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2月18日星期三播出
主持人 李峰:客家是中华民族的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主要居住在中国南方各省。客家根在中原,目前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客家人将近1亿人,其中台湾就有500万。日前,一个有关客家文化的研讨会在江西赣州市举行,来自台湾、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的客家人汇聚赣州,共同探寻客家文化的渊源与发展。在研讨会之余,许多赣南籍客家乡亲重游了儿时读书和玩耍的地方,感慨万分。
串串鞭炮迎来了远道而来的客家乡亲。11月18日,是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的第二天,赣州市政府特意安排来自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的客家乡亲参观位于龙南县的客家围屋——关西新围。这个被称为“客家建筑文化博物馆”的围屋,距离龙南县城20公里,是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客家民居,也是客家文化的代表。
与广东、福建等地的圆形围屋不同,关西新围是方型的,平面为国字型,四角构筑了坚固的碉楼。围屋为三层土木结构,每层围屋共79间。据了解,关西新围是一位名叫徐名钧的富豪在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建造的,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以上。主体建筑五组排列,前后三进,有十个天井,围内两边对称建有十八厅,共有百余间房,这也就是客家讲究的“九井十八厅”。
江西省赣州市博物馆 研究员刘劲峰:这个围屋 它聚人气比较强 就是客家人繁荣了以后,它通过围屋这种方式,把大家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有困难可以互相帮助、互相支持,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再一个这种围屋,它的防御功能很强。防御功能很强。客家都在山区,山区当时人烟还不是很多的时候,一个村子和一个村子离得很远,假如一出了什么事情,很难相互照应,通过这种围屋,它可以防御。
为了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客家乡亲,现在的围屋主人特地酿制了客家传统的米酒。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教授 陈新雄:这个就是煨酒,就是温这个酒,这个酒是一整坛酒,整坛酒拿这个农糠,这个叫糠,拿农糠去烧,慢慢地烧,慢慢地热,其实热起来以后,这个酒接近要开,但是没有开,就是非常烫。打起来,要放在碗里,是非常香啊。我小的时候在家里吃到的。所以我们那个地方是每三天一上墟,叫上墟赶集,二五八、一四七、三六九,所以上墟的时候,那个卖酒他们就会叫上朋友,大家平时不见面,上了墟,我们一起去吃酒。所以那个味道其好无比。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喝着客家米酒,吃着儿时的家乡菜,这些江西籍的客家老乡体味到了浓浓的乡音乡情。
客家乡亲:我们是客家子孙,到这里来看围屋,特别感到亲切。
据了解,这次来参加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的100多位客家乡亲中,有50多位来自台湾,他们的祖籍有的在江西,有的在广东梅县,有的在福建的西部。但他们同是客家人,讲的都是客家方言。他们中有的离开祖国大陆已经有50多年,这次是他们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
来自香港的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会长黄石华先生的老家在广东龙川,这次坐火车到赣州参加客家文化研讨会,沿途经过龙川,他说他当时下车就不想再走了。
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 会长 黄石华:我这一次,到了的龙川站,我下车,我很感动,我不想再上车,我想在火车站多站一下。
据了解,从西晋时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大批汉人从中原迁到了赣南、闽西一带,并和当地人融合在一起,繁衍生息,形成了汉民族中重要的一支——客家民系。赣州位于江西的南部,赣江上游。它东临福建的三明、龙岩,西傍湖南的郴州,南接广东的梅州、河源和韶关,由于它“承南启北,呼东应西,南抚百越,北望中州”的黄金区位,因此成为了中原与长江流域南进岭南的要塞;又由于它物华天宝,土地肥沃,就成为了孕育客家民系的摇篮和发祥地。悠悠千载,一些客家先民在赣南放下疲惫的行囊,纷纷在这里落脚谋生,繁衍生息;另一些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跨南岭,入武夷,辗转他乡,走向天涯。在客家人中,有很多佼佼者:中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朱德、邓小平、叶剑英以及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都是客家人。
江西赣州市博物馆 研究员 刘劲峰:我认为客家文化,它有几个问题是很重要的。第一个客家文化,客家人当中这种开拓精神,求生存的这种能力,我认为是很强的。当然整个中国人民都有这种传统,但是在客家人表现起来更为明显。你想想从北方下来也好,就是从这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也好,他常常是到了人很少的地方,而且很多是荒地的地方,他到了那个地方,通过拓荒,自己求得生存,而且很多由穷变富。另外我认为客家文化,还有一个它的包容性比较强。其实客家文化,应该说还是一种多元文化,它除了保留它的中原文化很多特点以外,它又吸收了当地土著的很多文化,甚至于还把周围的其它民系,你比如说像广府系、像福佬系,甚至还有一些湖南的文化,湘文化,都包容在这里边。因此你在客家文化里面,你可以看到,它的底蕴很厚,它的源流也很广。
来的一些台湾客家乡亲都有很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他们中很多人都擅长丹青,喜好书法。台中江西同乡会理事长梁君新先生触景生情,欣然提笔写下:发扬客家精神,和平统一中国。
台湾台中江西同乡会 理事长 梁君新:因为客家文化是中原文化的代表。那么今天看了关西围屋,更显示了我们客家精神的特性。所以有这个机会能表达一点我们旅居台湾的同胞,来看客家的围屋,感觉是非常非常难得的机会。所以在这里很高兴地向各位乡亲们,我们大家要发扬客家精神,和平统一中国。
江西省台办主任 崔琳:我们举办这一次客家文化研讨会,就把我们这种客家的亲情和民族的血缘,用这根红线把大家连接在一起。而客家的文化又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用这个中华文化的这根纽带,把大家连接在一起。所以我们就一直从年初,就邀请我们台湾的朋友,客家亲人到江西来,寻根问祖。这样的话,大家在一起,非常地亲。
江西是客家乡亲聚居的地方,全省约有1000万客家人,其中赣南客家人约占760万。赣州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现在赣州仍保留有3600多米宋代古城墙和诸如文庙、灶儿巷、古浮桥等众多宋代古迹遗存。在水陆交通为主的古代,发源于赣州境内的赣江,是连接内外,沟通南北的黄金水道。京九铁路的贯通,使赣州北与北京、天津和中原地区相连,南与广东、香港、澳门对接。赣州黄金机场先后开通了赣州至上海、赣州至北京、赣州至厦门以及赣州至广州的航班。
赣州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森林覆盖率达68.22%。全市果园面积已达16万公顷,仅脐橙一项年产10万多吨。今日的赣州,现代化城市服务功能已成龙配套。通讯、供水、供电、金融、证券以及购物、娱乐等设施配套齐全,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江西与台湾有着密切的客家文化渊源,仅赣南1949年移居台湾的客家人就达到2万多人。赣南采茶戏、风水堪舆术等民间文化,至今仍在台湾民间广为流传。
在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的第三天,赣州市政府特意为台湾的客家乡亲安排了吃赣南小吃,看赣南采茶戏等活动。
观看赣南采茶戏被安排在文庙。文庙是赣州古城的宗教文化区,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古代木构建筑群,也是江西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县学校址。
台湾客家乡亲:几十年没看过了,我们还是小孩时候才看过。
台湾客家乡亲:看起来那个动作都差不多,因为我们这都是小时候看,现在长大了,反而很少看,小时候庙会的时候会有。
不光戏唱上了,赣南客家的传统小吃也一一摆上来了。
台湾客家乡亲:我又回到小孩子时候了,好香啊。
台湾客家乡亲:过节啊,重阳节的时候,就炸这个米果,一般是这样的。汤它是用花生、芝麻、荷叶、就是那个荷包掌,吃了以后那个叶子,再把它烤干,把它磨成粉,放在里面。还有生姜,一起把它磨碎,就变成擂茶。
台湾客家乡亲:这个不是过节才可以,平时也可以,还有插秧的时候、割稻子的时候,还有摘卖菜的时候,都可能吃这个东西。
这次来参加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的台湾师范大学教授陈新雄先生从小就生活在赣州。1949年的时候他随父亲去台湾,当时他才14岁,如今和故乡一别已50多年。离开时的风华正茂的少年,已变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教授 陈新雄:夏天的时候,天气热也会想到家乡,秋天天气凉,也会想到家乡。总念本乡人,大家都是想着本乡、本土的人。所以现在到了本土以后,到了赣州以后,崆峒山下,崆峒山是我们赣州最高的山,这个树木很多,是很有名的一个山。苏东坡赣州八景里头,就其中有一景描写了崆峒山,郁孤台上。
陈教授为这次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写了一首词《少年游》,他用赣州腔为我们吟颂了这首词。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 教授 陈新雄:寒冬已过自来春,飞越九天云,千里万里,夏日秋日,总念本乡人。崆峒山下,郁孤台上,吟客赋离魂。涛涛无尽思晨昏。谈土语,说儿孙。
和陈教授一样,这次来赣州寻访故里的还有钟久福先生。钟先生在参加客家文化研讨会之余,和他的兄长,一直生活在赣州的钟久祥老先生一起去寻找他们儿时读书和玩耍的地方。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看到这个浮桥还记得到。我们的妈妈怕我们淹死,回去看到我们去玩水,总得打一顿,打屁股。屁股都打得好疼。那个时候我们住的地方离这里是很近的,所以偷偷会跑到这里来。看到浮桥,看到划龙船一定会来看。
钟久福老先生今年75岁,少年时就读于赣州保粹小学。1949年去了台湾,担任过高雄中学、高雄师范大学教师和秘书等职务。他的兄长,80高龄的钟久祥老先生则一直在赣南老家从事教育工作,兄弟俩今天打算去一趟他们儿时一起就读的保粹小学看一看。这所医院的门诊部就是他们小时侯住过的地方。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当时我们读书的地方是保粹小学,是不是?
江西客家乡亲 钟久祥:保粹小学还在下面。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在大公路这边,是不是。
江西客家乡亲 钟久祥:所以你这么隔了半个世纪回来,世事沧桑,物景全非了。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我那个时候2岁还不到。
江西客家乡亲 钟久祥:你那个时候还不懂事,所以你应该是感慨万千。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应当是。哦,原来这样子,你看现在这个都市化,建得这样子好了。
江西客家乡亲 钟久祥:那是巨变。过去这里,我们瑞金学舍,那个矮房,那个破破烂烂,现在高楼大厦啦,人民医院了。
赣州这几年城市发展速度很快。它所管辖的18个县市区的总人口已经超过810万。除了旧城还保留着些过去的影子之外,新城区早已焕然一新。因此要找到保粹小学还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所大公路二小依稀看上去有点儿儿时的影子,经询问,两位老人证实了这就是原来的保粹小学。
台湾客家乡亲 钟久福:那时候我们都是偷着去玩,到中山公园,看抓鸟,我们很笨,抓那个小鸟,很多嘛。养的那个小鸟、鸽子这些,去抓。
回忆起儿时的趣事,钟久福老先生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创建于1903年的保粹小学已经走过了它的百年历史,而古城赣州,正以它暂新的面貌迎接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客家游子。
长河流出历史,赣江孕育了客家文化。赣州与台湾,虽然隔山隔水,但相同的客家文化却把两地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主持人:短短三天的赣台客家文化研讨会结束了,但是浓浓的乡情却永远留在了台湾客家乡亲的心里。因此有人说这次研讨会是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与经济、学术与亲情交流的一次盛举实在是不为过。(编导:欧阳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