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消息 今天,一场由专业演员和业余演员同台献艺的晚会将拉开第6届长春电影节的序幕。已经确定的演出名单包括戴玉强、王宏伟、吕继宏、腾格尔,2002年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业余组民族唱法一等奖获得者索郎旺姆等,是一场还算热闹的演出。但是,和人们期待的明星云集显然还有距离。
在此之前,8月17日,距第6届长春电影节开幕仅余6天的时间,电影节组委会办公室与红塔集团长春卷烟厂签订了合作协议:红塔长烟买断了本届电影节金鹿奖、银鹿奖、闭幕式暨颁奖典礼的冠名权。今年的金鹿奖将被称为“红塔人参金鹿杯”。这个名称对于长春电影节来说,是商业化运作过程中的利好消息。
第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将于8月23日至26日在长春举行。作为世界上惟一一个以华语片评奖为主、兼评外语片的电影节,10年来,在其承载了各地娱记七嘴八舌众说纷纭的舆论压力后,终于迎来了破纪录的中外电影参展参赛数:126部。
然而,这破纪录的数字比起今年6月举行的第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167部参展参赛影片来说,就显不出热闹了。
长春电影节自7月17日宣布参展影片开始对外放映,15元1张门票看两场电影,至今长春的电影院依旧是门庭冷落,这个词可以置换成一个令人尴尬的数字———影片平均上座率不到10%。而来的观众拿的也多半是赠票,致使这些影片的票房收入几近于零。
与奥斯卡、戛纳、柏林、圣丹斯、威尼斯等世界上大大小小300多个电影节相比,中国长春电影节排在最年轻之列。作为我国第一个电影节,1992年创办之初,长春电影节就擎起了弘扬民族电影的大旗。而业内人士也分析,长春电影节之所以办不出规模,显然与电影节的这种定位密不可分。
就全球电影制造业而言,我国平均每年出产影片不过80余部,甚至比不上“电影大国”印度,更别说世界梦工厂的美国了。目前很多国产电影逃不出“拍出无人看,成本收不回,经济陷困境”的怪圈。上游缺水下游干,民族电影当下的困境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以民族电影为本的长春电影节。
有报道称,据2000年的统计,美国年人均看6部至8部电影,香港年人均看6部电影,而在中国,即便是在上海这样文化消费水平比较高的城市,年人均看电影也只有两部。影院票房收入低,导致不少影院倒闭或转向经营。据吉林省电影公司总经理沙景伟介绍,长春市电影公司下属的电影院原有十几家,到现在只剩下3家了。
尽管如此,长春电影节办公室主任刘树清还是告诉记者,不管前面是鲜花还是荆棘,长春都将一如继往地为民族电影鼓劲呐喊。热情与冷漠、辉煌与尴尬、指责与奋斗,不管面对怎样的环境,长春电影节始终在以一种坚韧的力量拔节而上。
据了解,本届长春电影节参赛参评的国产影片绝大多数都是近期摄制完成和公映的新片,除最佳华语故事片奖、优秀华语故事片奖等奖外,今年增设了3个新奖项,即: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和各奖项的1—3项提名奖。
另外,将于8月26日晚在长春国际会展中心体育场举办的一场电影节大型文艺晚会,也完全通过商业运作进行。届时来自港台的明星张惠妹、许如芸、张镐哲、邰正宵与内地明星毛阿敏、满文军、毛宁、杨钰莹等大牌歌星将同台演出。
本届电影节还面向社会招募了10名观众评委,他们的年龄在25岁—60岁不等,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和大学教授,也有机关干部、编辑,学生等。邀请观众评委参与观摩电影评奖活动,在国内电影节还是首开先河。 (记者 彭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