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指南 |  新闻频道 |  财经频道 |  文娱频道 |  体育频道 |  生活频道 |  国家地理 |  西部频道 |  广告频道

本周内容     栏目介绍     主创人员     创作随笔     精彩回顾         



丽江古城


  你去过丽江吗?假如说你没有去过丽江的话,别人会替你感到很遗憾。假如你去过丽江的话,那么两个人就找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大家会说出很多关于丽江的独特感受。丽江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而且非常美丽的地方。首先它有非常古朴的古城,小桥流水人家,非常安逸。每户人家都坐着纳西老奶奶,在那儿编织自己的衣物,一派祥和的景色。

  丽江之所以出名以及纳西族现在知名度那么大,除了自然之美还有文化的因素。自然美丽,一个是由于纳西族长期居住在横断山脉流域,所以它具有特殊的在这种自然生态里面孕育起来的一种文化生态。这种文化生态和自然形成很密切的一种关系,保护自然,对自然进行审美,把自然审美升华到一个很高雅的文化层次,把它体现和保存在丽江古城里面,所以我们在听惯了都市的喧嚣,被都市污染得晕头转向以后,我们还能找到这样一个宁静安祥的世外桃源,这可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在丽江地区境内的泸沽湖,那里面居住着纳西族的另外一个支系叫摩梭人,摩梭人到今天为止,还保留着他们非常浪漫的爱情生活。这种古老的和现代的婚姻形态,交织在一起的婚姻的变体形式,引起很多游客、记者和旅游者的青睐,所以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还有过去美国的洛克,和俄国的顾彼德,这些国外的学者,在国外宣传纳西文化,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很深厚的基础了,所以这也是吸引游客到丽江来的原因。

  由于古城坐落在西北方向狮子山的怀抱里,东北方向的金虹山和象山挡住了玉龙雪山的寒风,使得古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秋温爽,年平均气温12.6度。从地图上看小城分为三个部分,城北以四方街为中心,元明清以来一直是繁华商业区;城东曾是清代流官府衙,现已荡然无存,只留下文庙和武庙;城南土司木府,是小城的政治经济和权力的象征,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弘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官邸。古城曲折有致的古老街巷,把一座座古朴民居连成一片,形成了主街伴河、小巷临水、跨河筑楼的独特景观,构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空间。

  在很多的写丽江的文章当中,用的概率最高的词,可能是这样一个词叫“错落有致”。我想是跟什么错落呢,是以山水而错落,跟自然而错落的,谈到了水,因为刚才也有人讲到,小桥流水人家,水在丽江城里面是一个重要的角色,那种水非常清澈,不多 ,但是显得非常充盈,所以让人有一种很净化的感觉。水是从从玉龙雪山来的,玉龙雪山是纳西人的神山,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是祭这座山的山神,三朵神,同时祭的是这座神山。另外讲到水,可以说丽江古城,还有丽江坝的所有水源都跟这座雪山有关。这个古城的水追根溯源的话,它的数百个水源,包括丽江的湿地,拉市海的水,都跟雪山有关。雪的多少决定着古城丽江水的多少。实际上它是纳西人的衣食之源,所以这座雪山,不仅是滋润了纳西人的心灵,塑造了心灵,而且以它源源不断的水使这个古城有灵气,可以说没有玉龙雪山,也就不会有这个古城,它的灵气赋予古城的生命。玉龙雪山融化的雪水,汇合黑龙潭泉水,构成的这条玉河是古城的水源。纳西人称它是公龙吉,意思是像马帮赶路一样,滚滚流淌的河水。玉河水在古城的入口,分为三支干流,中河是自然形成的,也是水系网络的主干流,西河是木氏土司在元代开挖的,由于西河所处的地势较高,它的支流域面积较大,东河是清雍正年间,改土归流后开挖的。流域面积不大。三条主干小河,走街过巷,穿墙过屋,形成东北高西南低,呈缓坡状的水系网络。小巷人家既可以枕河而居,又可以依山而住。家家门前流活水,户户垂柳拂屋檐,粉团花红引蝶来,雪山倒影映渠面。整个古城虽在高原之巅,却不乏江南水乡的景致韵味。

  茶马古道是唐宋以来由西南各民族的马帮经营普洱茶及土特商货而形成的一条商贸古道。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滇西北的崇山峻岭中默默地赶路,他们不仅带来了商品,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丽江古城是内地经过拉萨,通往印度、尼泊尔、西亚等地的必经之地,又是滇藏贸易的交汇点和贸易集散地。丽江是茶马古道入藏的起点,云南段的终点。背风向阳、地势开阔,便于放马和休息,自然成为马帮宿营和贸易的理想之地。于是形成了以四方街为中心的“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商贸集市。

  纳西民居一般是两层的纳西骑厦楼的建筑,主要是“ 三房一照壁 ”和“四合五天井”的格局。正房较高, 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的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院中的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鲜花四时不谢,白墙黛瓦,木架土墙,屋顶都用筒板瓦覆盖。所有的瓦都是灰色的,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依照汉族的传统建筑样式,房檐角落处稍微朝上卷起,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端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抗震能力,屋基采用石头砌成,使房屋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木府坐落在丽江古城西南面的狮子山下,坐西朝东。是纳西族历代木氏土司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又是古城的政治文化中心。现在我们看到的木府,是今天的纳西人在1997年按照明代的木府原样修复的。明代曾是纳西族历史上一个辉煌发展时期,由于木氏土司深得明王朝信任和器重,木氏土司积极引进中原汉族的文化和建筑艺术,请来了内地的能工巧匠和当地的建筑工匠,建成了这座气势恢弘独具中原风格的木府建筑群。

  据《丽江府志》记载,木府建筑层次分明,布局严谨,殿堂巍峨。在369米长的中轴线上,依次设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和玉音楼,中轴线的最顶端是道观三清殿。两侧房屋,星罗棋布,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照北京紫禁城而建,让人可以想象当年木氏权倾一方、富可敌国的威仪。木府虽有中原王者的气度,可是每当有朝廷钦差到丽江时,木氏土司都不敢将他们迎到木府里去,就连当年木氏土司木增邀请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没能进入这座侯门。徐霞客只得从象山脚下的五凤楼远望木府,“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制,故不于此见客云”。他惊叹道“宫室之丽 ,拟于王者”。如果从狮子山上极目下望,那种以皇城为范本的建筑风格,和古城朴质的民居形成鲜明的对比,苍苍茫茫,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 返回 -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