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首页     热点扫描     热点透视     李峰主持     录制大事记         



摇头丸把人摇向深渊


  主持人 李峰: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在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前夕,台湾基隆市警方宣布侦破了一起台湾贩毒团伙“黑吃黑”的海上喋血案。基隆市警方已经逮捕了8名嫌疑犯,还有两名主犯在逃,台湾方面准备委托大陆协助缉拿在逃犯。当前,随着毒品犯罪案件的增加,打击毒品犯罪成为两岸共同的任务。今天我们就涉及两岸毒品犯罪的有关话题,邀请到了两位专家,这位是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的所长郑继旺先生,欢迎郑所长的光临,这位是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徐清女士。欢迎徐女士的光临。

  解说:台湾基隆市渔船“福生三号”今年5月6日在台湾彭佳屿东北方海域起火燃烧,当时被认为是渔船机械故障起火。但是第二天,大陆福建渔船在附近海域作业时,打捞起两具尸体。经确认,这两具尸体是“福生三号”渔船的船长谢金郎和船员谢进聪两人。台湾警方验尸发现,两具尸体上都有弹孔,肺部都没有积水,说明是死后才落水。经过1个月的侦查,台湾基隆市警方于6月17日宣布,此案是一起贩毒团伙“黑吃黑”的凶杀案。“福生三号”渔船偷运了市价超过两亿元新台币的毒品,被另一贩毒团伙杀死“福生三号”船员后,劫走毒品。台湾基隆市警方逮捕了8名嫌犯,还有两名主犯在逃,台湾方面准备委托大陆警方协助缉拿。

  解说:近年来,一些台湾毒贩与大陆毒贩勾结,在大陆的福建、广东等省活动,制造毒品,偷运到台湾和大陆的一些地区。大陆的有关部门早就展开了稽查和打击工作,抓获了多起台湾毒贩制造、偷运毒品案件。

  主持人:看了刚才的短片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社会现象,就是两岸的毒贩在携手进行一些毒品犯罪的行为,可以说是日益猖獗,两岸目前毒品犯罪的基本现状是怎么样的?徐清女士给我们做一个简要介绍。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徐清:两岸的毒品犯罪有日益结合的趋势,据我们祖国大陆这边和台湾自己内部的一些统计,两岸的毒品犯罪跟两岸的黑社会是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像台湾一扫黑,一通缉黑帮分子,有些黑帮分子就逃到对岸。逃到我们这边主要是在广东和福建一带,他们又跟大陆沿海一带的黑帮分子互相勾结在一起,最主要的一个活动就是贩毒。所以我们说,从目前的状况来看,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增多,它也有一些负面的,负面的因素也跟着增长的趋势。它的表现就是两岸犯罪分子的相互勾结,进一步组织化,甚至有的时候,甚至利用两岸交流交往一些便利,日益开放的一些便利的条件,比如说“小三通”的实施。他们也利用这些便利的条件,便利他们自己的一些贩毒走私的活动。在这种状况下,两岸对毒品的打击力度都是加强了。在两岸海峡上面,也经常有一些,跟他们的海巡单位做一些海上的缉毒、缉私活动。所以我们说,虽然毒品在两岸来讲,因为它在国际上也是一个比较难治理,也比较猖狂的一个犯罪的现象。所以两岸在这个方面打击的力度,应该说是比较倾力而做。

  主持人:刚才徐女士介绍,实际上两岸在打击毒品犯罪的态度都是非常的鲜明,力度也是非常大。为什么还屡禁不止,它原因出在哪里?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两个因素,一个就是毒品的高额利润,诱骗这些毒贩,他可以铤而走险。第二个方面,它有比较大的消费市场,比如,像兴奋剂、摇头丸。年轻人认为用它是一种时尚,它有那么大的消费人群。这两个因素就刺激了它,这种东西泛滥的速度就比较快,比较广。

  主持人:郑教授,首先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毒品它是个什么样的定义?它的分类情况是怎么样?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毒品的定义,按照我们国家的法律,凡是能够形成瘾癖的物质或者药物,都算毒品。按照国际惯例是分成三大类,第一大类,我们讲麻醉药品,麻醉药品里面有鸦片、海洛因、可卡因、大麻,这个属于麻醉药品。目前我们国家主要就是鸦片和海洛因这两大类,在麻醉药品当中。第二大类,我们叫精神药品,精神药品有镇定催眠药,有中枢兴奋剂和致幻剂三类。我们国家主要是中枢兴奋剂这类。像冰毒、摇头丸,都属于中枢兴奋剂这一行列。摇头丸同时还有致幻作用,也属于致幻剂,所以它又是兴奋,又是致幻。它的毒性应该比冰毒更厉害一些。

  主持人:刚才您介绍了很多毒品的种类,据您的研究表明,目前对于两岸来说,危害性最大的,社会危害性最大的毒品是哪一种?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台湾主要是兴奋剂滥用的问题。所以我们大陆这方面目前为止,还是海洛因是个主要的滥用人群。近几年,从1998年以后,兴奋剂增长的速度比较快,比海洛因吸毒者(人数增长)要快,增长要多。人群主要是青年人,比较广一些。

  主持人:徐女士,据您了解的,在台湾社会,危害性、普及性比较大的毒品是哪一类?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徐清: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还是摇头丸占了它毒品市场的主流。摇头丸是五、六年前,从欧洲国家流过来的。泛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到1998年的时候,台湾当局就把摇头丸作为禁毒的主要的目标,但是屡禁不止。它泛滥的程度到底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有一个数据,是它查禁的,查封的摇头丸的数量,在2001年,2001年光上半年,台湾相关单位查封的摇头丸,就达到了1.4万公克。这1.4万公克,相当于1999年,也就是前年半年的量的三倍。台北市做过有关台北市的中学生,高中、初中学生,他吸毒的一个问卷调查。当时他是发了3000份问卷,其中有2.5%承认自己曾经吸过毒,包括摇头丸。按照这个比例推算的话,光台北市的中学生就有6000名摇头族。所以这个数字,如果扩及到全台湾,再加上这些没有承认的这些,暗中吸毒的这些,我觉得这个数量在青少年里面是相当庞大的一个族群。

  解说:一到暑假期间,台湾的许多青少年就流连于网吧、舞厅等场所。在这里摇头丸等毒品非常盛行。台湾警方针对这一情况,经常在午夜时分,对网吧、舞厅等场所,进行突击检查。在这里,台湾警方经常能搜查到摇头丸和大麻烟。这里聚集的青少年也是盲目跟随潮流,才会服用摇头丸的。

  台湾“摇头族”:吃了之后,会想吐。头会很晕眩,回家之后有时候会过敏。你回家睡觉,起床之后牙齿会咬得很紧。牙龈会很痛,下巴两边会肿肿的。

  主持人:从徐女士刚才介绍的情况,和台湾媒体看到的一些情况,也确实发现在台湾,摇头丸在青少年当中非常盛行。郑所长能不能给我们介绍摇头丸主要的一些成分是怎么样?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摇头丸实际上是在冰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冰毒就是甲基苯丙胺,摇头丸就是亚甲二氧甲基苯丙胺,实际上是在苯环上加了个亚甲氧基,发展成了摇头丸。

  主持人:郑所长,您认为,摇头丸的毒性,和其它毒品相比,它是不是具有毒性比较小,或者是还有其它的什么原因会吸引青少年?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摇头丸,社会上传的,毒性比较小,是一种误传。摇头丸的危害,应该说比冰毒更强一些。冰毒只是兴奋,摇头丸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个致幻作用。很多人大量服用,一次就可以造成他的心脏骤停,因为他过度兴奋以后,他的心脏承受不了。造成心脏破裂,有在舞厅上死的病例。还有一些,造成其它一些潜在的疾病的发展,比如,有些血压不高,平常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在运动场上,就是比如跳舞、蹦,到最后晕倒的,因高血压休克的都有。还有一些,就是长时间服用,因为长时间,这些毒品,实际上杂质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杂质什么都有,毒贩他为了高额利润,什么都有。所以很多人用完这以后,慢慢变得很消瘦。因为一个是它本身有抑制食欲的作用,再一个这些杂质对身体的危害,这种就不好再预测它,比如说,对肝脏、心脏、对肺部都会有一些明显的损害。重要的还是对脑部,长期服用以后,人变得比较迟钝,他兴奋过以后,他就会昏睡。昏睡完了以后,他这样周而复始地下去,慢慢他这个大脑的智商慢慢就会,脑细胞萎缩。

  主持人:刚才徐女士介绍,台湾吸食毒品的很大一部分人群是集中在青少年,尤其18岁左右的青少年。您认为,实际上他是利用了青少年的一些心理,他愿意去尝试一些新鲜事物,也没有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您认为根据青少年的这种特点,应该从哪些方面帮助他们拒绝毒品?

  社科院台湾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徐清:我觉得,这个从青少年个人和整个社会要双管齐下,作为青少年本身来讲,一个首先,他要了解毒品的知识,一定要了解毒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它的危害是什么。只有了解了毒品的知识,你才能做到第二步,就是充分认识它的危害性,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的危害性。作为整个社会来讲,毕竟青少年他涉世不深,经验也不多,他自我的调控能力也比较弱。这个时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大工程来辅助他,这里面就包括一些,全社会对毒品的危害性的宣传、教育要加强。另外一个,家庭和学校一定对青少年加强一些这样的辅导和教育导正,给他们尽量提供更多的符合他们身心特点,求新求变,符合他们身心特点的一些健康的管道,让他们来释放压力,来宣泄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说,青少年戒毒、避毒、不吸毒,它不仅是一个,单单是一个反毒品的问题,我觉得它是整个的一套社会的整体工程。这个整体工程要做得好,有赖于社会的政治、经济长期、稳定地发展。

  主持人:青少年吸毒的问题不仅是一个个人的行为,更多的是刚才徐女士说的,是一个社会工程,社会要去关爱这些人群。郑所长,从您这个角度来说,从药物依赖性研究这方面角度来说,如果一旦有人染上了毒瘾,他应该怎么样去面对这个问题?怎么样去解除毒瘾?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 所长 郑继旺:一旦他吸上毒以后,他个人应该认识到,他只有彻底戒毒才是他的惟一出路。另外,也希望社会能给予他支持,特别是他的家庭不要抛弃他,在这个时候要给他帮助、给他支持,劝他尽快去戒毒。

  主持人:谢谢二位今天光临我们的演播室。有学者研究表明,两岸吸毒人群的共同特点是吸毒人员大多集中在18到28岁之间。应该说这个年龄层是涉毒的高危人群,因为他们正处在迈入社会的关键时期,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也乐于尝试各种体验。所以专家认为,抵制毒品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去尝试毒品。感谢收看今天的《海峡两岸》节目,下期节目,我们再见。(编导:罗怡)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