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两岸学者聚会北京 共商中医药发展大计


  2001年11月22日播出

  主持人:提起中医中药海峡两岸的观众朋友和全世界的华人、华侨几乎尽人皆知。那么,中医中药到底有多大功效?当代中医药学有哪些新的发展?它在世界上又有多大影响呢?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州执照针灸中医师杨伟林先生讲述的一段故事。

  纽约州执照针灸中医师 杨伟林:有一个美国人,在心脏搭桥手术的时候产生一个意外事故,把这个横隔膜的神经切断,因此病人必须要依靠这个呼吸器来帮助他呼吸。那么这个病人已经在病院里面有半年,而且每三天就要换一次血,那么医院跟家属就邀请我到医院里面去急救,希望改善这个病者的生活品质,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在美国临床上也是第一次,针灸师能有与西医相同的地位来给病人做一个治疗。那么很神奇的,这个病人在经过大概六个月的治疗以后呢,完全脱离了这个呼吸器。就自行可以行走了。那么,最明显一个例子,一个大肠癌的病人,在做完手术以后,每天还继续有六天我们讲大便,基本上他的身体非常消瘦,已经不成人形了。那么来到诊所里的时候,我大概三天功夫就把这个病人肠胃的症状改善了,(现在)这个病人已经完全康复了,那么这些病症的例子,就是说在慢性功能性的病人来讲,中医的效果是受到肯定的。

  观众朋友刚刚看到的是11月15日,杨伟林先生在“2001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大会”上接受记者采访的片段。这次会议是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院主办的。来自美国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大陆代表200人聚会北京,其中台湾代表有61人。杨伟林先生在台湾时本是主修国际贸易,但因中医疗法治愈了他的心律不齐以后,开始学习中医,并于1986年在美国通过了中医针灸执照考试。取得伯灵顿大学的博士学位。先后发表了《中西整合自然治疗与癌症治疗》等多篇论文。基于多年的中医针灸教学及实践经验,杨伟林先生的心得是若病人有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要到医院的急诊中心去治疗,但假如病人是慢性病痛,要找中医针灸师。

  台湾中华中医诊所协会 会长 陈神发:我们固有的国粹中国医药,在这个地方把它共同探讨,把它发扬光大,所以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具有两千年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中医药学,是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学科,它的特点是用药来自天然植物、矿物及少部分动物。它的学科包含了中医的药物疗法,比如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皮肤科。它的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服或外用,还有一些非药物疗法,比如针灸、推拿等。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保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司 司长 沈志祥:现在,除了这个看病、治病方面,贸易方面以外,很重要一条就是各个国家加强了对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和立法上的管理和支持。使中医中药在世界各地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当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的趋势中,中医中药也在更多的西方国家受到尊重。与会的专家学者介绍说如今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西医对此束手无策,从而向中医、中药寻求治疗开始成为西方人追求的新趋向。近10年,世界范围内服用中草药的人在快速递增,目前30%的美国人,60%的荷兰人、比利时人,74%的英国人服用过草药或接受过中医治疗。在伦敦一个城市,仅中医诊所就有2000多家;据世界13个国家的26次调查表明,当地癌症患者接受中医治疗的人数达31.4;而在旧金山美国人开的诊所里,随处可以看到扶正、清热、祛邪、解表的中成药制剂,它们因为副作用小而备受欢迎。

  中华自然疗法世界总会 主任委员 何永庆:跟西医不太同。西医是长肿瘤(以后)用刀割掉,那中医不是,中医是为什么长成这个肿瘤,把造成肿瘤的那个恶因恶原把它去掉。一去掉以后肿瘤就不见了,没有因何来果之有呢。所以从《易经》开始,从我们《河图洛书》,从中国《易经》乃至到《黄帝内经》,并没有教你怎么去治病。是教你怎么不病,中国医学就是上工治未病,不发生病,就是我们现在预防胜于治疗的观念。

  随着中医药国际认知程度的不断提高,西方国家对中药制药也开始日益重视起来。国际上以中草药为主的传统药物,年销售额现已超过一百五十亿美元,并仍在以每年百分之十的速度增长。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据调查我国近年来陆续丢失的中药方子已经有200多个。我国清代名方“补阳还五汤”,经过外国人的整改便有新药"龙心"问世;中国的传统方子“六神丸”,一夜之间就变成了别国的“活心丹”。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学者们对此看得很明白,外国人不过是减一味药、加两味药,可谓“换汤不换药”。同样,盛产于中国的银杏,是千百年来中医药中活血化瘀的常用药。但是进入90年代,有关银杏提取物的全部专利都被外国人锁定。还有,尽管针灸在美国已经被普遍接纳,但是,无论是商店还是诊所里,针灸针都是日本和韩国生产的,小小银针却为别国打开了市场。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司 司长 沈志祥:加入WTO以后,当然也有一些困难和竞争了,最大的竞争可能还是知识产权方面的竞争、专利方面的、标准方面的竞争。那么这一方面的竞争呢,当然我们两岸应该共同携手利用各自的优势在这一方面多做工作。使得我们中医中药这样一个祖国的传统医学知识产权,在发展中保护好。

  中国现有植物药材1万多种;祖上流传的经典方子有30万个。对此来自海峡两岸的中医药学者普遍认为,从传统中医衍生出来的治疗方法是有益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须受到专利的强大保护。通过交流大家还意识到,两岸应加强科技合作,共同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并加强两岸中药企业的合作,建立世界上有影响的大型中药企业。共同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竞争。

  山东济宁老年血管病医院 院长 王保平:台湾的优势主要是他有资本的优势,他们还有一个长期接受西方(医学)思想教育的优势。(另外)他们从骨头里又有我们共同的思想、共同的根源,我们血浓于水这种思想。这是台湾的优势。我们大陆的优势呢,就是我们有广阔的病源,我们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又有很宽松的中医存在的环境,这个环境是非常宽松的,没有歧视。而且我们有很广阔的基础的科研队伍。这是双方的优势,这个优势呢应该是很好地把它有所组合,有所协调的共同发展。把台湾的资本优势和管理优势现代化的中药优势比如它最早的进入颗粒状,把中药进行颗粒化。它这个生产工艺很先进的,而我们大陆就晚了一步。但是我们的临床经验,我们丰富的专家队伍,我们广阔的科研成果,可以非常丰富的结合起来,是大有可为的。

  目前海峡两岸都是以中国传统的中医理论为指导开展中医药科研、教学、医疗和中药的开发、生产,在继承的基础上开创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陆现有100个以上床位的中医院2654所,从业人员50万人;中医所84个,中医药高校30所,中药厂1059个。另外,大陆的中药种植面积达580万亩,中药商业机构有17360个。在台湾也拥有一定的中医药发展基础,台湾的中医诊所有1904个,中医师2559人,中药厂有257个。据了解,出于对祖国传统中医学的热爱和向往,每年都有不少台湾的学生来大陆求学。以中国最早建立的规模较大的高等中医学府之一,上海中医药大学为例,每年都会有几十名台湾学生来这里就读。

  上海中医药大学 台湾学生 陈滢宇:大陆这边的医院有中(西)医合并,在台湾目前现在是没有,然后在这边合并了以后,我们学校,在学校念书就可以学到满多东西。因为我们都有临床见习、还有实习,看的病人就会比较多,像在龙华医院,就是很大的医院,你就可以在每个病区看到很多不同的病,然后老师会在旁边指导你,因为老师本身就是中医师。他有西医的资格也有中医的资格,然后去教你如何去判断一个病,这种机会就比较多。台湾可能实习要去医院实习,可能就没有中医实习的东西,很多都是西医方面的,没有中医。因为(台湾)目前没有中(西)医合并。所以在这边学习,我觉得会学得比在台湾念中医学院的学生,还要(学到)多得多的东西。

  其实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的除了台湾学生,还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据了解,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大陆还保留着传统医学的完整体系。有关资料统计,近年,外国在中国的自然科学留学生中,中医药专业一直排在第一位,约3000人左右。

  台湾中华中医诊所协会 会长 陈神发:两岸应该透过这个不管是合作或者是学术交流,还是各种方面的交流,来共同提升这个中医药的水平。尤其是像台湾,这几年的中医也非常的进步,但是因为受到种种的限制,有很多很好的研究报告,都没有办法真正的发展出来,所以说我们两岸如果能够携手合作的话,我们肯定中国医药应该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在“2001年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大会”现场记者了解到,海峡两岸的中医药交流发展很快。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海峡两岸在中医药的管理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包括中医药开发的标准、中医院校的教学管理和医生在注册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等。两岸中医药学术交流,也由早期的相互了解发展到对一些疑难病的治疗、技术理念和药物研发方面的经验探讨。这些交流成果为今后两岸中医药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主持人:中医中药要进入国际市场,拿到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例如:要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增强生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并适应市场等等。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海峡两岸中医药界同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编导:安倍含、李刚)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