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关爱·鼓励——记沈浩家属与新闻记者见面会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8日 09:2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专题:本色村官沈浩

  近10天来,中央新闻媒体对沈浩事迹进行了连续报道,一个“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的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日渐清晰。

  对小岗村的群众充满深情,有一颗拳拳之心,对亲人充满爱意,有一颗眷眷之心。沈浩离家但不舍家,念家但不恋家,既为大家又爱小家。这样的深情既令人潸然泪下,又让人肃然起敬。

  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们和有关工作人员,时时牵挂着沈浩的家人。1月12日傍晚,趁沈浩妻子王晓勤、女儿沈王一来京的机会,大家组织了一场特殊的见面会。

  “在厨房做饭时,好像他还等着喝我煲的汤;在阳台晾衣时,好像还看到他躺在床上休息……”丈夫离开的日子,妻子王晓勤看着媒体的报道,丈夫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

  90多岁的老母亲已然知道儿子走了,那个时常轻拢母亲白发,在耳边讲讲贴心话,用身体给母亲暖脚的儿子走了。凝噎、静默,而后是无尽的思念……恍惚中她还会拉着沈浩同事的手说:“乖乖,你在小岗要好好干。”

  “无尽的思念,永远的深情”,当沈王一和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们一起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时,看到自己童年一家三口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她的眼眶湿润了。

  近10天来,全国媒体集中报道了沈浩的事迹,沈浩事迹的手机报专刊覆盖了6000万手机用户,在人民网有600万、新华网有近400万的访问量……记者们也和沈浩的家人成了朋友。

  这是和亲人相聚的日子。《南方周末》记者潘晓凌专程从广州赶来了,《解放日报》记者邱曙东也从上海赶来了,采访沈浩事迹的记者又聚到了一起,为了一个约定。

  一个月前,在合肥采访她们时,哀恸中的母女讲述着无尽的思念,让在场的记者都流下了热泪,每个记者都走到沈王一面前,握着她的小手跟她认了“亲戚”,那时大家就约定,要在北京相聚。

  记者们送上各自登载着沈浩事迹的报纸和刻录着节目的光盘,还向沈王一赠送了小礼物。有的记者送出了温馨体贴的木梳、围巾,有的记者希望孩子用相框锁定和爸爸的永恒记忆。《农民日报》的老记者王景山赠送的是20个艺术家历经艰辛的传记,他说:“希望你看了,坚强地面对人生。”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罗建国激动地说:“沈浩虽然走了,但省财政厅就是你们永远的家。”

  小王一穿上了大家送的羽绒服,那是柔和的黄色,也是小岗田野里丰收的色彩,暖暖的。

  小王一频频向大家鞠躬。“爸爸虽然走了,但我收获了太多的爱。我要告诉爸爸,有那么多人关心我,我们一定会过得更好,让爸爸放心。”

  王晓勤说:“我替沈浩感谢大家对他的理解、关爱和支持。我想对沈浩说,你累了,好好休息吧,有空的时候,我和孩子去小岗看你。”老母亲在皖北老家守望着,开春,天暖起来的时候,她要去小岗,看看儿子,看看那片土地。

  在见面会的留言簿上,大家写下了美好的鼓励和祝福:

  父亲是灯,照亮你的人生;父亲是山,给你一生的支撑。

  ——《北京青年报》记者李彦春

  愿你的内心永远温暖、充盈、快乐,愿你的每一步前行都充满力量。

  ——《经济日报》熊丽

责编:陈昌娥

打印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边看边聊

验证码: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

CCTV.com - ERROR

对不起,可能是网络原因或无此页面,请稍后尝试。

本页面3秒之后将带您回到央视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