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福建宁德蒋玉珍家庭

最美家庭2015央视网 2015年04月25日 20:4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999:过年前,边防所官兵上门慰问“依姑”。

  蒋玉珍家庭,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海岛乡宫东村下广桥133号,家庭成员2人。

  蒋玉珍是宁德支队霞浦边防大队西洋边防派出所炊事员。边防所地处海岛,四面环海,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蒋玉珍22岁起为边防官兵做饭,一做40年。她怀着对部队的一份特殊感情,把军人当亲人,视部队为家庭,成为战士的贴心人,被誉为不在编的“老边防”。

  1973年,西洋边防派出所还只是一个边防哨所,住的是土坯房,没有电,吃水要去山上挑。因为没有炊事员,官兵们每天出海巡逻回来,吃的都是冷饭剩菜,许多人不是营养不良就是患上肠胃炎。

  当时,海岛乡以近海捕捞为主,劳动力都选择下海,尽管哨所一再提高待遇,却没人愿为微薄工资来当炊事员。

  岛上一位22岁的善良姑娘出现了,她说,自己愿意为官兵们做饭,只要一点点工资贴补家用就好。

  她,就是蒋玉珍。

  她的决定,丈夫无法理解。他出海辛苦,正需要妻子在家中准备饭菜,而且边防官兵人数多,一日三餐,妻子的身体受得了吗?以后有了孩子又怎么办?

  蒋玉珍坚持己见。她对丈夫说,辛苦不怕,累不怕,她可以先在家中做完饭再去哨所,她就是见不得边防官兵们累着、饿着。

  蒋玉珍态度坚决,丈夫不再阻挠,并开始支持帮助妻子。

  蒋玉珍走进了边防官兵们生活。她风里来雨里去,每天早早赶到边防派出所,为官兵们张罗热腾腾的饭菜。

  西洋岛的青菜主要靠运输船从岛外运,又贵又不新鲜。蒋玉珍拉上丈夫,在自家石屋前开了几畦地,种上青菜,说比外边干净,还能为边防所省不少钱。这两年防所迁了新址,也有了菜地。丈夫年龄大了,空闲时间多了,常扛着锄头和蒋玉珍一起忙活,把边防所的菜地打理的井井有条,官兵们总能吃上应季的新鲜蔬果。

  蒋玉珍家中窗明几净,墙上挂满了她与官兵们的合影,有的照片已泛黄,有的崭新鲜艳。其中一张老照片,是在破旧的土坯房前,边防官兵正接过年轻姑娘肩上的柴,姑娘满头大汗却开心地笑着。当时哨所没有煤气和自来水,蒋玉珍经常上山挑水砍柴,一走好几里山路。做饭烧柴,被烟熏得眼泪直流。官兵们巡逻归来,都主动帮忙挑柴做饭。

  时光荏苒,曾经的花季女子如今已满头银发。30年前,边防官兵称她“阿姐”;20年前,称她“阿姨”;而今,都亲切地称她“依姑”。

  蒋玉珍和丈夫住在岛上,三个儿子长年在岛外,想念儿子了,夫妻俩只能打打电话,看看孩子们的照片。虽然蒋玉珍对儿子有千丝万缕的牵挂,她依然放不下驻岛官兵们。

  边防派出所一次次提出为蒋玉珍加工资,却被她一次次婉拒:“不用那么多,我和老伴儿过得简单,把钱省下来给官兵们买点有营养的菜吧。”

  蒋玉珍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官兵,用行动赢得了所有官兵的敬重。曾经的战士们,不管是成了干部、领导还是退伍了,都没忘记蒋玉珍,经常写信或致电问候她,还有人寄来慰问品。

  有人问起蒋玉珍的拥军历程,她总是说:“边防官兵们远离家乡来到偏远的西洋岛驻扎,付出了太多。我家就在西洋,我还能时常回家,跟他们比,算不了什么。”

  蒋玉珍夫妻俩用朴实平凡却令人动容的行动,将对国防事业的一份真情诠释得淋漓尽致。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