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神州风采     百姓生活     时代楷模     合作单位         



守望(辽宁电视台)


  辽宁西部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在当地有一个特别的名字“蒙古贞”,以前,“蒙古贞”是一个蒙古族部落的名字。清朝初年,他们从遥远的蒙古大草原迁居到这里。从此,蒙古族的这支血脉便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泡子镇聚将屯村是“蒙古贞”一个比较大的村子,二十多年前,一个不起眼的蒙古族少年背起了行囊,离家学艺。十多年后,当他重返故乡,他已经成为全国有名的马头琴演奏家,他----就是包玉明。

  2000年的夏天,在内蒙古的伊盟草原上,包玉明和上千名马头琴手合奏了一曲《万马奔腾》,伴随着上千匹骏马的嘶鸣声,飞扬天际,那恢弘壮观、旷古罕见的气势,创造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万马奔腾的气势昭示着蒙古族先祖们曾经拥有的辉煌,虽然今天的草原早已不再有战马硝烟,但是那些源于先祖们的气概和精神,还有那些流传下来的故事,依然世世代代熏染着蒙古族后人们的灵魂。马头琴的传说给幼年时的包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包玉明1963年出生在一个蒙医世家,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当地有名的大夫。平时,包玉明的父亲很喜欢拉四胡,一有空就拉上几首蒙古民歌,这让包玉明从小对胡琴就特别感兴趣。父亲原本指望他这个唯一的儿子长大后能子承父业,光耀门庭,结果却落了空。

  父亲的反对并没能阻止包玉明对民间器乐的喜爱,反而让他更加迷恋。那个时候,农村家庭没有录音机,学琴也没有乐谱,只能凭着模仿和记忆。所以,每当屯子里的高音喇叭传出歌曲,包玉明就马上跑出去听,回来后自己摸索着练习,竟然这样练会了很多首乐曲。

  这是包玉明少年时代留下的一张照片,照片上的这把小提琴包玉明一直珍藏着。这把用旧了的小提琴沉淀了他生命中许多美好的记忆。那是在他12岁的时候,父亲送给他的。

  无声的父爱附着在这把小提琴上,拨动了一个少年梦想的心弦并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包玉明的中学生活,因为这把小提琴的相随,变得快乐起来。他参加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琴艺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也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在这个时候,理想在他的心底暗暗萌生,并像这秋季的天空,越来越明朗。多年以后,中学时代的那些与琴声相伴的午后,一直让包玉明难以忘怀。

  天遂人愿。考进阜新县文工团没多久,包玉明就被团里选送到哲里木盟艺术学校学习马头琴。在学校,他每天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了练琴上,早出晚归,废寝忘食,不到半年时间,他的演奏水平就超过了高年级的同学,他的吃苦劲儿让同学们非常佩服。

  在哲盟艺校的时候,包玉明结识了闻名全国的马头琴演奏大师齐宝力高相中,并成为他的关门弟子。现在,每当包玉明练琴的时候,他总是把自己和老师的合影放在身边。1984年,包玉明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在这期间,他继续跟随齐宝力高老师学习马头琴。艺术理论的提高,也使包玉明的演奏水平有了新的飞跃。这时的他,已经在全国性的马头琴比赛中脱颖而出。

  从内蒙师大毕业以后,包玉明谢绝了很多艺术团体的邀请,毅然回到了阜新,回到了家乡的文工团。县城虽小,但是他的艺术才能却并没有被人遗忘。1989年,齐宝力高组建了中国马头琴学会,同时成立了“马头琴演奏野马队”,包玉明被任命为队长,从此,包玉明和野马队一起扬名全国。此后,包玉明还多次参与了中央台春节文艺晚会,《中华之声》《亚洲艺术节》《永恒的奥运》等国家级大型文艺演出,这使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响。但是,面对一些团体和个人的高薪邀请,他都婉言谢绝。

  十几年来,包玉明的马头琴声不知陶醉了多少观众,让多少人领略了来自蒙古草原的气息和蒙古民族深厚的民间文化。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包玉明都曾举办过马头琴独奏音乐会,每当在异国他乡的舞台上表演,包玉明的内心都格外自豪。

  阜新县民族艺术团的前身是阜新县文工团,成立于1958年,作为民族艺术团体,曾经有过骄傲的历史。但是,一段时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艺术团陷入了低谷濒临瘫痪。正是在这种时候,包玉明接任阜新县民族艺术团团长。

  面对人心涣散的艺术团,包玉明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团带出个样来。从那时起,包玉明在工作上拿出了豪迈的气魄,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精简演出人员,精编节目,一年就编排了30多个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点的节目,民族歌舞、蒙古剧、好来宝、小品等节目焕然一新。

  每天早上,包玉明总是提前一个多小时上班,练上一个小时的马头琴,然后在处理日常的工作,这已经成了他的习惯。包玉明的举动和实干精神让同事们非常敬佩。

  包玉明的实干精神给团里的每个演员很大的鼓舞,整个团焕发了新的活力,人心振奋。演出越来越多,团里的效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这几年,阜新县民族艺术团一直活跃在阜新市、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还经常送戏下乡,积极参加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每到一处,他们就留下阵阵掌声。由于经常是晚上演出,等到卸完台,装好车,演员们大多是后半夜才能回到家,非常辛苦。

  现在,团里的演员们早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头一天夜里演出后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就要爬起来外出表演。如今,阜新县民族艺术团有了名气,它们经常会受到外省市的邀请,前去演出。这次,他们就是要到大连参加一次国际性会展的答谢表演。每当这种时候,演员们的热情就更高,他们也为能代表家乡到外地演出而自豪。

  繁忙的演出和工作,让包玉明无暇顾及家庭,家里的事就落到了妻子身上。他的妻子原来也是团里的舞蹈演员,后来调到了县文化馆工作。曾经同行的妻子非常体谅他的苦衷。

  包玉明很少能像这样悠闲地陪陪儿子,但是他却把自己的很多的精力放到了阜新县蒙古小学孩子们的身上。为了让更多的蒙古族孩子喜爱民族音乐,蒙古小学专门成立了马头琴班,特意邀请了包玉明为指导老师。每次来上课,包玉明都特别认真。

  (辽宁电视台《背景》栏目提供)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