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民族工业“中国心”(全国优秀建设者)——记东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建宏

中国新闻人民日报 2014年11月24日 10:4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987年,山东淄博桓台县,39个农民从济南运回两台被淘汰的旧设备,一家民营企业上路了。

  27年后,这家企业已跃身中国氟硅行业龙头企业,所凭借的竟是自身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它在多个领域的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为行业安上了“中国心”。

  企业叫东岳集团,领头人叫张建宏。

  一支部队的气质,往往取决于它的首任军事主官。东岳集团有着深深的张建宏印记,作为一名优秀退伍军人,张建宏将军人的果敢与毅力,带给了企业。

  这一点在离子膜技术的突破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离子膜,薄如蝉翼,却重如泰山。其关键技术,一直为国外垄断,有化工行业“哥德巴赫猜想”之称,也曾是中国化工行业之痛。国家曾将其列为“六五”“七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投入数亿元,但一直没研制成功。

  11年前,东岳要搞离子膜时,曾令业界震动,项目论证会上,一位参与十余年离子膜攻关的专家撂给张建宏一句话:“如果东岳能攻下这个难题,我头朝下走给你看!”

  张建宏不为所动。他心里明镜儿似的,东岳能一步步做大,靠的就是胆识,哪一步不是伴着质疑和反对声?公司上马有“塑料王”之称的聚四氟乙烯时,几乎是一样的情形。

  当时的关键技术同样为欧美国家垄断,并对我国实行长期技术封锁。张建宏决定进入这个高端领域,上马3000吨聚四氟乙烯,同样遭到专家讥讽:“东岳要上3000吨聚四氟乙烯,我还要造原子弹呢!”

  临战动员时张建宏一句“大家放心大胆地干,成了算大家的,失败了算我的!”令很多人记到现在。结果,2002年,由东岳自主设计、中国第一套单体年产3000吨聚四氟乙烯装置成功投产。此后每年都进行扩产,并成为全球最大的聚四氟乙烯生产基地。

  从张建宏等第一代创业者开始,这家企业便有了自己鲜明的特质,用他们自己的话来描述,便是“能吃大苦,能耐大劳,能受大累”的“三能”精神,和“敢打硬仗、敢打恶仗、敢打必胜”的东岳铁军精神。

  有这么一股子劲儿,才敢接那么大的活儿。当然,勇气不是逞能,没有“金刚钻”,张建宏也不敢揽“瓷器活”。

  张建宏的“金刚钻”,便是一支高精尖的科研团队。

  如今已是全国人大代表的课题研发带头人张永明,还记得第一次见张建宏的情景。张建宏送出了两份大“见面礼”——一是非常高的待遇,一是“三定大权”:项目研发用什么样的人、安排什么工作岗位、给予什么样的工资待遇,完全由张永明决定。

  而在此之前,张永明已见识了东岳的效率。他提出的科研条件,东岳一口保证一切“应有尽有”,并果然在一星期内建起了实验室。

  张永明把家从上海搬到了东岳,心无旁骛地投身离子膜事业。

  8年艰难攻关,2010年6月30日,东岳自主研发的离子膜在万吨氯碱装置上运行成功。中国氯碱工业自此有了“中国心”。

  “以效益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才智”,每每说起东岳的成功经验,张建宏总会把这样的人才理念挂在嘴边,而在他看来,这也正是支撑东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发展到现在的科技、环保、国际化氟硅材料产业园区的关键一环。

  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当下,张建宏又发现了新的机遇。今年5月,“新常态”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的讲话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张建宏感受到了不同寻常:“经济新常态,不是一轮经济不景气的循环周期,而是一次产品、技术结构全面调整和更新的周期,是一个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