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出生于梨园世家的董艺,与戏曲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和不解之缘。做为央视戏曲频道的“当家花旦”,一直以从容淡定、知性典雅的主持风格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随着《叮咯咙咚呛》在央视的热播和在网络点击量的不断攀升,作为节目主持人兼制片人的董艺成了网络热搜的央视主播。央视悦动对董艺进行了独家专访,让我们走进董艺的内心世界,感受这位沐浴在中华传统文化--戏曲艺术之中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芬芳。
央视悦动:网上有网友热议您的年龄,称您为冻龄女神,您的保养秘诀是什么?作为女人从事电视行业觉得辛苦吗?
董艺:哈哈,我从来不去想自己的年龄。我觉得年轻的心态是最好的保养秘诀。虽然辛苦但自己选择的路再苦也要坚持。我有个习惯就是录节目之前不吃饭,因为觉得一吃完饭脑子反应就会慢,这一点他们特别佩服我。所以我一到录像就会变得特别瘦。咖啡和浓茶是我必不可少的,最多吃点巧克力。我们一般录像都会连着几天录好几期,一直到录完才放心的吃一顿。
我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回到工作岗位,当时专门跟剧组申请一个房间,里面放一个小冰箱,录一段时间就要到房间里面去吸奶,录的时间一长我就会发烧。但我还是那句话,我自己选择的路,再苦我也会坚持。
央视悦动:您从小出生于梨园世家,在一个充满文艺氛围的环境下长大,家乡给您的性格气质留下什么样烙印?带给你什么力量?
董艺:我的家乡在河南,我出生于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爷爷奶奶都是老红军,都是部队文工团的,姥爷是元字辈的京剧演员,跟谭元寿是一个科班的,妈妈也是京剧演员,唱老旦,我的姑姑是大提琴演奏家,叔叔是长笛演奏家。我在京剧团的大院里长大,家里也比较注意培养我的文艺细胞,小时候学过舞蹈、唱歌、大提琴、小提琴、二胡、京胡、钢琴,后来因为学钢琴考进了部队文工团。京剧豫剧什么的也都会唱几句,但还是最喜欢京剧。除了钢琴以外都是业余水平,但我胆子比较大,还上台串过,比如今年台里《过把瘾》的春节特别节目,我还唱了一段梅派的《贵妃醉酒》,之前也唱过豫剧的花木兰。反正我就是胆大,戏曲晚会的时候不但敢唱阿庆嫂,还敢唱刁德一(笑),各个剧种各个行当,包罗万象。
我在洛阳当过文艺兵,那里带给我太多少年时期的回忆。那时候新兵蛋子刚到部队,在床底下藏了个大桶,里面全是吃的,那时候120斤像面包一样,把宿舍的老鼠都养肥了,还爬到我头发上,吓得我大声叫,以至于后来成了战友聚会时必说的段子。我们每周有一次可以请假出队,我们女兵就换上漂亮的便装,化上妆,到市里吃各种小吃,一定要把自己撑得不行了才回来……后来曾经回到那里,见到当年的战友,我们开怀畅饮,全都喝多了。
我觉得人的根是个很微妙的东西,河南有很多地方剧种,豫剧、曲剧、越调等等,是一个戏剧大省,从小听着这些地方戏长大,我觉得河南人就像豫剧的唱腔一样,特别粗犷,豪放,河南人也都是大大咧咧的,对人的性格有很大影响。我自己就是胆子大,只要是我认准的事情,我会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只要去做,不去想能不能成功,也可能会遇到坎,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成功。
我现在一回到河南就有一种很踏实的感觉,心情和节奏都会放慢很多,到家就一定要吃烩面喝胡辣汤,假期回家就是我最好的乡愁。
央视悦动:你对戏曲有着什么样的感情?小时候培养的兴趣对于后来从事文艺工作有什么帮助?
董艺:年轻人可能都不喜欢戏曲,我小时候也一样。现在时代发展的太快了,戏曲好像是属于过去的东西。我记得我小时候妈妈带我到公园里吊嗓子,咿咿呀呀的,我觉得特别丢人,故意躲得远远地,假装不认识她,现在想想觉得挺惭愧的。但是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现在做的工作跟戏曲相关也是我和戏曲真的很有缘分,最起码你有个优势就是对戏曲不说多懂至少也是有所了解,比起对戏曲重头学起的人来说有一定优势。因为中国的戏曲真的太博大精深了,不同的剧种不同的行当不同的剧目甚至一个行头一个动作,但凡有一个张冠李戴都会被人骂死。现在的观众都非常专业恨不得比你还懂,作为央视戏曲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很深厚的功底,应该说家庭的影响对我的帮助很大。
现在对我来说戏曲是一种责任。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莫名其妙就有了这种责任感。我觉得我的父辈就开始从事戏曲行业,自己做编导走了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看到了那么多的“天下第一团”,我一说“天下第一团”很多人会以为是天下最火的团,其实不是,而是有很多剧种天下只有这一个团,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你会发现这些剧团在演出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观众,很可怜,可是每一个演员都演得非常的认真非常的投入。他们的收入跟他们的付出完全不成正比。我这次做《叮咯咙咚呛》这个节目的时候金圣洙就曾经跟我说能希望通过我们这个节目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能去了解中国戏曲,就像他们的《来自星星的你》一样,铺天盖地让很多人知道。郭京飞也曾经跟我说我们作为影视演员跟戏剧演员比起来我们何德何能,我们比他们容易很多但我们得到的比他们多出很多倍。我希望我现在所做的事情不说能对现在的状况改变多少至少是能让我们的戏曲有一些年轻的观众。戏曲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千百年沉淀下来的东西自然有他留下来的道理,以前之所以有梅兰芳有谭鑫培有那么多的大家,他一定是好的,可能需要你去深入的了解以后你才会喜欢,包括现在很多的外国人都在学京剧。有了这些想法所以才做了现在的《叮咯咙咚呛》。
央视悦动:作为当时河南台的一名成功的节目主持人,是什么原因和契机让您离开家乡,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重头打拼?到了央视又遇到过哪些机遇和挑战?
董艺:我在河南台的时候,很多栏目包括每年的戏曲晚会等等都是我主持,应该说已经游刃有余了。我在广院上学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要在主持这个专业里面大红大紫或者怎么怎么样,但是做戏曲主持人不可能走到那一步因为戏曲的确比较小众。她需要你去坚守。包括从事戏曲行业的人他们都在坚守。我刚到央视的时候也做过《艺苑风景线》、《可爱的中国》等等综艺类的节目,跟张泽群赵保乐他们都合作了很多年。如果是在综艺这条路走下去的话可能受众会多一些。但冥冥之中也是我跟戏曲的一种缘分吧,当时戏曲频道成立了,有人找到我说有没有兴趣到戏曲频道来。因为主持戏曲节目确实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如果是对戏曲一点不了解的人从头学起确实很困难。一开始做的时候我也是饱受争议,听到了很多负面的声音。我那时候还挺年轻的,扎个马尾辫,很多人说“这么年轻,做戏曲那么厚重的东西,她说的东西别人怎么信啊?”我当时是各种困惑各种找感觉,先从外形开始,我剪了短发,穿上厚重的衣服,还找了台里资深的化妆师徐晶老师帮忙,让我变得成熟一点。我的前辈白燕升是我儿时的偶像,开始一起搭档的时候很紧张,恨不得看见他都要忘词了。后来在戏曲栏目做导演,这个对我的帮助很大,你可以从导演的视角去知道你想要的主持人是什么样的表现什么样的状态。这些一层一层都是铺垫,一切都是累积都是有渊源的。慢慢的接触的多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就不会去考虑太多了,我就是这样,我就是我。
央视悦动:在节目录制制作的过程中有什么有意思的小插曲吗?
董艺:那次我去韩国录节目,本来是编剧跟我说好了这场戏你们来整蛊张赫,因为觉得张赫做事很认真,就让朴宰范配合你做一些无厘头的动作,比如用牙齿咬瓶盖,吓唬张赫一下。
结果后来又跟我说朴宰范不小心告诉张赫了这场戏拍不了了。因为真人秀就讲究一个真,他知道了就没有真实感了,所以这场戏我们就只能放弃,直接进去给他邀请函就好了。然后他们脸上表现出了不屑,站起来就走,我当时也懵了。
因为语言不通,我就赶紧问旁边的翻译,翻译告诉我张赫此前接到的任务是要拍一部大电影,现在要录一档节目,感觉被骗了。我很诧异,这都是哪跟哪啊,因为当时我身处韩国,第一个考虑的因素就是我是为节目来邀请你的,而且是为了来请你了解我们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不是我个人想怎么样,那会儿就感觉集体荣誉感受挫,第二个就是觉得我作为节目制片人是不是我们在节目沟通上出现了问题,我心里这样想着,就自然在我的表情上反映出来,后来才知道我们双方都被节目组编导整蛊了,这只是设计的一个桥段,节目是希望能表现的矛盾冲突更激烈一些,但由于节目时长的原因,观众看到的画面其实剪辑了很多,以至于有的网友说这个主持人一点素质都没有,人家逗她一下就生气了,我也觉得挺委屈的。
央视悦动:对于央视热播的《叮咯咙咚呛》栏目用娱乐形式推动传统文化传播是一种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受到了广泛好评的同时也有人提出质疑,你对自己的节目怎么评价?
董艺:我不相信现在的年轻人会对自己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那么抵触,其实很多年轻人也很想知道很想了解只是没有一个好的途径或是没有人去引领他们进入戏曲的大门。如果你用直给的方式他们可能会觉得这个什么呀唱得又那么慢,不知道该怎么接触。我的节目是希望通过当下最流行的真人秀,最贴地气让老百姓能参与的形式,通过明星的粉丝效应带动年轻人关注节目,在笑完乐完以后能留下点什么,知道戏曲原来这么美,原来还有那么多外国人对中国戏曲这么认知,我也想去看一看。有些年轻网友的留言让我很感动,有的说“我以前从来不看央视只看地方卫视,没想到央视还有这样的节目”,还有一个网友还在网上搜到某个剧种的一个角色,跟我分享交流说这个角色适合上我们的节目,用那种游戏形式来体现会更好,等等。梅葆玖先生听说了我们这个节目以后也愿意加盟来帮我。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的说你们央视也崇洋媚外,也打韩国明星牌哈韩族,中国没人啦为什么找韩国人来唱啊。其实我们的节目模式是文化的对外输出,让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引到国外去,而不是花重金买外来的节目版权,外来的模式,最后东西还是人家的。我们希望能打造中国自己的原创节目,也能进行对外的文化输出。现在已经有很多国家的电视台已经在跟咱们台和国际广电总公司谈有关购买我们节目的模式和版权。我们现在是第一季,万事开头难,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 可以参照,现在还有很多的遗憾,也会找一些专家来提些意见。希望如果能有第二季的话能做的更好。
编者手记:专访结束后,我们请董艺为我们“我的美丽乡愁”图文征集活动,说一个乡愁体。她说到:我在北京,我的家乡在河南,我的乡愁就是回到家里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烩面和胡辣汤,听听妈妈在公园里响亮的吊嗓音。
温馨小提示:《叮咯咙咚呛》首播频道:CCTV-3 首播时间:每周日21:00
康辉:老家河北那高亢激昂的河北梆子是乡愁
李修平:乡愁是冬果梨的叫卖声
海霞:故乡为自己性格品德刻下烙印 要愁乡也要酬乡
欧阳夏丹:家乡的味道最能勾起乡愁
李梓萌:怀念家乡的老楼和童年时温暖的阳光与无忧的欢笑
郭志坚:乡愁是一张火车票 这头连着我 那头连着父母
撒贝宁:乡愁是世界上最苦涩也是最甜蜜的情感
陈伟鸿:乡愁并没有愁,而是思念故乡时候的甜蜜
高博:乡愁是永远存在心中的那片广袤的草原
周涛:难以抹去儿时在农村的生活记忆
董卿:不经意之间的乡味和乡音会提醒对家乡的思念
朱迅:最刻骨铭心的是国外留学期间对家乡的思念
李思思:每每想起故乡都觉得有一份牵挂来自父母和祖辈
尼格买提:乡愁是家乡亲人的表情
张泽群:乡愁是文化的根 是精神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