的画面,是当时地铁站内的乘客用手机拍摄到的画面。我们可以看到,地铁站内一片混乱,人们纷纷在往地铁站出口的方向跑。

    当第二次爆炸发生时,也就是莫斯科时间上午8点半,北京时间12点半左右,《今日俄罗斯》杂志的通讯员尤利娅·莎珀瓦洛娃就在爆炸的现场--莫斯科地铁文化公园站。直到现在,她仍然无法挥去心头那股紧张和慌乱。

尤利娅·莎珀瓦洛娃 《今日俄罗斯》通讯员:当我走下台阶,到了文化公园地铁站台,地铁工作人员开始紧急疏散人群,他们可能已经知道卢比扬卡地铁站发生的爆炸了。我只记得自己走上台阶时听到了爆炸声,我根本不知道哪儿爆炸了,但确确实实我听到了爆炸声,于是我决定不再坐环线,立即出地铁。此时身边都是人,人山人海,大家都在叫着、喊着,大家都很紧张、都很害怕。

最新消息 莫斯科可能发生四起爆炸事件 另两起未确认

    有消息说,由于当时是早高峰期,整个地铁系统中大约有50万人正在乘地铁或者在站台上等着。一名叫贝基的地铁工作人员,就在发生爆炸的一个地铁站工作,爆炸发生之后,他第一时间在微型博客网站Twitter网上写到:我还活着!谢天谢地!

最新消息 俄罗斯地铁爆炸案伤者大多伤势严重

    地铁系统是莫斯科市民的主要交通工具,爆炸发生之后,莫斯科的地铁一号线立刻关闭,整个城市的交通都受到极大的影响。在两个爆炸地点,分别有数十辆救护车和救援人员,正在现场进行救助,还有一架小型的直升飞机负责运送伤员。
    经历过爆炸事件的民众还是一脸的惊魂未定,他们一边协助救护人员包扎伤口,一边试图平静心情,那样的爆炸就好像炸在了莫斯科人的心头。

水均益:好,接下来我们通过几张卫星图片和地图,来简单地了解一下这个爆炸的区域。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张莫斯科市区的卫星图,这是发生爆炸的所谓二环以内的区域,这是莫斯科的三环。然后我们看看,这是莫斯科的地铁示意图,画两个蓝圈的地方,是今天这两次爆炸的示意图。

    另外,这有一张示意图,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来看一下。这是第一个车站卢比扬卡,这是第二个车站叫文化公园站。大家注意,地铁线大概是这样一个走向,正好在这个地方是克里姆林宫,也是俄罗斯的政府所在地红场。

    所以通过这张图我们就可以看得非常清楚,这是在上班高峰期,而且发生在两个非常核心的地铁。这条横线是它的二环,有人打一个比喻,如果拿中国北京来比的话,这相当于北京的二环,而且是在最繁华的地带、核心地带,像红场、克里姆林宫这样一个情况。

    季先生,您对俄罗斯比较了解,这两个地点的选择有什么讲究吗?因为我听说,好像其中一个站还离前克格勃或者俄罗斯的情报机关非常近。

季志业 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对,卢比扬卡这个站,实际上上面就是现在俄罗斯的联邦安全局总部所在地,这是俄罗斯……

水均益:也是现在的普京总理原来上班的地方。

正在评论 爆炸制造者精心挑选爆炸地点

季志业:对。这是俄罗斯最有力的一个强力部门,他选择在这个地方,显然带有一种示威的性质,别看你是强力部门,我就要找到你的门口来炸你,所以这还是很有示威性的。

    文化公园从地点上来讲,一个是离红场也不远,离克里姆林宫也不远。另外离外交部也挺近的,所以他选择的这些地点都是有讲究的。

水均益:接下来我们也来连线一下,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驻莫斯科记者苑听雷。

    苑先生,您好。你给我们介绍一下,因为你对莫斯科情况比较了解,莫斯科的地铁,特别早上七、八点钟,是不是一个高峰时期?高峰时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迹象,人山人海吗?

专家观点 莫斯科人出行对地铁高度依赖

苑听雷 国际广播电台前驻莫斯科记者:的确是这样。可以说莫斯科早高峰的地铁我也曾经乘坐过,我觉得里面这种拥挤的状况,丝毫不亚于咱们北京早上七、八点钟,就是大家赶着去上班时候的那种状况。因为可以说,地铁在莫斯科市民出行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能有这样几个原因:第一,整个莫斯科市地铁非常方便,四通八达,有十几条地铁线路,可以说仅仅乘坐地铁就可以达到整个莫斯科市的各个角落。第二,莫斯科市的堵车非常严重,可以说跟莫斯科相比,北京的堵车真的算不了什么。我就曾经有过在莫斯科市中心的路上,被堵了五、六个小时的这样一个经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莫斯科打车非常困难,出租车很少,像我们北京,在大街上一伸手就能够拦到出租车的情况,在莫斯科是难以想象的。我想正是基于这样几个愿意,所以莫斯科人对地铁的依赖性非常非常大。

水均益:现在有消息说,怀疑是两名女性的人肉炸弹或者说女性的炸弹制造者,是自杀袭击爆炸者,而且她们把炸弹缠在身上。我想问一下,莫斯科的地铁有没有安检?

  

责编:刘岩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