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经济军事历史娱乐视频图片评论

【央视评论】路面成“塌塌米”,岂能让百姓自求多福?

央视评论_首页央视新闻 2014年09月22日 20:0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中国有句俚语:“麻子不叫麻子——坑人”。可这次长“坑”的不是人,而是路。作为郑州重要主干道的西三环路,近期连续惊现道路塌陷后的大坑。有“好事者”统计,半年时间西三环路14次塌陷,算上“即将塌陷”的一处,15次塌陷确有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节奏。

  △9月20日,郑州中原路西三环交叉口坍塌现场。

  人脸上长了“坑”,充其量有碍观瞻。道路上时不时出现大坑,则会要人命。按最朴素的道理,道路塌陷一次,理应引起足够重视;道路塌陷两次,在严格筛查的基础上应追究责任。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道路塌陷的现象,时至今日却没听说谁被追责。市政道路,岂能让百姓自求多福?¬¬

  △因塌方,中原路西三环交叉口附近拥堵严重。

  道路是用来行车走路的,坚实耐用是最朴素的要求。道路的施工建设,有一整套流程和标准。不仅牵涉路面的整洁,更牵涉地下的管线工程、地质水文状况的应对和处理。因此,有人称施工中见不到的部分才更凸显良心。然而,不断惊现的大坑告诉我们,这条路病患深重、积重难返。埋在地下看不到的部分,让人深感忧虑。

  对于已经出现的塌陷,相关鉴定方给出了林林总总的理由:热力管道泄漏、通信井渗漏、雨水通过地下疏松土层的缝隙灌入导致水土流失……。人们不禁疑问:道路施工不是要应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水文情况吗?道路脆弱如此,难道不是施工中埋下的隐患吗?对于隐患,道路养护的过程中难道没有及早发现问题吗?为何总要等到马路开了天窗,才急匆匆想办法应对?

  问责不到,“塌塌不休”不会自动跑掉

  有句老话说得好:“扫帚不到,灰尘不会自动跑掉”。面对屡屡塌陷的城市道路,“问责”不到,“塌塌不休”的现象也不会自动跑掉。然而在郑州路面频频塌陷的怪现状下,问责却一直未能启动。相关领导曾表示要让第三方独立机构进行调查并问责,但最终参与调查的还是中原环保,问责也一再爽约。此外,由于“九龙治水”的局面存在,路政、电信、燃气等众多单位牵涉其中,责任成了说不清道不明的断头案。

  对于“塌塌不休”的现象,相关部门召开多次座谈会。中原环保的工作人员也曾于9月13日信誓旦旦地汇报,经排查不会再出现问题。然而仅仅两天后就连续发生两起塌陷,扇了相关人员一记响亮的耳光,也让政府的公信力再一次丧失。

  “危险无处不在”的道理谁都懂,但天灾可恕、人祸不容。生活在现代都市中,马路频频塌陷的怪现状不能随意姑息纵容、得过且过。不幸中的万幸,截至目前15次塌陷还尚无人员伤亡,但这绝不应该问责缺位的理由。走在大路上,应有心中天地宽的感觉。千万莫让管理者的良心长了麻子,让路面上频频出现的大坑“坑”了人!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林止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