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辽宁伊文兰家庭

最美家庭2015央视网 2015年04月26日 07:2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沈阳市政府举办西迁节239周年纪念大会上演出

沈阳市政府举办西迁节239周年纪念大会上演出

  伊文兰家庭,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新华社区帝景家园,家庭人口3人。这是一个抢救和传承锡伯族文化,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家庭。

  生活在新疆的阿吉肖昌和伊文兰伉俪,作为西迁锡伯族人后裔,为沈阳锡伯族同胞语言和文化的流失感到痛心。为协助故乡抢救和传承锡伯文化,2000年,事业有成的伊文兰夫妻放弃了新疆安逸的生活回到沈阳,他们要把锡伯族文化带回故乡。伊文兰夫妻在沈北新区兴隆台镇两所学校担任锡伯族舞蹈和语言的民族教师,他们扎根沈阳执教15年来,组织实施的教学内容填补了锡伯族语言、文字、文艺、民俗、服饰等五项空白。

  伊文兰编排的《哈巴舞》、《蝴蝶舞》、《蝴蝶与少年》、《阿吉妈墨贝伦》等少儿舞蹈,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国第三届艺术节、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等。原生态歌舞《喜利妈妈的传说》获辽宁省少数民族文艺调演金奖。

  伊文兰的丈夫阿吉肖昌,是西迁到新疆察布查尔县锡伯族的第九代后裔,是一名诗人、舞者以及舞台服装设计师。当肖昌老师把久违的锡伯族文字写在故乡的黑板上,当他用源远流长的古老语言和孩子们交流时,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但是不久,新鲜感一过,学习语言的艰难让孩子们失去了兴趣。伊文兰夫妻开动脑筋,编写了《锡伯族字母歌》,将锡伯族古老游牧狩猎生活的图画故事融入教学之中,通过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为孩子们学习本民族语言提供了简便方法。现在,一周一次的锡伯语课,气氛活跃,形式生动,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

  由于锡伯族服装、乐器在沈阳失传已久,伊文兰夫妇只有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民族服装和乐器。阿吉肖昌在课堂上拉起他研制的锡伯族特色乐器鹿头琴,音色低沉苍凉,别有韵味。他指导的鹿头琴演奏乐队,还荣获过全国少年组器乐专业三等奖。

  “慕客登少年艺术团”(“慕客登”锡伯语意思为“盛京”),也是在肖昌夫妇指导下成立的。艺术团曾多次参加少数民族文艺演出比赛。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主办的少儿演出和晚会中,兴隆台锡伯族学校的孩子们也屡次亮相表演。伊文兰夫妻也被称锡伯族同胞称为传播民族文化的光明使者。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