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周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创作随笔     精彩回顾         



峨眉山(上)


  1996年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专家登上四川省西南部的一座高山时,他们惊呆了。他们说这真是太美了,像刚刚沐浴后的少女一样。早在公元三世纪的时候,印度一位高僧宝掌,当他登上这座高山的时候也发出了“高凌五岳,秀甲九州,震旦第一山”的感叹。相隔了十七个世纪,古今的中外友人都对这座高山发出了如此的赞叹。究竟是哪一座山有如此的魅力呢?这座山就是位于四川省的峨眉山。很早以前峨眉山就叫‘峨眉天下秀’,那就是秀甲天下。峨眉山是道教的仙山,也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它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确定的,世界自然和文化的双遗产。也是著名的地质博物馆、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动物王国,植物王国。邓小平也给这个名山有一个评价。说它是文化型的风景名胜区。

  关于峨眉山名称的来历,有这样几种说法。第一个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他说峨眉山‘离成都千(百)里,然秋日清澄,两山相峙如蛾眉’。他这个蛾眉就用的虫字旁的蛾眉。第二种说法就是唐代的《楗为郡志》。它记载说‘峨眉山是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第三种说法就是说晋代的张华写的《博物志》。 他说是‘峨眉县城西部百里有牙门山’。后来这个牙门山就转音为峨眉山。

  如果说黄帝来峨眉山问道只是一个传说,那么考古发现则证明了,至少在黄帝同时期,峨眉山就已经有了人类文明。1965年秋,峨眉县第二中学的师生来到了位于城南的菜地劳动,同学们翻地翻出一块怪模怪样的石头,这引起了一位历史老师的注意,他把石块拿到文物部门鉴定,证实那是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双肩石斧。

  乐山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文化古城,地面、地下的遗存十分丰富。我们现在通过考古发掘,在沙湾的石灰岩溶洞中,我们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堆积,其中有猛犸、有剑齿象、牛、羊、猪、鹿等动物的骨骼堆积在一起。通过考察它是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存。不久,我们又在乐山的峨眉二中和四通区的城隍村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还发现出土了精美的双肩石斧和石夯。它已经生产磨制的十分精细,它证明了在四千多年前,这里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已经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它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已经达到了人类活动应有的阶段。

  在峨眉山周边约4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期的打磨石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铁制农具和石雕田塘模型等众多文物,这都说明在这一时期峨眉山人已在这片肥美的土地上开展了以农耕为主的早期开发。成书于战国时期的《禹贡》和西汉中前期的《孔子图经》对峨眉山都有记述,峨眉山成为中华民族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名山之一。

  峨眉山还是一座很早就获得名人雅士青睐的名山,《搜神记》中记载,周成王时羌人葛由骑木羊入山。春秋楚昭王时,楚国名士陆通入蜀来到峨眉山结庐耕食隐居,比中国最著名的大隐者陶渊明早了近一千年。

  在峨眉山里有一个地方就是祭奠陆通的叫歌凤台。它就是纪念陆通的。陆通本来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知识分子,他不满意楚王的朝令夕改,认为他是一个昏君,不愿意为他服务因此就佯狂不仕。不愿意,假装着疯了。所以人们就称他为楚狂接舆,他名字叫陆通号接舆、楚狂接舆。于是他就跑到峨眉山,从楚国的现在荆州地区到峨眉来隐居。夫妻俩就在自己耕田种地过生活,他曾经劝过孔子,唱了一个现代称它为凤兮歌。歌词是‘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亡者不可见,来者犹可追。’意思就是叫孔子你不要到处去钻营,就这个意思。他可能是中国最早的隐士之一。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写过这样两句诗:“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峨眉山的确是一座充满了仙气的名山。至今山上还存有三处著名的道教活动遗址,除了前面提到的九老洞、飞来殿之外,还有著名的纯阳殿。虽然这里今天已变成了佛教的寺庙,但我们在僧尼的引导下,在寺庙的后山找到了当年建殿的碑刻。明朝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时任四川巡抚的卫赫赢,为了供奉道教中享有盛名的纯阳子真人吕洞宾,在山上修建了纯阳殿,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纯阳殿又得以重新扩建。

  尽管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在峨眉山上也曾一度辉煌,但面对日益兴盛的佛教,在清朝康乾隆盛世以后,基本上退出了峨眉山的历史舞台。峨眉山佛教香火鼎盛,信者如云,据统计目前山上尚存的寺庙仍有29处之多。山上最著名的寺院,当数万年寺。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慧持大师在此开建普贤寺。唐僖宗光启三年(公元887年),慧通大师奉旨重建,改称白水寺,宋代又叫做白水普贤寺。

  宋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峨眉山僧人荗真奉召入京传法。这时皇后正好怀孕,太宗皇帝让他算一算皇后生男还是生女,荗真说:皇后将来一定会生个儿子。后来皇后果真产下一男孩,就是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太宗皇帝赵光义喜得贵子,为感谢普贤菩萨显灵,立即赐予了3000两黄金,派人铸造普贤菩萨铜像,安放于普贤寺。普贤菩萨头戴金冠,身披袈裟,端坐莲台,骑6牙白象,白象足踏四朵莲花。整座铸像高7.35米,重62吨。无论是铸造的历史、体积、重量还是工艺水平,都堪称“世界第一”。

  明朝万历27年(公元1599年),安放普贤铜像的木阁毁于一场大火,第二年朝廷拨款重建。重建的万年寺是一座穹顶四方形的建筑,不用一石一木,全部用红砖砌成,既没有主柱,也没有横梁,称为“无梁砖殿”。建成之时,正逢明神宗朱诩钧的母亲70大寿,明神宗为此亲笔题写了“圣寿万年寺”的寺名,并赐给“普贤愿王之宝”的金印,从此,这座寺庙改称万年寺。

  明朝末年,峨眉山的一位高僧游访缅甸,被缅甸国王尊为国师,受赐贝叶经一部。后来,这位高僧又到了斯里兰卡,请回了迦叶尊者的佛牙化石。如今,贝叶经、佛牙化石和明神宗朱诩钧御赐的金印,并称万年寺“三宝”。

  普贤像有60多吨重,有7米多高,而且这个像还要放在那么大的一个白象上面。这个工艺非常精美的,现在我们都感到很奇怪到底它是怎么制造、浇铸怎么浇铸。据说是在成都浇铸完了以后分部分驮上山来的。然后驮上山来再焊接,那么这里面有三个谜,怎么样铸造的至今是一个谜。第二,是怎么样搬上山的。第三,是怎么焊接的,而且现在看起来,看不到焊接的焊痕。这为我们研究古代的冶金学、铸造学、焊接学提供了非常好的样本,但是目前还是一个谜。

  从整体的历史文化来看一部一部的文学佳篇,是让峨眉山名声远播的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 周恩来留下了一幅《峨眉山月歌》的墨迹。那是五十年代,周总理在考察三峡的时候,当时贺龙同志是西南行政委员会的负责人,招待他吃了很多的酒。当天晚上周总理在轮船上睡不着,他就爬起来叫工作人员拿了很多宣纸来,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每人写一幅条幅。其中就写到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那个墨迹是很潇洒、很舒朗的。周恩来一生只醉过三次。第一次是在重庆谈判的时候,为了替毛主席喝酒,第一次喝醉了。第二次是在抗美援朝,我们的志愿军全部撤回来的时候,为了胜利的喜悦喝酒。而第三次为峨眉山醉书峨眉山。

  峨眉仙山恐怕和诗仙李白是最有缘的了。在李白传世的千篇诗文中,涉及峨眉山的就有20多首。李白曾经在峨眉山游历,一游就是半年之久。他的著名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和“可以横绝峨眉巅”,表达了他一生的仕途坎坷。他还写了许多诗篇,抒发了诗人对峨眉山深情的怀念,其中“峨眉山月歌”就是最动情的倾诉。

  李白那首千古绝唱“静夜思”这样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第三句“望山月”不是笔误,这首词在明代以前的各种版本都是这样,到了清以后才将“山月”改为“明月”了。《李白传》的作者安旗先生认为,李白举头望的“山月”指的就是峨眉山的山月,峨眉山是那样的令诗人魂牵梦绕。

  峨眉山万年寺的白水池中,有一种青蛙,叫声悦耳,酷似琴声,当地人称之为弹琴蛙。弹琴蛙的来历就缘于李白在峨眉山的一段动人传说。李白一生与僧道有不解之缘,他来到峨眉山后,在万年寺遇到一位叫广浚的和尚。广浚和尚不过三十来岁,不仅懂诗,更善抚琴。他有一把绿绮,是老师传下来的,是人间罕见的宝物,和尚十分珍惜,有嘉宾才弹,有知音才抚。李白能诗、会剑、懂琴,性情豪放,很快与广浚结为挚友。白天他们一起郊游,晚上李白则听广浚抚琴,悠哉、乐哉。琴声被水中的青蛙听到,叫声竟像了琴声,一直叫到今天。李白为这一段友谊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音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司马玄空的人,他模仿猴子的动作编了一个峨眉通臂拳,猴拳,相当于猴拳。少林武术应该说是佛教为主创造起来的,武当派主要是道教发展起来的。唯有峨眉派的武术,是道家和佛家共同在长远的生活过程中结合,创造的。南宋建炎年间有个白云禅师,它写了一部《峨眉12桩》。初步把峨眉派武术的理论总结了一下。再往后一些时候,有个德源长老,他写了一部《峨眉通拳》,这部书学术界基本上把它认为是峨眉派确立的一个标志。

  因为峨眉山山高,气候和土壤都有垂直分带,所以它在山谷底下是亚热带气候,到山顶上可以到偏寒带的气候。植物根据高度的不同就有变化,底下是满山的蕨类、青苔,往上去就是阔叶林,再往上去是针叶林,再往上就变成了高山草甸。这个地方的气候湿润,温度既没有极寒,也没有极热,植物大概有三千多种。在峨眉山发现的独特的一些植物,以峨眉山发现的植物作为模式标本,正式发表的就有一百多种。其中还有两种是以金顶为名的。

  中国古代的地理著作《山海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神话故事,说的是有位名叫麻姑的仙女,有人问她:“芳龄几何?”她回答说:“我也记不清楚了,只看见汪洋的东海,三次变成了桑田。”从此便有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用沧海桑田来说明峨眉山的地史演变再恰当不。

  约在8亿年前,峨眉山四周还是一片大海,这时震撼我国南方的晋宁运动发生了,炽热的岩浆从海底冲天而起,冷却成了坚硬的花岗岩,将峨眉山从海底托起,成为她今天的“金刚座”。大约在6.9亿年前,峨眉山这块立足未稳的小洲沉入海底。从距今4.4亿年到2.7亿年的时期,峨眉山由于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再次隆起。大约在2.8亿年前,一次海侵又使峨眉山化为沧海。距今2.5亿年以后,经过华力西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峨眉山第三次突起,终于成就了今天巍峨雄峙的景观。在峨眉山四处发现的众多水下古生物化石,向我们诉说着峨眉山三起三落,三落三起,历经沧海桑田的地史变迁。

  峨眉山从辽阔的成都平原拔地而起,万佛顶海拔3099米,相对高差2600米,雄伟的山体景观、秀丽的植物景观和神奇的气象景观交相辉映。主峰金顶绝壁凌空,高插云霄,向西可远眺皑皑雪峰,向东可俯瞰茫茫平川。中、下部山区峰峦叠嶂,草木繁盛,飞瀑流泉,风光秀丽,一路晨钟暮鼓声中,可以观赏亚热带、温带、亚寒带至寒带的不同景观。大自然的伟力和人类文明的妙笔成就了这座“天下名山”。我们更应该加倍珍惜她。

  峨眉山有了佛教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渗透,它在自然形态逐渐地演变为有仙气、有灵气、有生气、有魅力。峨眉山是一座伟大的地质博物馆,又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园,是非常独特的。今天能和几位嘉宾沿着这个历史的脉络,梳理了一下峨眉山的成名史。但是在这期节目当中,我们可能更加偏重的是峨眉山的丰富的知识的积累,和更深厚的知识文化内涵。在下期的节目中,我们将近观峨眉山,一起去看一看峨眉山的真面目。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