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庆阳香包香飘海外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5年06月19日 15: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香包节期间,很多人都会搭建一个展位,一边现场制作,一边出售。

香包节期间,很多人都会搭建一个展位,一边现场制作,一边出售。

  央视网特稿(记者 王小英)这两天,走在庆阳市西峰区的街头,总能看到小孩佩戴香包,多数成年人则在手腕处绑花绳。

  在庆阳香包展上,各式各样的香包在这里展出,样式不同寓意也不同,外地人很容易挑花眼。端午节前佩戴香包,是庆阳的传统,如今这项传统技艺,也成了当地的名片。

  端午馈赠亲友的礼品

手艺人正在缝制香包

手艺人正在缝制香包

  香包俗称“荷包”、“耍活子”、“绌绌”,古时称为香囊。作为一种汉族民俗物品,人们按照剪纸的图样,在丝绸布料上用彩色的线绣出各种各样的图案,然后缝制成不同的造型,内芯填充上丝棉、香料,就做成一种小巧玲珑、精致漂亮的刺绣品了。

  制作、佩戴香包的历史在庆阳古已有之,发现于华池县双塔寺的一只保存完好、色艳如新的金代香包,距今有近千年时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宝石链香包。

  陇东民歌里唱道:“八岁学针线,十三进绣房。进入绣房绣鸳鸯,百样故事都绣了”。

  庆阳市民俗专家余振东告诉记者,佩戴香包的起始时间还不可考,但据记载,大夫歧伯曾携一药袋防疫驱瘟、禁蛇毒,开创“薰蒸法”。因歧伯生于庆阳,故此法在当地渐成习俗。

  后来随着社会发展,巧手农妇制作香包,成为馈赠亲友的礼品。香包不仅是端午节的重要装饰品,在其他很多民俗中也都有了香包的身影。余振东介绍,庆阳香包主要特点是粗犷、原始、古朴、神秘,具有黄土高原雄浑、厚重风格。

  古时的陇东婚事中,一般女孩十岁左右就开始学针织刺绣,到出嫁结婚时,已准备好了自己和新郎的绣衣、绣鞋、鞋垫等嫁妆。娶亲时将这些嫁妆绣品全盘摆出来,让来宾和亲友观看,叫做“摆陪房”。

  “刚过门的新媳妇,婆婆考验你的针线活好不好,绣一个香包便知道了。”53岁的杨雪琴说,“心灵手巧的人拿一片布、一根针简单几针就能做出一个。”

  农妇自发形成香包集会

绣品里,蓝色方块为药枕的组成部分,小小的图案中绣制了贵妇、马车、仆人等多个图案。

绣品里,蓝色方块为药枕的组成部分,小小的图案中绣制了贵妇、马车、仆人等多个图案。

  忙时干农活,闲时绣香包。在过去,香包本是庆阳地区农村妇女各个都会的手艺活。余振东说,过去最常见的样子,就是农闲时很多农妇坐在炕头做各类香包。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外出务工,做香包的人少了,想买香包的人多了,于是便有了市场。庆阳市西峰区文化馆馆长、民俗协会主席张震一告诉记者,很多农妇农闲时制作大量香包,到端午节前便挑到集市上出售。

  2000年前后,看到越来越多的农妇挑杆卖香包,西峰区文化馆便组织农妇,集中在一条街上专门展示和出售香包,并组织香包精品展等,评选精美香包。

  “香包图案的制作,很多都来源于生活。”张震一说,在图案选择、色彩搭配等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意,端午节前的这场展示会,让农妇有了交流的机会,还可以学习其它人的色彩搭配等。

  2002年,庆阳市举办了首届中国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来自庆阳市八县一区的农村巧妇齐聚一堂,自此这项节会便成了当地端午节前最热闹的集会之一。

  “在很多人心中,香包节就是另一个春节。”余振东说,端午节前,来自各县区的人像过节一样,外地客商也慕名而来,庆阳香包的名气越来越大。

  首届香包节上提出“香包的发展要走产业的路子”,此后,庆阳市做香包的人越来越多,香包买卖也越来越火,香包逐渐由一件馈赠亲友、寄托情思的物品,转化成一种产业模式。

  渐渐地,不少商家都瞄准了这块正待开发的市场,小小香包后面蕴含的无限商机开始彰显,越来越多的妇女纷纷“弃农从绣”,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在当地初具规模。

  香飘海外

一位姑娘正在制作大幅的香包刺绣作品

一位姑娘正在制作大幅的香包刺绣作品

  在西峰区锦绣坊文化一条街上,不足千米的街道,类似的香包公司不下10家。如今庆阳香包已远销海外,实现了从“炕头经济”到文化产业的华丽转变。

  “农妇做香包,时间较为随意,多数都是农闲时候才做。”张震一说,香包产业采用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活多的时候,从事香包生产设计的大户会将原材料交给同村的其他妇女去做,农妇农闲时可以赚钱,“农户”将加工好的香包交付给“基地”,然后由“基地”统一交付给专门的公司。

  根据庆阳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4年底,庆阳市有规模香包民俗文化产业公司203家,其中独立注册使用商标的公司就有14家。庆阳市以香包刺绣为主的民俗文化产品达20多个大类5000多品种,年生产产品900多万件,远销全国56个大中型城市及日本、欧盟、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业人数达到20多万人。

  但在蓬勃发展的背后,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张仁民也开始担心,乡下从事手工刺绣的人才越来越少,研究人才更是稀缺,庆阳香包刺绣正面临着手工产品被现代复制品取代的局面。

  为了解决刺绣人才断档,后继乏人的现实,当地政府经常选送民间美术工作者到中央美院、苏州刺绣学院等高等院校学习深造,以加强对庆阳香包刺绣品的挖掘、整理、提高。同时,还在一些职业中学开设刺绣专业,吸引一些初中毕业生学习刺绣。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