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内外的部分电影专家提出,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国度,中国电影只有坚持优秀的民族文化,才能在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正在此间参加第六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的中国电影家协会副秘书长赵葆华说,加入世贸后中国电影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是求生存,这很容易使一部分人注意电影的经济视点而忽略文化视点。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电影的文化身份和文化尊严重新认识。
他认为,现在有些人对好莱坞影片进入中国感到紧张。其实,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左翼”电影同样面临美国“大片”的冲击,同时还面临“文化围剿”。但《马路天使》等一大批进步影片的出现引发了万人空巷的文化奇观,其原因就是这些电影平实地表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情感和进步潮流。
赵葆华说:“今天中国不仅没有‘文化围剿’,而且政府还全力支持电影发展,电影从业人员更应努力发扬民族文化的优势,将民族性的东西再发现,再延伸。中国电影要占领市场,可以在题材、样式上利用小投资、精制作表现大主题,表达中华民族的愿望。”
已经第十次来中国的波兰电影导演协会主席雅克·布伦斯基谈起中国的电影现状时说:“我欣赏中国电影,是因为影片反映中国人真实的生活,反映中国正在如何发生变化。电影的这种反映不单单是为了娱乐,而且还促使人们进行思考。”他认为,“中国电影要继续现代化的道路,同时又不应失掉中国传统的灵魂,电影不能忘记过去的生活。”
美国电视制片人石杰谈到中国电影的未来时说:“中国电影有很好的人才。中国电影既需要现代化,也需要传统,必须在这两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北京广播学院教授曾庆瑞认为,加入世贸后,中国的影视产业要抓住机遇,最核心的还是拿什么样的作品去参加跨文化的传播和竞争。“只有传播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我们的电影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记者李思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