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上海张桂芳家庭

最美家庭2015央视网 2015年04月26日 09:2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86岁的张阿婆正值颐养天年的年龄,两个女儿多次要带阿婆到海外旅游,但都被张阿婆婉言谢绝。女儿不放心母亲,每天给张阿婆打6个电话,还将阿婆的床单衣物和阿龙的东西一起拿回家去洗,女儿知道母亲放不下阿龙,也参与了共同照应。

  86岁的张阿婆正值颐养天年的年龄,两个女儿多次要带阿婆到海外旅游,但都被张阿婆婉言谢绝。女儿不放心母亲,每天给张阿婆打6个电话,还将阿婆的床单衣物和阿龙的东西一起拿回家去洗,女儿知道母亲放不下阿龙,也参与了共同照应。

  张桂芳家庭,上海市黄浦区汉口路457号313室,家庭成员2人。家住汉口路福建路口,离外滩近在咫尺,但86岁的张桂芳已几十年没去浏览过外滩。她几乎天天守护着一壁之隔的邻居朱家,执着地做着一件事:把一拐一瘫、儿子又患精神病的两位老人,当作自己亲人,让他们无助的眼神中,闪现出对世界的希望。

  这是个老式大楼,两家人都居住在20平方米上下的空间,一开门就成一家。合用一个厨房,抬头不见低头见。

  而张桂芳与她的助邻对象朱之龙一家,关系更胜一家亲。

  1978年,张桂芳搬到此地。初来乍到,她就发现同一室号的邻居朱家十分不幸,一家三口,有瘫、有病还有残,简直不知如何维持生活。

  出于同情心,张桂芳留神帮朱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天天给朱家买菜、生炉子、打扫卫生。1984年,张阿婆退休,助邻也从“顺便”变为“专职”,全身心投入。1992年,朱家阿婆去世,张桂芳包揽起朱家父子的全部生活起居。她每天四五点起床,为朱家洗菜做饭,打扫房间,喂朱老伯吃饭吃药。天冷忙着拆洗、翻晒被子,空时织毛衣毛裤;天热擦席子、送凉开水等。

  朱老伯瘫在床上,她一天数次为老伯翻身、擦背、搧风凉,端屎倒尿,换洗尿布,从不嫌弃。1996年朱老伯病危,弥留之际拉着张阿婆的手说:“阿龙交给你,我死也放心了。”

  朱家阿婆阿公双双去世,59岁的儿子朱之龙,成了名副其实的残疾孤老。已67岁的张桂芳,像老姐姐一般照顾阿龙,吃药喝水、一日三餐、穿衣叠被,无微不至。

  2013年,阿龙发病住进了医院,张桂芳天天去看他。护工说:“阿龙除了淡馒头,其他什么也不吃。” 张桂芳说:“这不行,肉糜豆腐、鸭腿等,只要烧得酥一点,他会吃的。因为他牙齿不好。”

  护工调整了菜单,阿龙开始肯吃菜了。张桂芳还隔三差五买了小馄饨给他,照顾得细致独到。

  每天24小时,张阿婆总牵挂着阿龙生活,因阿龙是精神病患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失常行为,只要稍听到有动静,张桂芳马上过去探看。有几次张桂芳自己高烧,但仍坚持照顾阿龙吃药、吃饭。

  逢年过节,张桂芳总是先给阿龙烧年夜饭让他先吃了,自己才去女儿家吃年夜饭。但时间也不敢长,怕误了阿龙吃药。近年,她干脆带阿龙一起去女儿家吃年夜饭,这样才放心。

  张桂芳已86岁,是颐养天年的年龄了,女婿工作在海外,女儿心痛母亲,多次要带阿婆去海外旅游,都被婉言谢绝。女儿只能每天给母亲打6个电话,还将母亲的床单衣物和阿龙的东西一起拿回家去洗。母亲放不下阿龙,女儿也参与了照应。

  问到张阿婆为什么36年如一日照顾病残邻居,乐此不疲?

  “我是他家邻居,我想你是邻居,也会照顾他们家的。现在阿龙享受低保待遇,周一至周五还有街道送助老午餐,国家照顾是主要的,我才是次要的。”张阿婆的回答十分朴实。

  78岁的阿龙也懂感恩,在家中壁橱的四扇移门上,阿龙用粉笔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张阿婆照顾大事记”,依时间顺序,写着张阿婆的搬来,对父母的照顾,对自己住院的关照……阿龙不爱说话,却噙着泪花喃喃地说:“没有阿姨一家对我的照顾,我可能己死了好几回了。”

  张阿婆给阿龙缝着纽扣,她麻利的动作,热情的言语,看上去似乎比实际年龄小10多岁。张桂芳说:“助人为乐,越活越年轻!”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