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汪朝晖: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海峡两岸》节目。经过近两个月的谈判,6月29日,新的港台航约终于在台北签署。在新航约中,备受关注的航权究竟是如何分配的?港台航约的谈判模式是否能为今后的两岸“三通”提供借鉴呢?两岸的专家学者谈了他们的看法。请看记者的报道。
解说:6月29日晚上8点30分,港台航约谈判终于有了结果,港、台双方签署了《有关港台之间空运安排》,双方各增加第三家航空公司参与经营。台湾方面,除了原有的“华航”和“长荣”之外,新增加华信航空公司经营客、货运业务;香港方面除了原有的“国泰”、“港龙”之外,新增加了华民航空公司经营货运业务。新航约从7月1日开始生效,在航班上的具体分配是:客运方面,原来港台双方每周各121次航班,现在双方增加到153次,增幅近40%。其中,台湾长荣航空公司每周增加24个班次,加上原有的16班次,“长荣”的客运航班就达到40个班次。台湾华信航空公司分配到每周8次客运航班。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保持原来的每周105次客运航班。货运方面,“长荣”拿到了每周600吨的货运量,“华信”分配到100吨的货运量,“华航”没有增加新的额度,仍然是300吨。这样,在港台航线上,台湾方面总的客运航班达到每周153个班次,货运有1000吨。另外,在2003年和2004年,“长荣”和“华信”的货运和客运业务还将有所增加。香港方面也有相应的变化。对于港台新航约的最终签署,两岸人士都给予了肯定。
台湾民航部门负责人 张国政:我想他们会以最快的方式,来完成、来营运,这对我们台港以及我们赴大陆经商也好、探亲也好,我想,会有正面的意义。
台湾东吴大学 教授 石齐平:总的来讲,我觉得这样一个结果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任何市场都需要竞争,过去最早的时候是只有两家,“华航”跟“国泰”,现在增加到4家,现在又增加到6家。增加的家数多的话,就比较能够打破联合垄断的局面,对于消费者,对于台湾、跟大陆、跟香港的旅客来讲,也应该是值得欢迎的一个结果。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朱磊:我觉得这次台港航约谈判能够达成结果,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能够达成结果而没有断航,这个就是一个很好、很有利的消息。如果这个断航了之后,对于无论是航空业者、还是商业界人士,香港和台湾没法来往了,这个影响、损失都非常大的。现在有了这个结果,在航约旧约没有续约的情况下,新约得以签署,这个对于未来能够继续进行交流有很大的好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副教授 张植荣:这次谈判取得成功,应该说对两岸三地来说,不仅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应该是一个三赢的结果。它就对促进两岸三地之间的旅游和航运事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解说:在新的港台航约中,台湾“华信”的加入被岛内媒体称为是“大爆冷门”,因为一直以来,岛内业界人士普遍看好远东航空公司,而“远东”也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就积极争取加入港台航约,但是,结果却是没有积极表态的“华信”最终出线。对此,台湾民航管理部门表示,“华信”对政府的积极配合以及它的业务评分最高是入选的重要原因。
台湾民航部门负责人 张国政:对离岛的交通他们有充分的支持,另外就是营运方面,我们也认为他们的分数是最高。
解说:但是岛内媒体评论说,“远东”的管理和飞行安全情况并不比“华信”差,至于对偏远航线政策的支持,台湾另一家航空公司“立荣”也有积极作为。所以,新航约一经披露,“立荣航空”就表达了强烈不满,认为每次有重要航权分配时总是会忽略了“立荣”。而远东航空公司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则对这次落选表示非常遗憾。
台湾远东航空公司 公关部经理 曹冰莹:相关的政策上面的决定,我想我们并没有参与,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评论,不过同样的,就是说远东航空在配合台湾当局这部分的区域航点的维持,事实上我们也是亏损多年,可是我们也是积极地配合当局的政策在进行这样子的努力。我想,这部分,我们的努力跟我们的政策配合度应该也不会被忽略。不过最后的结果我想我们只能说尊重,不过我们还是蛮遗憾的。应该说其他的业界人士、有一些人士认为说,“华信”现在是“华航”的子公司,当然是觉得这样的判决是比较奇怪的。不过我想我们必须要尊重(结果),当然会有一点点疑问就对了。
解说:据岛内媒体提供的资料,台湾华信航空公司成立于1991年6月1日,由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及和信集团共同投资设立,所以定名为“华信”。1992年,和信集团撤资,“华信”就成为“华航”的全资子公司。目前,“华信”拥有员工658人,服役的飞机机型主要是波音737型、福克100型和福克50型,在东亚和南亚地区经营13条国际航线,岛内航线有7条。由于“华信”和“华航”的这种关系,岛内媒体评论说,“华信”的加入相当于变相地把航班额度给了“华航”。但是,“华航”方面却声明,他们与“华信”是两家不同的公司。
台湾中华航空公司 发言人 韩梁中:“华航”拥有“华信”90%的股份,这是事实,但是这两家公司所飞行的航线跟它里面的制度都是很独立的,“华信”有自己的机队、自己的飞行员,有它的管理阶层,它是很独立的一家公司,并不是说依附在“华航”底下。
解说:创建于1959年的台湾中华航空公司是目前岛内最大的航空公司,1993年在股票市场正式挂牌,成为岛内首家股票上市的民营国际航空公司。到目前为止,“华航”现有员工9000多人,经营超过40条客、货运航线,飞往全球近50个大城市,拥有波音、麦道、空中客车等各型客机共56架,另有13架波音货机。由于今年5月25日发生的空难事故,“华航”被冻结了新航约的航权分配。另一家担任台港航线主要飞行任务的台湾长荣航空公司是长荣集团总裁张荣发于1989年创建的,1991年正式投入运营。长荣航空现有波音、麦道等机型的客机55架以及货机机队,承担国际和岛内航线的客、货运输业务。
解说:近年来,由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港台航线的旅客量每年高达400多万人次,航班载客率为80%,比客运量第二的台美航线足足多出三倍,而这条航线的收入也占到“华航”年收入的20%。据估计,按照每个航班载客200人、每人的往返票价是8000元新台币计算,一年下来,即使每周只飞一个航班,在港台航线上也能得到8000多万元新台币的收入。新航约签署后,台湾方面每周的客运航班总计为153个班次,那么一年的总收入将达到120多亿元新台币。再加上货运方面的收入,港台航运这个“黄金大饼”自然吸引了台湾多家航空公司参与争夺。
台湾东吴大学 教授 石齐平:如果说台北到香港这个航线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航线,并不为过。既然如此,各方面争逐这条航线完全是可以理解的事情,这里面涉及到很多不仅是经济方面,甚至是政治方面一些利益。
解说:港台航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内容是约定港台双方在航线和班次中的分配。以前的港台航约每5年续签一次,最近的一次是在1996年6月12日签署的。到了2001年6月12日有效期届满之前,由于港台双方在谈判主体问题上没有达成共识,在台湾“陆委会”的授权下,2001年6月,台湾“民航局”与香港方面办理了第一次延约。此后,港台双方虽然有过几次非正式接触,但谈判主体的僵局始终无法打破。2001年12月双方办理了第二次延约,有效期延长至今年6月底。
解说:这一次的港台新航约谈判始于5月13日,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的代表与香港“国泰”、“港龙”两家航空公司的代表在台北举行了会谈。台湾方面仍然坚持改变以往民间对民间的谈判模式,台湾“陆委会”和“交通部”的人员也以官方身份介入,使原本预定一天的谈判在尚未进入议题之前就宣告破裂。5月24日,港台航约第二轮谈判移师香港,但是仍然没有结果,一直到6月29日双方才最终达成共识。
解说:社科院台湾研究所的朱磊先生认为,这次台港航约谈判,虽然有台湾官方人员参加,但是依然是以民间对民间的模式在进行。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朱磊: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这一点,一个是谈判主体仍然保持民间主体,以前台港航约是4家航空公司,这次谈判,台湾方面叫做“台北市航空商业同业公会”,这个是谈判主体,当然也加入了一些官员,但是他们也没有以官员身份参加,香港方面是两家航空公司,还是“国泰”和“港龙”参加谈判,它们都属于民间团体,就是说谈判主体是民间团体。第二点就是台湾方面参加谈判的官员是以代表团团员的身份来参加,这个也没有什么官方色彩,所以也不能认为是一种官方谈判。第三点理由就是台湾方面一度提出要签主、附约,主约涉及到主权这种政治性色彩很强的这些词汇,所以香港方面没有答应,最后签署的结果还是以一种单一协议的形式来签的,相当于还是只有附约,没有主约,从这点来看,也不属于是一种官方对官方的谈判。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看,它维持了一种民间对民间的模式。
解说:对于这次航约谈判的模式,台湾方面认为可以作为两岸“三通”谈判的参考。
台湾“陆委会”副主委 陈明通:这个有不同的法律架构,所以不必完全来比照。但是这个谈判模式如果有需要,也当然可以作为“三通”谈判的一个参考。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朱磊:不一定完全适用,但是它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不能适用的方面有很多了,比如说,两岸“三通”现在还没有确定航线,而台湾和香港之间的台港航线是早就有的,这个航线是早就存在的。像台港航约现在这一轮谈判等于说是上一轮谈判的继续,是属于续约的问题,两岸“三通”目前还没有谈判,它是属于一种新的东西。
解说:从台湾航空公司竞争台港航权的激烈程度看,两岸来往人员的确是台湾航空公司重要的客源。目前台湾同胞来大陆已有2400万人次,而大陆同胞到台湾也有40万人次。如果两岸实现“三通”,台湾航空公司的飞机就可以直接飞往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大陆也有很多人想到台湾旅游,有专家做过推算,如果每年有占大陆人口总数1%的人去台湾旅游,那就有近1300万人次,平均每天有3到4万人次,这相当于港台新航约实施后,台湾方面一周的客运量。
记者 结束语:新的港台航约不仅有两家新的航空公司加盟,而且在航班的次数上增加了近40%,这是为了适应两岸之间日益热络的人员往来和货物进出的需要。但是有专家指出,港台航约仅仅是港台之间局部的空运安排,如果两岸能够实现直接“三通”,如果台湾能够允许大陆居民赴岛旅游,那么,展现在台湾航运界面前的将是更为广阔的空间。感谢您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再见!(编导:汪朝晖、罗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