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透视陈水扁“举债无害论” 


  主持人:最近一段时期,台湾当局连续扩大举债,引起各方疑虑,岛内民众对于“债留子孙”的后果更表现了担心与忧心。针对岛内民众的疑虑,陈水扁发表了“举债无害论”,说什么“我们把金鸡蛋花掉了,但留给子孙的却是一只会生金鸡蛋的金母鸡”。那么台湾当局现在的举债规模有多大?是否超过了举债的警戒线?它能否解决台湾面临的财政危机?就此,中央电视台《海峡两岸》演播室邀请到了特约评论员张冠华先生。

  在台湾领导人选举日益临近的时候,为了吸引选民、开拓票源,陈水扁打出了“重振经济”的旗号,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举债拼经济”。

  今年上半年,台湾当局通过了扩大公共建设以及就业两项法案,规模达784亿元新台币,全部是以举债方式筹措资金。另外台湾当局通过的500亿元新台币SARS防治和纾困特别预算当中,有430亿元也是以举债的方式筹措资金。短短不到5个月,台湾当局就增加了1284亿元新台币的债务。到2002年年底,台湾累计的负债总额首度超过3万亿元新台币,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3%。4年间,台湾的债务余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999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33%。

  民进党执政以来,台湾当局平均每年增加2400多亿元新台币的债务,同时每年还得出售2000亿元新台币的公营事业股票,来解决当年的财政缺口问题。

  主持人:

  张教授我们知道在国际上通过举债的形式来发展经济,已经是很普遍一种做法。那么您是研究经济问题的,我们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举债才能对经济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特约评论员 张冠华:

  一般来说所谓的发行公债都是政府行为,发行公债一般地来说,发行公债主要是为了投入一些基础设施等公共建设,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当然也有用一些社会福利,或者其他的一些状况,但是更多是用于经济建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公债我想它应该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扩大经济建设不一定一定要发行公债。你比如说现在有很多政府,修建一些大型的公共设施,采取BOT这种方式。也就是说,本来这个由政府修建的公共设施项目,然后把它交给民间,由民间来投资,民间来经营。然后到了一定的年限以后,再由民间交还给政府。这就是说政府充分利用民间的资金和民间的管理能力,来建设这种公共建设项目。就是说扩大公共建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举债,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如果真是要举债的话,政府你要比较好的偿还能力,就是说能借能还,有借有还。

  第三个花钱要用在刀刃上,一般政府用公债、举债来投建的这些公共基础设施,应该它具有比较好的经济效益,或者是社会效益,就说在规定的年限之内,它的投资回报率应该满足由于举债来增加的这种成本,比如说债务成本,还有利息的成本。

  所以我想应该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的话,这个就是一种把举债分配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经济发展有好处。

  主持人:

  张教授,刚才我们在短片当中了解了一下岛内举债的情况。可以说现在岛内的举债总额已经超过了3万亿元新台币,这样一个数额是不是能在台湾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呢?

  特约评论员 张冠华:

  台湾当局它自己公布一个《公共债务法》,按照《公共债务法》的规定,就说“政府”举债的上限是不能超过40%,应该说33%这个数字是非常高了。但是事情恐怕还不是如此简单,台湾最近一、两年,台湾当局好多举债是以特别预算这种方式来进行的,这笔钱是不记录《公共债务法》里面上限总额。你比如像“9.21”大地震800亿元(新台币),还有SARS特别预算500亿元(新台币),以后还要通过的RTC,也就是说金融重建基金三、四千亿元(新台币),再加上地方政府一些债务,再加上其他一系列隐藏性的债务。所以岛内有的专家估计台湾债务余额,就它的债务总额占GDP比重早早地超过40%,甚至有可能达到60%、70%这个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台湾当局继续举债的空间已经非常小了。

  主持人:

  我们知道台湾岛内一直处于经济低迷的状态,为了重振经济,陈水扁大搞公共投资,很多人非常关心,公共建设的钱从哪里来?

  特约评论员 张冠华:

  现在台湾当局接连提出来一系列的扩大公共投资方案,未来计划再投入3000亿元(新台币),这个钱从哪里来?从目前的情况来说,台湾当局这部分公共投资的钱,在目前,财政赤字已经每年3%,甚至4%到5%这个数字在递增的情况下,它已经没有现行的财政收入可以来满足这部分投资,基本上它要靠举债来应对扩大公共投资的政策,也就是主要发行公债。

  台湾当局大力举债,那么钱都花在了哪里呢?台湾媒体有报道披露,564亿元新台币的扩大公共建设资金,大都用在了地方小型工程,缺少有火车头带领作用的大计划,即使是地方小工程,由于申报时间仓促,连起码的规划工作都没做好,不可能期望改善地方建设。至于耗资200亿元新台币的扩大公共服务方案,除了起用上万临时人员,从事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使失业率略为好看外,对于刺激经济有何帮助。再以耗资500亿元的SARS防治及纾困预算来说,如今当局积极在做的,以各项补贴为主,例如11万辆出租车的油券补贴费就高达10多亿元新台币。台湾媒体指出,人们当然不会反对补贴出租车业者,但一个靠举债而来的预算,当局不能做更有效率的运用,这种举债与陈水扁口中的“举债是为了替子孙奠定良好基础”又有何干?

  主持人:

  我们再回到台湾具体情况,刚才我们提到台湾当局要通过举债这样一种形式来搞公共投资,陈水扁也提出要“举债拼经济”。通过举债这样一种方式真的就能改变台湾目前经济现状吗?

  特约评论员 张冠华:

  台湾当局未来扩大了这部分公共投资建设,你这个钱是不是真正用在刀刃上,是不是用在能够达到提高乘数效果,能够提振岛内民间投资和消费的这种作用。但是现在看来效果也不尽如此。现在看起来台湾当局提出的这些新的公共建设投资计划,很多都是仓促期间形成的,事先没有经过周严的评估,对它进行效益评估。比如现在刚刚通过564亿扩大公共建设投资项目,基本上撒胡椒面,全部撒到各个县市里进去了。有的县市没有报的,反而给了项目,有些县市报上去的项目,反而没有给,这些县市也把这些公共建设这些项目,拿来以后比如修补路面,做一些面子上的基础工程,但是这样撒上去以后,不会产生很大投资效益,就说你钱花下去就完了,你看不到后期效益。如果这样做的,恐怕通过举债扩大公共投资的建设行为,对振兴台湾经济的效果恐怕也是大打折扣的,这也是为什么陈水扁举债行动在岛内引起广泛争议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有借有还、收支平衡是经济运行中的一个基本规则,那么台湾当局的还债能力怎么样呢?2002年台湾少征税收达912亿元新台币,创下历史最大的衰退幅度。今年初步估计少征税收将会超过1000亿元新台币,创下历史新高。从1999年到2002年的4年间,台湾税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从18.2%节节下滑到12.3%,而世界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是27.7%,韩国是23.6%、新加坡是14.8%,也就是说,台湾平均的租税负担率已经过低,未来已经没有减税的空间。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现在台湾当局的支出又要有一部分来还债,加上政治人物承诺的社会福利支票,台湾的财政状况明显恶化。

  在1982年的时候,台湾每支出100元新台币,有30元用在发展经济上,但到了2001年,只剩下17.6元。另外让台湾民众忧心的是,现在台湾每支出100元新台币就有7.6元是用来还债,与1982年相比增长了15倍,当年每100元支出中还债的金额只有0.5元。

  主持人:

  张教授刚才我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了一下,台湾岛内举债的一些状况,可以说债务的比率在不断上升,税收的比率又在不断下降,可以说是入不敷出的这样一种局面。如果着眼于台湾经济中长期的发展,举债并不是一个很合理的方式。

  特约评论员 张冠华:

  对,举债“政府”要有合理的偿还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台湾当局在赤字连续恶化的情况下,它这个偿还能力已经受到了广泛质疑。从税收角度来看,实际上陈水扁上台以后大搞福利政策,搞了一系列减税,加上经济政策不景气,税收来源又减少。台湾整个赋税收入占GDP的比重是在不断下降的。就以2002年为例,台湾赋税收入占它整个“政府”财政收入的比重只有百分之六十二点几,一般地在发达国家或财务比较健全国家,都应该是收80%左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台湾财政收入就相对来说持续地下降,但是支出又不断上升。这样就形成台湾财政的状况不断恶化。像这种情况的话,它又继续增加举债幅度,这对台湾财政是相当不利的,有可能造成财政危机。

  主持人:

  面对陈水扁这样一种做法,可以说台湾各方也有一些疑虑和担心,陈水扁也曾面对这些疑虑和担心发表过言论,说“虽然现在我们把金鸡蛋花掉了,但是我们留给子孙却是一只会生金鸡蛋的金母鸡”,您怎么看待他这样的一种言论?

  A:其实就举债本身它无所谓好坏,你只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只要用在有效益的项目上,它对经济有正面的影响。陈水扁执政以来,台湾经济情况是急转直下。经济问题已成为陈水扁拼选举最大的一个弊端所在,也成了他最大的一个包袱。为了甩掉包袱他要营造一些声势,讨好一些选民,短期内刺激这种景气,然后来摆掉经济因素对他选举不利影响,来临时性地做一些短期应急性的措施。像这种扩大公共建设投资就是属于这么一种典型的措施。如果说提出来的这些经济建设项目,未来进行扩大公共建设这种投资,不能符合未来台湾经济发展的需求,产生不了很大的效益,它遗留下来的只有是一堆债务,实际上是债留子孙,是一种杀鸡取卵的做法。

  可以说举债这种形式无可争议,但是看这个钱是否花在了刀刃上,非常感谢张教授您就“举债无害论”为我们做的分析,谢谢。对于陈水扁的“举债无害论”,台湾媒体评论说,想当初民进党在野时一再批评行政当局盲目举债,现在民进党执政不仅财务急剧恶化,而且还要将一再举债合理化,真可谓信口雌黄。台湾的财政危机,其实只是台湾总体问题的一个外显症状,隐藏在财政危机背后的,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危机,这个危机的形成是因为民进党为了赢得选票,千方百计只想讨好选民造成的。(记者:高辉)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