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央视评论】景区门票任性涨价,抢钱啊?!

央视评论_首页央视新闻 2015年06月23日 19:5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端午小长假,公众又关注起景区票价。有媒体做了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已有7个地方超过20家景区涨价,有的景区则变花样搞“打包加价”。很多景区的门票收入用在何处,也不明不白、没有对公众的交代。

  部分景区门票任性涨价,不是新鲜事。但在全社会正推进依法治国、本领域也有章可循的情况下,仍有景区这么任性,这就是新闻了。我们不仅要问三个问题:你这是抢钱啊?!还有没有规矩啊?!怎么能管住这任性啊?!

景区门票涨价早有法律规定

  先把规矩看一看。去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里,做了个定性的表述——“利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等公共资源建设的景区门票以及景区内另行收费的游览场所、交通工具等项目价格,要实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体现公益性,严格控制价格上涨”,“要进一步加强价格监管,坚决制止各类变相涨价行为”。

  看完基本态度和原则,再看具体的规矩。国家发改委早在8年前就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里面有“合理确定门票价格调整期限和调整幅度”的明确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三句话:第一,涨价有最高幅度限制;第二,涨价要提前跟公众说;第三,同一门票价格至少隔3年才能涨一次。

有法不依,景区为何如此“任性”?

  有了这么明确的规矩,为什么仍然有景区很任性呢?深层原因有三:

  其一,门票来钱容易,涨价的内在冲动仍很强烈。主要靠卖门票赚钱,是旅游业里最偷懒、最省事、最没技术含量的活儿。所以国内不少景区乐此不疲,把景区门票当成了“印钞机”,而不愿做慢工细活,去挖掘旅游的深度内涵。

  其二,执法监督不力。规矩摆在那儿,有人不执行,这既是这个“人”的问题,也是执法者、管理者的问题。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物价管理部门,不能只停留在发发文件、讲讲要求的水平上,还要投入力量去体现对规则的严格执行。我们不能因为眼前有部分景区仍在任性涨价,就抹杀各级物价部门多年来整治门票乱象的努力。但从实际情况看,确实在执行规定、处罚违反者上,还有不到位、不得力之处,还有明显漏洞。

  其三,某些地方领导仍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印钞机”方式挣钱,不仅对某些景区管理者是投机取巧之事,也让其背后的某些地方党政主管觉得“有好处”。除了少数人利用主管者的权力搞寻租,也有很多地方干部在稳增长压力下,对景区违规获得更多门票收入持默许态度,把门票任性涨价当成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完成政绩任务的灵丹妙药,完全不顾这是违法违规、旁门左道之举。

  中国的老百姓并非不通情达理。旅游景区如果经营成本上升,你合规合理涨价,没问题。但是某些景区这股任性涨价的做法,某些政府部门有章不循、漠视规矩的不作为表现,属于变相地、合谋式地从老百姓手里“抢钱”。这显然令人不能接受,更不应是全面依法治国时代里的常态。

  今后,再遇公众眼里的“任性涨价”,我们一起来追问三个问题:第一,这个景区是什么性质?它是体现公益性、由政府定价或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景区,还是纯商业性旅游景区?第二,这个景区票价制定和调整所要遵循的规矩是什么?第三,担负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是否尽到了责任?

  每次都把这三个问题问清楚、搞清楚,才能把某些任性的尾巴踩断、踩死,才能把有些眯着的眼睛撑开,让它“不睁眼,就换人”。

  文 / 央视特约评论员  杨禹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