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12日播出
主持人∶您知道在北京有多少家台资企业吗?有1800多家,那么这些台资企业在北京的情况怎么样,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就让我们通过最近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2001京台商品展览会,一起去了解一下,台资企业的发展情况。
2001京台商品展览会是一次由台商自己组织,旨在树立企业品牌,展示业绩的展览会。在展览会上记者看到各参展企业为了扩大影响,争相把自己的产品摆在自己展台最显著的位置。据记者了解,展览会会场共分为五个展区,这次展出的产品有15大类,2800多个商品品种。高新科技展区,有电脑、仪表、电子产品;机电展区,有电工、汽车、加工机械;轻工业展区有,陶瓷、手工艺、服装、家具;餐饮展区则包括、食品、饮料、餐饮加工设备。综合区有旅行社、房地产、体育用品等等。
也许是近年来台湾食品业,在祖国内地先后打出了康师傅、统一、旺旺、育青等十几个食品品牌,因此在这次展览会上,这些名牌企业造的声势也就最大。顶新企业的展台设在展厅的进口处,它的展台占的面积最大,设计也最为新颖。顶新企业是最早到祖国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历经了十几年发展后,如今已经成为一家有六十四个分公司,十四个生产基地,九家乐购大型超市、两家拉面店,二百家德克士炸鸡连锁店的企业集团。
说起“顶新”的创业经历,还得从1988年说起,当时集团副董事长魏应行在台湾当局“鸟笼”式的围堵政策,阻止台湾企业到大陆投资的情况下,冒着风险从台湾来到大陆,用300万美元,在北京、山东等地,创办了5个专门生产高级食用油和制作糕饼的企业,当他们预见国家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节奏会加快,方便食品会被人们更加关注的情况下,1992年,向市场推出一种全新的方便食品,康师傅方便面,随着祖国改革进程的加快,康师傅方便面也成为人们常常食用的便餐,顶新企业也随着祖国的发展节奏,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顶新集团 副董事长 滕鸿年: 目前,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它是取得第一品牌的一个领导地位。它的市场占有率,如果以包数作为计算的单位,我们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30%以上。我们在今年,从今年的1月到9月,也就是前三季的部分,在中国的大陆我们取得了将近有7亿,7个亿美金的营业规模。
记者∶那么,顶新的发展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顶新集团 副董事长 滕鸿年:我想这个内内外外的因素,应该是很多的原因夹杂在一起,首先是国内的改革开放,造成整个市场上一个蓬勃的一个发展,那我们有幸能够在我们中国经济最腾飞的时候,能够一起来参与,机遇非常得好,另外我想顶新这十年的在国内奋斗历程,它是一个夹杂着努力、努力、再加努力的,一个奋斗的历程。
顶新的成功,给想要到内地投资的台湾同胞们,吃了一剂定心丸, 1993年前来北京投资的台商只有700多家,到了今天北京台资企业上升到今天的1800家。投资的行业也由开始单一的饮食、娱乐业,发展到今天的17行业,47个种类。在展厅中部,育青食品展台内的企业代表,以独特的促销方式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1993年,到北京投资的黄梅?先生,就是看到了顶新企业在北京发展的良好趋势,因而创立北京育青食品企业,以一根小小的育青肠,占据了北京市场的一席之地。
北京育青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董事长 黄梅村∶我们是1993年初就到了北京,当时总投资大概是差不多一百二十万美元吧。当时产品主要就是有三种,第一我们育青肠、我们育青猪手,还有部分其它的产品,现在我们已经达到六十多种品种啦。我们现在应该也差不多也到七百五十万美元了吧。同时我们的职工当时也就30几个人,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将近600多人。
在这次展览会上,宏基电脑、北京联宝公司等在京台资高科技企业,不仅展出了他们新研制的硬件产品,也展示了一些新型应用软件。长期从事高科技产品研制的英业达集团,就在展览会上推出了网络英语。按照他们的说法,他们推出的软件,是对传统英语教育的一次革命,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英业达集团是怎样对传统英语教育进行改革的呢?
英业达集团北京分公司 经理 张东华∶这个英语直通车,就是以前我们在学校里面学英文,可能从初中、高中,一直到大学,学了十年的英文,但是你讲不出英文出来。那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在传统的学校的教学方法里面,老师是从单字、字母、单字、发音、文法,这样一步一步教上来,可是我们来看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在讲英文的时候,我们讲的是句子,包括我们现在讲普通话也是一样,我们讲的都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是说去讲一个单字或者讲一个文法,那以前在学校的老师,他没有办法用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办法教句子。比如说同一个英文,它可能有两种不同说法,所以老师他没有办法判断。但是现在新的科技,高科技已经有办法把这个句子的方式用机器的方法,可以判别出来。这个正是我们现在发明的这一套英语直通车,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英语直通车上面,你可以直接用句子来学英文,我们在这个英语直通车上面,已经申请了大概有十几项的这个专利。我们的网站是www. Englishfree.com..cn,大家都可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24小时可以不间断地上来学习英文。我们要强调,就是说如果你能够60天不间断地学习这个英文,来这个英语直通车,学英文的话,那你就可以把我们在英语直通车上面,所摆放的这个四千多个句子,你可以把它弄到滚瓜烂熟,这样你的英文就没有问题。
在这次展览会上,从台湾专程到北京来参加展览会的台湾企业,是这次展览会上一个新亮点。来自的台湾福华大饭店经营者,在展览会上,就以他们“想在顾客之前”的服务理念,吸引着从内地去台湾的客人。
台湾福华大饭店 市场研究公关室 协理 薛志民∶我想最重要就是,将我们在台湾的福华大饭店,是怎么样经营的政策,怎么样提供最好的全方位服务,提供国内的参访团或者是交流团,到台湾去的时候,那一定要住在我们的饭店,那其实就是福华大饭店在台湾,目前总共有五家商务饭店,三家的休闲度假饭店。其实福华饭店本身,又特别是以餐饮方面为著称。我们也希望就是说借着这一次展览会,提供我们的信息给国内的同胞,也希望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任何团体,任何交流活动,来到台湾之后,一定要住我们的福华饭店,我们愿意提供最好的服务,给我们国内的同胞。
此次展览会上,从台湾专程来参展的企业一共七家,台湾的金门高粱酒和阿里山乌龙茶是第一次到祖国内地来展出。谈到他们参展的感觉和目的,台湾一丰茶园经理利展丰先生告诉我们。
台湾一丰茶园 经理 利展丰∶感觉这边的人们很热情,但是我也是把台湾阿里山比较特殊的茶带过来,那我也想说带一点真正很道地的东西,让我们这边的朋友能够欣赏,能够品尝到台湾最近所发展出来的一些制茶,新的制茶的产品。
在展览会上,阿里山乌龙茶以形状、香气、色泽、滋味,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购买。但是一谈到茶叶的运输问题,这位经理的脸,马上沉了下来。
台湾一丰茶园 经理 利展丰∶很困难,因为要一点点,一点点地拎过来,又不能说大大方方的,那这个时间要花很长,最少都得20天以前,就要处理,所以在运输上我们也很怕这个,因为在气候问题会影响到我们的品质、质量。
享誉国内外的金门高粱酒,也和阿里山乌龙茶一样,是费尽周折,才参加了这次展览,为此参展商,在他的背景牌上写下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醒目标语。
金门高粱酒销售商 林武能∶因为从金门到福建,船运的时间,只要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就能够报关,到港报关,甚至提货。如果是还没有“三通”的话,从台湾到香港,航运时间至少七天,基本上就要七天,简单说,时间就是金钱吗。
记者∶那你们这次的酒是怎么进来的?
金门高粱酒销售商 林武能∶这次我们的酒一样是从台湾出货,转程香港,再转到厦门,然后拜托货运公司再送到北京来,所以非常麻烦,托运时间非常麻烦,而且费用也相当的昂贵,时间上,还有一些货品的损坏率,都会相对提高,所以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尽快 “三通”了 ,对我们非常有帮助。
无论是福华大酒店所作的举动,还是阿里山乌龙茶和金门高粱酒历经的困难,都反映了台湾民众,渴望在经济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愿望。
庄头北合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 曾志明∶我们是看好这个前景的,国内的话整个市场的展望,每一年成长都很快速,像台湾的话大家也晓得,最近的话在经济比较不景气,所以我们对这个国内的市场,我们绝对看好这个市场。
在展览会期间,记者专门就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台资企业将和内地企业一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就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参展的台商,这些台商对未来经济发展,都充满了信心。
滕鸿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应该是机会跟风险都有,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一个挑战,但是我们很乐观的去面对这样一个挑战,因为以国际的食品大厂来讲,它并不是在明年中国正式入世以后,它才来到中国,其实以中国目前的竞争状况来讲,所有的国际型大的食品厂,早就在今年以前,都已经进入到中国大陆来了,所以在过去这几年,我们顶新在国内的努力,它其实就是一个所有国际大的食品公司,在中国的一个经济舞台上的一个共同表演。
中国良机集团北京分公司 总经理 黄和江∶进入WTO之后,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北京良机是在东南亚是第一大的产品(销售商),我们年销售量大概是,光是我们冷却塔来讲,差不多有四、五千万。对冷却塔来讲厂商也很多,北京良机有个好处,我们有一个科研的单位,我们最近又研究出来一个“科塔”,国内就是比较重视环保,噪音,包括漂水,我们这个塔,它第一它没有噪音,第二它的漂水,可以讲是“零”漂水。
黄梅村∶国内(大陆)市场很大,所以每个人都可以取得他一定的份额,所以我相信,竞争只是在,让我们的质量上,我们的口味上,会更加油、更努力地工作。至于今后的前景,我是认为因为经济发达,收入大家也都增加了,所以对“食”的生活,也会比过去更加讲究,我们是往这方向在发展着的。
为期四天的京台商品展览会已经结束了,当我们向组织者问起这次展览会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时候,北京台资企业协会的秘书长陈国原告诉记者。
北京台资企业协会 秘书长 陈国原∶今年2001年,是十年来的第一次,比较有系统的,比较有组织性的,把台资企业的产品给推荐出来,让还没有进入大陆的台商了解祖国,我们大陆的整个经济建设环境的重大的发展是怎么样,他的内需市场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这一点当然取得我们预期的效果,这个很重要,为以后的一个引进来或我们走出去,做了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桥梁工作。
主持人 结束语∶观众朋友可以说,2001年京台商品展览会是北京台资企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展览会上展示的琳琅满目的2800多种商品中,大到汽车、计算机,小到圆珠笔、方便面,可以说都是北京台资企业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发展的一个佐证。(编导:国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